西瓜与赌石

西瓜与赌石

赌石

赌,人性的弱点。赌性似乎是人与生俱来的“本领”,平白无趣的例行公事里,加入一点点赌,立马像点缀了河鲀毒素般,增加了几分未知的蠢蠢欲动、与过电般刺激的风味。

很多年前,去过一次“七彩云南”。镇店之宝一块标价六百万的翡翠观音挂坠,据说是二十万的泥头毛料里开出来的。很多人还在赌石,甚至还有不明就里的人看带货直播网购赌石。那不是瞎菜了嘛。人就是难以对抗“未知”所带来的极致诱惑。俗话讲,好奇害死猫嘛。

我赌不起石,当然也对拉斯维加斯的程控老虎机嗤之以鼻。偶尔发现一种“穷人乐儿”的“赌石”替代品:赌西瓜。

摸瓜是兼具技术与艺术的一门绝学,像极了赌石。赌石开料前,赌徒们用各种手段预测料子的“玉性”。什么拿强光手电照啦、拿水桶磅秤算密度啦,更有甚者搬出超声波探伤和核磁共振来,妄图用现代科技实现“量化赌博”,借科学的力量利于不败之地。多么像我在超市瓜栏旁摩拳擦掌的样子!左瞅瞅右瞧瞧,先挑出三个决赛入围选手,再“捉对厮杀”,直至选出瓜蒂最小的、声音最浑圆的、瓜皮最漂亮的那只瓜来——心满意足抱回家,切开瓜皮两米八。😭

吃瓜

小时候的西瓜和现在又有不同。北京人讲大兴的“京欣一号”、密云水库的“黑美人儿”、来自边疆的“硒砂瓜”;上海人讲8424。从小到大数不清的夏天吃过成百上千的西瓜。记忆最深的当属这两只——

大概十岁左右,爸妈和姑姑一家总喜欢去密云。密云水库当时已经比较收紧,但还是有可乘之机能坐着汽艇泛舟游于碧波之上,回来再抱走一头硕大的水库胖头鱼。环湖的公路绵延漫长,连接起星罗棋布的质朴的村庄,与深不可测的各式度假区疗养院。但我还是对那瓜记忆最深。爸开着老斯柯达行至密云水库北侧的路边,见有老农在路边卖瓜。那大瓜那叫一个大!椭球形的黑美人儿,即瓜皮乌溜发亮,暗绿色的条纹时隐时现的那种瓜。我一个人愣是抱着费劲。上磅秤,好家伙!一只足有二三十斤。好在也不贵,一张绿钞几锭碎银,就能抱得美人儿归。

我们在路边纳凉,来回来去地看几个水果摊儿上的供应,农民大伯就把黑美人浸入红桶里,装满不知是不是水库的清冽的湖水。半晌,爹的折叠板凳一支,大伯手起刀落,喀嚓!

嘿!真棒!真正薄皮的脆沙瓤——黑美人品种皮不会很薄,还有一大堆籽。可我顾不了那么多了,垂涎欲滴,一口下去那甜得跟塞了蜜似的,直倒牙根子。叮咣五四一通猛吃,吃得肚皮浑圆都快撑薄了,这大瓜还有一半没吃完呢。姑姑,姑爸,我妈,我爸,都夸赞这西瓜水分足口感佳。这样一只瓜也在我幼小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甜度印迹。

最孬的瓜大概是初中空总对面公交车站流动三蹦子卖的一块钱一个的小西瓜了。便宜是真便宜;难吃嘛,比黄瓜还冬瓜。肉攮,皮厚,不脆,不沙,但凡勺子边沿钝一点都插不进瓜肉里。幸好只买了两个,不然连提咯上楼的力气都可惜了了。

另一次印象深刻的是外婆在中远门口去地铁站便道旁买的“编号”瓜。具体是不是8424,还是6324还是8694,我是记不清了。反正听起来就“高大上”——就好比“三九皮炎平”是科学家试验了999次才得出的配方一样,8424一定是农科院专家育种上万个,才万里挑一的最优品种。幼小的心里便对这瓜产生了几分敬畏。在舅舅家,没法像在自己家一样敞开了抱着半个瓜㧟着吃,还得矜持点儿对不?切瓜刀细细地将瓜切成薄片,我把薄薄的锐角尖尖放在嘴里一抿。呦吼!这“科技瓜”真不赖!当时的第一想法,不骗人,真的是一下子激活了脑子里的甜度记忆,瞬间回想到密云水库的黑美人儿。好像碰撞链表一样,8424成功地在黑美人之后,在我脑海里割据一席之地。

挑瓜

再说“赌瓜”。真正大规模自己摸瓜,还是来美国以后。在家里,爸妈撑起一片天,他们挑的瓜,哪怕挑咧了是个孬蛋,也能靠互相推卸责任来搪塞过去。而我只需享受或好或孬的吃瓜体验,而毋需为买了生瓜蛋子而担责。到了美国,花自己的钱,要是真买个“瓠子瓜”、“冬瓜”——净是皮没有瓤,那还不得心疼坏了!

