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德之效

谦德之效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越来越觉得命理之论不是妄言了。今日看毕《了凡四训》,更觉日省吾身必不可少。

丁丑(公元1577年)在京,与冯开之同处,见其虚己敛容,大变其幼年之习。李霁岩直谅益友,时面攻其非,但见其平怀顺受,未尝有一言相报。予告之曰:「福有福始,祸有祸先,此心果谦,天必相之,兄今年决第矣。」已而果然。

赵裕峰,光远,山东冠县人,童年举于乡,久不第。其父为嘉善三尹,随之任。慕钱明吾,而执文见之,明吾悉抹其文,赵不惟不怒,且心服而速改焉。明年,遂登第。

壬辰岁(公元1592年),予入觐,晤夏建所,见其人气虚意下,谦光逼人,归而告友人曰:「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建所温良若此,天启之矣。」及开榜,果中式。

近来屡遭不顺,心情十分低落。在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的同时,无可避免地会想到,这一切的逆境与困顿,是否早已写就在我命数之中。苦思冥想不可得,只得作罢。然偶遇高人点拨,诫勉我应试读《了凡四训》以解心结。读毕一遍,似有顿悟之感。当然,我还会反复重新研读了凡先生的几番指点,或许能对命数看得更清晰,更明白自己如何积善改过,开阔心境。

近来所遇不顺虽说令我心灰意冷,但究竟还是些微小的波澜,尚不会伤及身家性命。四训中强调: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很多不顺,或许都是我自己忽略掉的所为小恶的现世报。就像前些日子本页面突然出现异常,而我一无所知;又如申请中屡屡得到坏消息,搞得人心惶惶。其中一层原因,或许就是我长久地疏忽了日省吾身的习惯。很多时候任由性子乱来,感觉生活过得很充实,但实际上只是战略上的懒散的托词。忙了一天,做了很多事,但究竟有没有用心去做?克服了很多难题,但到底有没有竭尽全力去努力获得更多提升?这些我都很久未曾考虑过了。

凡人大多福祸相抵。只有经由高人指点,才会看破命数背后善恶的平衡。就像了凡先生初号学海,经云谷大师指点才最终放下凡夫俗子的世界观,开始积德行善的。或许我目前还没法完全破除俗念,仍旧没法完全劝诫自己不要痴心妄想。但是,希望通过长久的努力,不断的思考,自己终能体察其中奥义。

有些小的恶行,自己做了,侥幸地认为别人没有看到,似乎就没有报应了。但实际上,终归会在其他地方补回来的。四训还提到,及时停止作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是非常必要的。因而,我想就在这里写下一些最近的小的恶行,告诫自己不要重复以前的错误。

我使用了一位称为Lin Hong的用户的jekyll模板,并未明确获得他的同意,但依旧抄袭了他的代码并将模板改成了现在这个博客的样子。心有不安,但于事无补,在此道歉。

我在论文中使用了一幅半导体所老师的图像,用以表述我的观点,但未清晰注明图像来源。文已见刊,无法改正,在此表达内疚。

我在最近不断放纵自己,没有严于律己,生活非常散漫。

我在实验比赛中没有全力以赴,导致团队没能取得应得的奖项。事后我还没能及时意识到自己的过错,违背内心拒不承认自己是失败的主要因素。非常愧疚,希望下一次不要如此。

我在遇到一系列挫折后跑到没有人知道的地方大骂脏话,非常不服命数与因果的论述,不信作恶就会有报应。暗中讽刺他人付出的辛苦劳动,贬低他人成就,心中有酸葡萄之嫌,表面却假意祝贺别人。虚伪而做作,很后悔。

……

有时我会想到,为何我在生命中多次关键的时间节点都会掉链子,不能达到预期。小学时老师说这是没有“魄力”,中学时老师告诉我“你要做个男子汉”,大学时老师又说“不要想那么多”。渐渐地,我明白或许这都是我自身的缘故。回想前两次升学,都有一些确定的东西在里面。

小学时,我出乎意料地先拿到了一所民办中学的录取。缴了3000元“占位费”后,我并未满足,先后面试了101、理工附、人大附等学校,但出乎意料地杳无音讯。取消了占位费后反而在最后一天被我母校录取,不可谓不幸运。现在想来,确有原因。

初中时,尽管能力足够,但无论先进团员还是三好学生皆失望而归。在复习中数学和语文成绩也并不顺利。但最后竟出乎意料地位列第二名。当时还有不甘,现在却觉得实属幸运。或许他人的成就恰为前世福分的体现,而我随非大富大贵,但日有廪稍之供,又有什么理由不满足呢?

高中时,我已经初识命理之说,但仍对其心存疑虑。高三时,我抛弃了大多数杂念,一切也变得顺利起来,直到一模达到了巅峰。但自那以后,我竟然多次在独处时心生亵渎神明的想法,以为一切的顺利皆为我时来运转,成功势不可挡。果不其然,最后的高考中名落孙山,狠狠地在我头上泼了凉水。

翻阅前些年的照片时,我再次看到了那时我的面容,不禁愈发感觉命数的真实存在,谦德确实能让人变得不同。我清晰地记得,在2013年的春夏之交,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学校操场东侧的那颗粗壮的、盛开的刺槐。那时我是那么喜欢那种蓬勃的、炽热的、旺盛的生命力,多么渴望把她的芳华留存在影像里。于是我叫上同学,留下了几张弥足珍贵的照片,其中一张如下:

MScMSc

令现在的我所惊奇的是,在那时的我脸上,确实看到了有如四训中所述“气虚意下,谦光逼人”的神情。低眉顺眼,安静而祥和,那时的我或许处在的也是我整个年轻时代最为平和的心态之中吧。

可惜,四年过去了,我却开了历史倒车。幸而今日偶遇高人指点,要不我还会执迷更久哩!毋需多言,从今开始找回当初每日三省吾身的态度,不必事事必争,锱铢必较。

有些恶并非恶,有些善并非善。凡人眼中的善恶或许在圣贤眼中恰好颠倒。而凡人却执迷自己的判断,深信不疑。真的,我之前所看到的善恶或许在圣人眼中无足挂齿,我忽略的一些事情反而举足轻重。每日苦恼于小人处处使绊儿,和自己闹别扭,真是让怨气蒙蔽了内心,完全没法行善积德了!

人生并不只是几天、几个月、几年的事情,本该是来世今生的宏观轮回。斤斤计较有什么好处呢,无非徒增烦恼罢了!

Chen Ting

Chen Ting

The page aimed to exhibit activities & achievements during Ting's undergraduate & graduate period. Meanwhile, other aspects such as lifestyles, literary work, travel notes, etc. would interweave in the narration.

Leave a Comment

Disqus might be GFW-ed. Exc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