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过的车
斯柯达镇楼
在国内(弃坑)
学车两厢富康
离合器行程超长。2013年学车科二时开的老富康,唯一的记忆就是离合器咬合不准,比较考验技术。这算是我正儿八经开的第一辆车,上来就给我一个下马威,让我对开车技术这件事有了一点追求。
学车爱丽舍
正经像回事儿的车。科二考完终于不用在停车场练老富康了,转而在北清路周边开三厢爱丽舍。这车不难开,离合器比富康好掌握许多,换挡也丝滑。
学车中华骏捷
国产手动无助力,左脚踩到脚抽筋。
拿本别克君越
2006 Buick LaCrosse
大轿子车,宽宽肉肉。
君越是我爸买的第一辆二手车,应该算是他的第三还是第四辆车。还记得2013年有一天,中华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这辆大宽轿子车。坐进去,更好的皮质座椅、木纹塑料饰板,还有车机可以放DVD和光盘导航。仿佛一下子就开上了豪华车。
这车我开得不多,也就是高考完学完车拿完本儿后简单开了开。自动挡当然比驾校爱丽舍好开多了,但是因为车宽,和比较窄的富康比起来,视角不习惯,所以开得也小心谨慎。那时候完全不知道驾驶感受,当然这车也没有什么驾驶感受。
在美国
来美国之前,只在为数不多的几个情况下开过车。驾校学车期间开了几百公里;自家手动挡车淘汰前练了几次;拿本儿当天,开着我爸的车去宏福转了一圈。除此之外,一次车都没摸过。但我“开车经验”并不少😜。小时候在NFS、LFS、GTL、GT5、RF1、GTR、TDU等等游戏里数千小时的历练,已经达到车感了然于胸。因此,来了美国后,有了考本的机会,我立马决定搞定驾照,方便以后出行。
2014 Nissan Rogue
2019年2月,尼桑荣格
在美国第一次摸车,是少鹏答应我用他车考驾照前,我找了个访学的大哥花钱“陪练”时开的Rav4。这台老爷车里程破十万、车龄超过15年,但开起来并没有任何难开的感觉。尽管内饰烙印着世纪初的风格,但竟然是自动挡!后来我逐渐了解到,美国想找个正经新的手动挡车还不好找哩!
少鹏车考驾照始终觉得挺亏欠他的。估计只能等何时再见时才能弥补了。Rogue这车没什么特点,稍微有点肉,就是很正常的城市SUV。在德罕的乡间开着五六十英里的速度,没太多感觉。这种对于速度的“没感觉”,直接导致了第一次考驾照超速被罚重考,以及后面一系列亏欠少鹏的事情。嗨,当时应该先问清楚,考试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人生地不熟,谁曾想路考路段的大平路上,立着个限速标志呢?
2019 Chevrolet Malibu
2019年8月和12月,雪佛兰迈锐宝
时间流转,再开车已经是年中去见邹邹的时候了。久在樊笼里,当时特别想飙车舒口气。于是便租车带着无证驾驶二人众开到了大西洋的边上。
迈锐宝这车挺好开的。开到近90英里,不飘,不抖,动力挺足。给油响应也不算慢,曾在一段时间里一直是我买车的候选车型之一。而且迈锐宝作为租车公司常见车型之一,必然有一定可取性——皮实耐用、性能尚可、外形低调不惹眼、经济性好、支持CarPlay。两次开迈锐宝,都是在美国有趣的回忆。
当然,迈锐宝对我来说还有另一重含义。Malibu,南加州海岸线很特别的一段。太平洋海岸高速,就像“首都高”一样让人心驰神往。在疫情蔓延之前,幸运地来到马里布的尖尖儿上看了一场日落。
2018 Ford F-150
2019年9月、2020年2月,福特F150
