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道路优越性

学术道路优越性

读博 - 青椒 - 教职的另一重优势

导师可以名正言顺地使用他人的时间实现自己的想法 - 这便是成为老师、教授的最大吸引力之一。在社会上,如果想找到同样学力的人为自己做类似的事情,付出的财富成本会高太多。

这两天在构思新的项目时,突然想到了成为高校教师、教授的又一种好处。一般人读博毕业二十八九岁,无论继续做一两期博后,还是成为青椒拿第一份青基,总之三五年后一切顺利的话就能迈入教师的行列。尽管这个年龄对于职场、对于工业界或者拼年龄的行业而言有些晚,但在另一层面上则是正当年,甚至极有优势。

领导与实现。关键词不太准确,大致意思就是说在成为一名研究人员、导师之后,便获得了可以利用别人时间来实现自己想法的权力。这个优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粗略想来,在社会上,如果想让别人来帮你做事,需要付出什么呢?资本市场上答案很直接:老板付薪资,员工完成工作。薪资多寡与员工水平、所能完成工作的复杂程度基本线性相关。政治体制中,领导布置任务,下属负责落实,倘若这个体制是有效的,那么任务的难度与规模同样与领导的职级有密切关系——大领导办大事,小领导办小事。除此以外,我难以再想出其他让别人花时间为自己办事的法子来了。的确,社会并非理想模型,总会存在涨落,譬如卖个人情让别人帮忙,或是画个大饼给合伙人打鸡血,但总体而言,替人做事,无非权钱二字。

对于教师而言,则有所不同。国内的高校研究生导师,多能以很低的代价获得教育、学力、学识水平远超社会平均的劳动力。试想,一个实验室三五个博士、十余个硕士研究生,要是放在社会上,每个月薪资就得数十万、上百万元。而在学校的场景下,导师拥有对学生工作时间的几乎无限的控制权。这就好比过去的一个笑话:“你浪费了每人一分钟,四十个人就是一节课的时间”,就好比导师拥有了一台多达28核心的志强处理器,倘若任务分配得当,进程间通信流畅,那么算力是极为可观的。

时间就是金钱,而对于高等教育体制中的学生,他们的时间比社会中平均劳动力的单位时间更值钱。而作为教师,倘若能把这些劳动力合理分配,能够产生的价值也是很高的。当然,能否合理利用这些劳动力以创造真正的价值、能否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则是另一个话题了。

相比于权高位重的领导、腰缠万贯的资本家而言,成为导师的几率大了不少。一个高水平综合性高校有几十个专业,每个专业下都会有数十个实验室。而市面上叫得上名字的资本顶多百来个,远远比不上高校的数量。可能这样的比较不够合理,但可以考虑分段化的比较,把三者分别分为“三六九等”。顶尖高校顶尖实验室对比寡头企业的拳头部门对比国家省部级机关核心政务部门;中等高校中游实验室对比小有名气企业的普通部门对比市区政府部门;……然后再想这些对比中人才水平构成与付出的无差别成本的比较,或许高校真的具有优势。甚至,想想成为大领导和资本家的概率与年头吧!倘若不是平步青云一路开挂,怎么也不会比优秀的青年教师更年轻。

想成为教师、教授,不可谓不困难。人生前30年中80%的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贪婪地废寝忘食地汲取前人积累的精华以抵达某一特定领域人类知识的边界。但相比于其他的途径,一旦成功成为了教师,获得的支配时间的权利的收益是很高的。而且,学术的竞争机制相对较为公正透明,这也能一定程度上保证这些高级劳动力能够真正做到被“用在刀刃上”——更优秀的教授带领实力更出众的学生,研究更深刻的问题,而不像权钱有时并不受到客观规律的控制。

当然,完全没有褒一贬余之意。成熟的机制存在自有道理。我想探讨的无非在博士终于成为导师后,其享有的能够利用别人时间的权利是令人艳羡的。

每每我自己想到一个点子,觉得很有意思值得一试时,我都会先进行一些拆分,分析其复杂度究竟一个人能否完成。有时发现整个东西规模太大(所需人力太多而非指算力太高),非五六人花小半年无法搞定时,只好搁置或者限于意淫。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过去许多需要大量人力的工作,劳动力会被逐渐解放出来——甚至算力已经可以日渐便宜地购得。但至于非得研究生、高级人才才能从事的工作,则总会需要极高的人力成本。在这方面,教职的优势真是得天独厚。

Drew前日提到一个想法,说想做一个更好的“地球OL”似的角色扮演增强现实游戏。初一听觉得很有趣,但再一想发现复杂度很高。尽管涉及的技术都已经存在,但若想有效地把它们组织起来,仍需要大量较为高级的劳动力才可实现。对我而言,这样的事情止乎想象;而对Drew或是Ric这样的掌握了人力的教师、教授,这些有趣的想法或许有一天就能实现!

倘若能以较低成本去试试自己的每个想法该有多好!如果说教职是一种特殊的财富,那么真金白银则是普适的财富。专门的财富可更高效率地转化为高级劳动力,而通用财富则只能按市场价竞拍了。无法走上学术的道路,也只能期冀自己早日被高价竞得,挣出足够的钱,再省吃俭用地用通用货币支付别人的劳动力来实现自己的想法了!

Chen Ting

Chen Ting

The page aimed to exhibit activities & achievements during Ting's undergraduate & graduate period. Meanwhile, other aspects such as lifestyles, literary work, travel notes, etc. would interweave in the narration.

Leave a Comment

Disqus might be GFW-ed. Exc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