经过长期挑瓜积累经验,我逐渐也摸索出自己的挑瓜诀窍来。主要有三

挑好看的:不要绺裂、不带疤瘌、纹路清晰、地印均匀

挑“母”的:蒂落瓜熟本身不分公母,但据我“身边统计学”归纳,肚脐眼小的瓜比肚脐眼大的瓜,甜不甜的方差小一些。因此我养成了挑小蒂瓜的习惯

拍瓜听声:此为玄学中的玄学,每个挑瓜人都有自己密不告人的秘诀。很多攻略说咚咚、铛铛、哒哒、噗噗,搞得人一头雾水,敲了半天最后还是挑到冬瓜,真叫人跳脚!😤 我不追求挑到成熟的最合适的瓜,但有时会追求皮薄——毕竟,薄皮大馅儿是别人从视觉上,评判你挑瓜水平优劣的第一标准。要是买个瓜大家吃,我一般会想办法挑个皮薄的。具体声音就没法形容啦,大家自己意会、意会,嘿嘿。

总之,不能听起来太瓷实,回响敦厚说明硬的白皮共振太强,进而推知皮厚;不能听起来太攮,因为有可能熟过头了里面快溇了。要“中气十足”的回响,加之拇指使劲按瓜皮有一定弹性形变,那就再好不过了。

见证奇迹的时刻

挑好了瓜,心跳开始加速,茶不思饭不想一抱回家“咚”地一下赶紧塞进冰箱。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美国人懒,基本超市在售的西瓜都是无籽瓜。大瓜我不知道叫什么品种,小瓜一般就是我们常说的“麒麟瓜”。煞费苦心挑半天,瓜的品质还是很难超过其价位的。3.49的瓜超过5.99,这样的经历我只有一次,还是在5.99看走眼的情况下发生的。

说到赌石,啊不不赌瓜,自然免不了近来记忆深刻的几次“开窗”瞬间——

第一次QA

3.75mm

Costco的麒麟瓜总体质量一直不错。就算不挑直接拿,瓜的口味和皮的厚度都很稳定。大多皮厚度在一厘米上下,但偶尔也有中奖特别薄的时候。

我的第一支“3.75瓜”——皮厚3.75毫米以内的瓜出现在去年8月。为什么要选这么一个刻度二分估读的数值呢?因为乐意。

当时在一个月里,我接连挑出数个皮厚半厘米以内的瓜,自信心爆棚,手感也特别好。每次去Costco,揪出一组瓜,回家切开,板儿定的好瓜。顺风顺水下,开出了自己的第一支3.75瓜。刀下去,我就知道稳了——刀刃刚碰瓜皮,噼里啪啦,瓜子迸出清脆而均匀的崩裂声。果不其然,掰开一看,好嘛,水头十足,瓜皮甚至要消失在瓜瓤的衬托下了。㧟一勺,唔嘛,好吃!😋

赶忙拿尺子拍照发朋友圈,罕见地博得了肖老师的赞许。

Ash聚会

西瓜赌徒啥时候最自豪?自然是大家聚会时吃到我挑的瓜赞不绝口的时候。

Ash晚上和牛堡聚会,雨潇、Jimmy和我去山姆会员店筹备。过去一直在Costco买瓜,客场作战不是很适应,面对多达四五筐的大瓜,我差点无从下手。此时,心中默念赌瓜秘诀——外观、肚脐、闻声识好瓜。买定离手,静待晚上见分晓。

烧烤肉排吃得很腻,Dwayne适时抱出冰镇大西瓜。一刀下去,成了!种、水俱佳,迫不及待剖开来。大家开吃,赞美声接二连三地从屋子各处传来。“这瓜真甜”、“西瓜好吃”、“这瓜是哪儿买的,谁挑的?”。连泽林都夸这瓜不错。此时,我的表情是这样的 ↓

拽爆了有没有

嘿嘿,低调,低调。

报恩西瓜

2mm

总有新的惊喜在“解石”时等着我。2022年第一次挑到了2毫米瓜。挑的时候我按瓜皮,忽悠忽悠的,我心里一沉:别是个溇瓜吧。但声音、外观都完美符合标准,我决心赌一把试试。

紧张兮兮地破开一个口子,超神超鬼就在这一瞬。得嘞!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居然在375瓜的标准下我还能进一步推进。瓜皮最薄的地方,绿色和红色之间几乎看不出分界线来。保守估读瓜皮“厚达”两毫米!

又是一套螺旋测微器发朋友圈的把戏,喜提2022年热词“报恩西瓜”的评语。

报恩西瓜

只可惜,瓜皮薄并不代表更好吃。这个瓜的口感只能算中庸,只沙不脆,看中心裂开的口子应该是过了成熟期了。况且,皮太薄有时还有点困扰。勺子刮瓜皮时一不小心就捅裂了,汁水流了满桌。自己吃,还是实战型最实惠呀,皮薄中看不一定中吃。👀

“打眼”了

王刚

打眼的次数太多,已经记不清哪次是最惨的了。买一袋儿两个小瓜,一个全溇,一个半溇,在赌瓜生涯初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但就算在今年,身经百战之后我依然没能逃过看走眼的命运。有一天去Stater Bros也就是本地品牌的小连锁超市买吃的,看小西瓜打折就想偷懒,不去Costco了,顺便买一个试试。挑来挑去一堆里面净是歪瓜裂枣,要么就特别小(美国小西瓜多按个卖)不值,要么就形状怪异。最后我看了个颇有“反骨”的带棱的瓜,都有点马自达转子的形状的意思了。心想,赌一把呢,don’t judge a guawazi by its cover.

输得很彻底。切开,不脆,不沙,硬且梗,不甜。现在照片还挂在2022鉴瓜烈士墙上,以醒后人。

Chen Ting

Chen Ting

The page aimed to exhibit activities & achievements during Ting's undergraduate & graduate period. Meanwhile, other aspects such as lifestyles, literary work, travel notes, etc. would interweave in the narration.

Leave a Comment

Disqus might be GFW-ed. Exc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