早就想开皮卡了!上学期间,开皮卡的最常见的机会是每次搬家时租U-Haul开F-150。美国人钟爱皮卡,连丰田都顺应美国人的口味,出了日系皮卡在美销售。而皮卡之中,最为“根正苗红”的当属福特。每次租U-Haul时,倘若有F-150、GMC或是雪佛兰的皮卡可选,那一定是开150。
直到2019年下半年,我才第一次开上皮卡。嘿,真带劲!高高的驾驶舱把路况一览无余,偌大的后视镜对于新手特别友好。动力足,扭矩大,干活儿拉货全靠它。踩着脚蹬站到车斗儿时也特别有感觉,就像逍遥骑士一样。
从Belmont搬走时,少鹏开着皮卡拉着我们三人的行李上坡下坡左右穿梭。当时我还没有驾照,看着眼馋,决心赶紧把驾照办了。之后爸妈来,再往后数次搬家,终于自己开上了皮卡。走在路上,比开小车时候心态就不一样了。虎头虎脑的,就跟开船似的。
U-Haul的皮卡还有一点不同:它的前排类似沙发座,可以坐三人。挡把在方向盘上,转向拨杆下面,和开轿车的感觉不太一样。好几次开皮卡坐三人的时候特别有金凯瑞的感觉,恨不得扭起来。
工作后
来到加州后,不得不开车的机会一下子多了起来,开过的车型也就越攒越多啦。
2019 Cadillac XTS
2020年2月,凯迪拉克XTS
上文提到,来雷德兰兹后恰巧遇到Hertz车辆短缺,幸运地免费升级成了凯迪拉克。
3.6升排量,V6发动机,宽大的车身,一应俱全的现代功能。这是我拿本儿以来头一次开比较高级的车。不得不说,排量即是正义!刚一上路,我就明显体会出大马力车开起来的得心应手!开其他车时,在高速上多是本本分分地跟在别的车后面开;开这车时,总想踩油门左突右进地超车。动如脱兔、静若处子,在城市频繁启停时搭配自动启停,省去了等红灯时要么摘空挡,要么踩刹车的别扭劲儿。整体而言,除了内饰比较商务、油耗高一点外,开这车的日子里,我几乎挑不出什么其他的毛病。
虽然只是入门级豪华车,但开上豪车,心理会产生微妙的变化。首先,变得谨慎了。开“次车”的时候路上有个坑坑洼洼的也不躲,过减速带只不过稍微带一脚刹车。开好车则正襟危坐不敢怠慢,生怕没开好出了啥故障赔不起。其次,胆儿更大了。与前一条并不矛盾——开慢车时,很多时候有超车机会,想到呼哧带喘的油门,干脆还是跟车慢慢噶油着得了。开快车时,信心更足,“指哪儿打哪儿”,心情十分畅快。
国内把凯迪拉克戏称为“洗浴王”车型——源自几年前一次大数据调查,发现凯迪拉克车主最常去洗浴中心😂。在美国,除了“总统俱乐部”这一明面上的标签以外,凯迪拉克的另一个隐藏标签是“黑叔叔暴发户”喜欢买的车。无论如何,开上豪车以后,确实平添几分信心。“人靠衣装马靠鞍”,不体会体会,无法理解为何世人追求时装名牌、豪车豪宅这些外在的东西。
具体来说,比如我开车去洛杉矶途中,经过帕萨迪纳。帕萨迪纳地区治安很好,豪宅星罗棋布,引人驻足观望。我慢悠悠地开在住宅区的小路上,一不小心开到了“cul-de-sac”的路的尽头。开个普通车时,恨不得赶紧掉转车头,离开想象中每家每户投来的狐疑的目光;而开着好车,心里一点都不慌,就好像把自己代入了富人的生活似的。再比如,十字路口大家排队过停车标志时,总有两车差不多同时停稳的情况出现。开着好车,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摆摆手让对方先过,可有“牌面”了!
最后,开着好车四处逛,似乎旅途都多了一分愉悦。“乘坐型”的豪车和“驾驶者之车”还不一样。就算坐着虎头奔,坐着拉帘儿的考斯特,街上的风景也并没什么两样;但哪怕开个Z4这样的小跑车,也有一种策马狂奔的快感。夕阳西下,摇下副驾的车窗,任凭太平洋的风灌入车里,吹得头发轻轻地摩挲着额头。自我感觉别提多良好了。拽句文——嘿,那真是盖了帽儿了!
2019 Ford Transit 250
2021年4月,福特全顺
一直以来,我对全顺这款车挺有好感。一来,市面上比较像样的民用厢式货车较少,下沉市场大多被微型面包车的加长加宽版所占据了。而全顺作为一款经久不衰的车型,始终占据着一个市场的甜点。此处莫名想起Jacky抱着NV350的镜头……二来,自幼以来面包车(厢式货车)对我有特别的吸引力,是一种与好车和豪车不同的别样感觉。
题外话,北京一直限制皮卡,要么贴反光条、喷限乘标,要么就用行政令,类似奥运单双号(始作俑者?),不让车开进几环。这是我从小到大一直不太能理解的一个问题。如果不让开,要么干脆别卖,要么用经济手段搞个门槛。买来车不让开,仿佛侵害了物权似的,还需要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诸如环保、减少拥堵之类,实在颇具社会主义特色。
因此,蓝牌面包车,逐渐成为我对于汽车容器化、承载能力的理解的载体。其中以全顺为最能拉的代表。无论是柴油还是汽油,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全顺和依维柯这么大的车是可以上蓝牌的。我是见识过全顺有多能装:普通轿车跑四趟,全顺一趟就能搞定。遑论大件木家具——金杯都放不下的大柜子,增高的斜顶的全顺也能拉。我爸总说,可以买这样一辆车改装成轻型房车,我笑笑不置可否。直到王胖子叔叔开着小面到了罗布泊,我也没能坐过一次房车。要知道,小时候我的最后一件乐高作品,就是一辆里面放着未来的iPad的房车呀。
这次搬家,因为不想再把床垫爬上爬下装到皮卡的斗儿里,因此选择了租uhaul的全顺。皮卡装小件儿还成,但大件有点力不从心。面包车和卡车则更适合一趟就搞定、把所有东西都装进去的搬法。
说说驾驶感受:相较于小车,还是偏肉,重心也高,“跟开船似的”。平常开索思诺的途观,红灯起步大概拉到两千五百转就不至于堵住后面的车。而这辆全顺拉到了三千五百甚至四千转,才能获得不错的起步速度,此时发动机已经有些轰鸣了。因此终于可以理解,为何高速上那些房车和拖车只能慢悠悠地开着。得益于自动挡,开起来没有任何的难度,硕大的反光镜让货物挡住后车窗也不成问题。搬家需要的功能一应俱全。下一段也会提到,相比于box truck来说,全顺的整体性还是好太多了,至少开起来还像是一辆轿车。
如果以后会需要选择的话,没准我还是会买一辆厢式车而非皮卡。很多(在美国的)人说,选择皮卡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拉着“小海鲨”或是游艇,斗里装着蓄冰式冷却箱和木炭;或是干活儿的时候把板材随意地码放在斗里,木工手套和重型工具套件散落在四角,随着惯性在红绿灯之间咣当。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车队服务车那样、能够把四架公路车安稳地放置在车厢里的感觉。
2015 GMC Savana Cutaway
2021年5月,通用萨瓦纳/雪佛兰Express
帮人搬家,这车我只开了一点点距离,因此不多做评论。总有一天得总结一下到美国后,这些年来搬家和帮人搬家的经历。
肉、提速慢是最明显的感觉。车龄比较老了,表显近五万英里。座椅像沙发——有点开始向卡车或公交司机那种扶手沙发椅的形式靠拢,后背更接近竖直。依旧因为是自动挡而不难开,但能够明显感觉出与家用轿车之间的区别。开起来时,就算没有货物,也会感觉到这是一辆(板儿)车驮着一件东西,而不再有“人车合一、贴地飞行”那种“指哪儿打哪儿”的感觉了。
开完以后再开小车,嘿,倒库简直从来没有过这么轻松!卡车磨蹭半天才停好的车位,开索思诺的车不带刹车,直接一把倒进停正。 甚至想微点一脚油门。
2020 Ford Escape
2021年5月,福特锐际
三天半时间,开了1429英里。对于这辆车的整体表现,我算有点儿话语权。
作为一台租车行的车,其特点在于表面功夫做足——所有该有的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CarPlay、SiriusXM、中控大屏、旋钮式挡把、倒车影像和变道提醒、各种卡槽机位和接口非常充足。另一重“特点”在于低配能省则省。没有座椅记忆、布艺座椅、没有天窗、手动后备箱门。从辅助功能来讲,这是一台短时间开很趁手,长期开会不爽的典型低配SUV。
由于Hertz的节日期间迷之定价,Escape作为标准尺寸SUV级别的价格,比紧凑型SUV与标准轿车都要低。第一次在本地非机场租车,还煞有介事地和小哥讨价还价一番。其他选择都不是很满意,便选了这台车。蓝色的漆水太阳一照还挺好看,试了一圈低速扭矩也不错。便拉着一车人上了路。
上路开了一阵,才发现了几个问题。首先是空间略显局促。本以为标准SUV应该比途观大不少,但实际上乘坐空间几乎相同,只是后备箱更大些。后来我坐在后排时发现,乘坐体验实际上还不如途观——空间差不多,但座椅的角度和舒适度都比较一般,长途旅行不算轻松。其次,变速箱顿挫感很强。在低速和高速都体现不出来,唯独在中速——四十到六十英里速度的区间,挡位切换极度拖泥带水。刚从圣贝纳迪诺开上I-15高速时,车多速度慢,时常要在中低速间切换。需要提速跟车时,缓踩油门,速度上不来也不换挡;油门踩到底,还是不换挡。仿佛转速2500至4500之间有一个结界一般,怎么也换不了挡。非得冲上5000转,变速箱才会慢悠悠地切到下一个挡位。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不跟脚。
评价一件事物时,容易首先想到缺点。这辆车优点也不少。譬如说把这辆车交给我当日常用车,我觉得完全能够胜任。在这里仅举几个例子。
首先,一路行来感受最强的优点:定速巡航特别好用。它的定速巡航按钮界面设计在方向盘左侧扶手上,采用了按钮加拨杆的设计。在高速上,只用一只左手,就能完成所有操作——车距近时降速或者取消定速巡航;需要加速时连续推拨杆,速度马上就能提上去。开的过程中感觉,它的巡航降速是通过发动机制动的,而不是靠惯性和阻力使速度自然下降。因此,正负一英里时速的调整都非常敏锐。有很长一段路,我唯一的动作就是前后推拨杆来维持车距。当时还和大家笑谈:怪不得内华达和亚利桑那能测试自动驾驶卡车——这种巡线与单手加减速的操作,机器做起来一点难度都没有。
其次,燃油经济性超出了我的预期。一箱油从雷德兰兹开到哈里肯还有剩,表显时常能破30mpg。我的成见中,美国车都是又费油又笨重的;开过几次新时代的美国车后,对美国车的印象好了很多。
或许是租车行常见的手段的缘故,这辆车开起来比较“紧致”。各种旷量都很小,开起来给人一种很新的感觉,好像刚出磨合期似的。车本身的里程也确实很低,一万出头。最后不得不提的是,新车的空调真是好。无论是在内华达的沙漠里,还是在加州的艳阳下,空调都从来不用开到最大。
犹他州段的I-15高速有些地方限速80英里,让我们感受到了西部牛仔的狂野。超车时,这辆车也能轻而易举地突破三位数,不飘,动力储备依旧充足。用我的话讲,挺给劲的。下一段也会提到,相比于马自达而言,这车动力还算可以。
2016 Mazda CX-5
2021年6月,马自达CX-5
四小时开了271英里,高中同学的马自达,两个字:省油!
有多省油?表显一度突破36mpg。换算过来相当于百公里6.5个油。匀速行驶下,预计里程超过了420英里。看到这个数字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通过实际检验后我简直惊呆了!有这油耗,还发展什么电动车?!
优胜美地打来回,一共加了一箱半、六十刀的油。联想起自己上一箱油16加仑只跑了300英里,不禁流下了通贝里般环保的泪水。
省油的代价是肉。有点肉,但也不太肉。你说它肉吧,90英里时速倒也不费劲;你说它不肉吧,进山时变道超车区,油门踩到底也超不过去。对比最近开过的这些车,也就只有厢式货车比它更肉了。
虽然但是,写到这里不免贴个知乎链接,个人觉得对于车肉不肉的原因讲得比较通俗易懂。落到实处而言,2035年加州禁油车之前,大排量自吸得搞一个呀!
2021 Porsche Macan
2022年2月,保时捷Macan,视频链接
如果保时捷在未来十年还能出一款回归993时代轻巧、经典、有趣的911的话,我希望能从Porsche Dealership购买它。目前看来,最接近这个目标的是2022款Cayman GT4 RS,搭配了GT3引擎的中置小跑车。991和992实在是太过电子化和太宽大了。当然,如果有幸能在997.2被完全淘汰前在4S店买到,那就再好不过了。
书归正传。新年伊始意外地试驾了一次Macan。我的小黄车儿买来后停在车库里,隔了七八天开出去时,发现在靠近后车轴的位置,地面上有不明液体。虽然只有很少的几滴,但是还是让我很紧张——这刚买的车(尽管是个有年头的老车)怎么就开始漏油了呢?
事不宜迟,趁着给途观保养的机会,把黄车也开到了Mike大爷的修理铺,做个所谓的Pre-purchase Inspection。把车放到升降台升起来看看底盘,整体情况倒还不错,就是变速箱底部的托盘处有些潮湿。他们分析了一下,或许是变速箱液的某个胶圈老化了,不是什么大问题,等下次更换变速箱液时检查修理就好。听了他们的话,我心踏实了一半。
车是从4S店买的,买车时他们承诺随车提供30天的保修。这不,车上缺的两个塑料片——水壶架装饰和副驾安全气囊灯罩,就直接订原厂配件修好了。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再次联系了4S店。他们倒非常爽快,二话不说就约个时间让我把车开到店里来检查。他们问,你能让朋友接送你修车吗?我一想,从雷德兰兹去河滨也要半小时的路程,上班时间麻烦谁都不合适。他们便说,我们有Courtesy Vehicle(中文好像叫礼宾车,就是比如修车时、或者来去机场时没有车,可以借用的店家的车),但是只能等下周才能约。那敢情好,修车顺便䁖䁖他们是啥的车,借此机会多玩儿一辆车。 以此充实 水 本文
周一大清早把车开到了河滨。不得不说,跑车开早高峰体验比较糟糕。H6非常不爽地低沉地咕哝,在一二挡间不停地产生积碳。维修经理娴熟地询问了车的情况,哪儿有问题,便把车送进了维修间。在店里等待礼宾车的时候,就跟看西洋景儿似的,一会儿外面过一辆911。黄色的991 Cabriolet、白色的993 C4S、灰色的996 C4S。后来描述给我爸说,怎么感觉美国保时捷挺常见啊,到处都是。我说那敢情!去保时捷店,那可不是马路上全是保时捷嘛。
其实我大概心里有数,loaner car应该是个Macan,原因如下:Macan是保时捷价格最低的车型,如果出借的车是保时捷那就是它;它是SUV,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轻松地开;保时捷店总不会给个现代当借出车吧。当我真的看到身边同样在等车的大叔被领着去开Macan的时候,还是有点小激动的——还真行!
签好手续,检查车况,一天只让开100英里。交待完毕,小哥把车钥匙塞到我手里。原本打算赶时间回去开会也没赶上,停在路边开完电话会后,驶入恢复正常的高速。一脚油门下去——同为2.0T,Macan真的完胜Tiguan。
太丝滑了!如黄油般、如丝绸般顺滑。7速PDK,换挡迟滞感仿佛不存在一般,让我想起了一个古老的传说——“无级变速”。真的太快了,咔咔咔一下就从1挡升到4挡,我都没看清转速表显示的什么。我的车和新款一比,真的有种老爷车的感觉。这些年下来,汽车工业的进步是相当显著的。
动力不提。尽管这个引擎动力储备很充足,零百也是五秒多,但比起保时捷其他车型来说不值一提。值得说道的是其隔音性和稳定性。
一脚油门带到75英里的速度,跟上前车开启定速巡航,有那么一瞬间,我似乎感觉这俩车只是在缓缓移动而已。比起小黄,途观,Macan路感仿佛经过了巴特沃斯滤波器。倒不是说失去了路面的所有特征,而是变得柔和。Corona和Riverside附近有一大段高速路面很糟糕,车道垂直方向产生了热胀冷缩的波纹。之前开其他车走在上面时,就像搓板路般颠簸,产生噪音,很恼人。而Macan开的速度不慢,却几乎感觉不到这种颠簸。
至于隔音——虽然Macan只是保时捷的入门车型,但与普通车一比还是能够体现出豪华车与普通车的差距的。驾驶舱里非常安静,听不到什么令人分神的声音。开途观要是热车不太充分,在城里低速行驶时,踩油门能够明显听到转数提升但动力输出不够的那种轰鸣声。这车虽不是电动车,但也不比电动车多出几分噪声。
下午开到Pano Point拍照,搞了个即兴评测。一路上山下山弯道驾驶体验,归结起来就是:如果这车在国内卖等同于五万五千美元的人民币价格的话,所有豪华品牌的紧凑SUV都可以歇菜了。别看Macan只是最便宜的保时捷,驾驶体验实属一流!加速、变速、制动、操控,驾驶感比途观、锐际、CX5都高出许多。过弯时信心很足,甚至令我诧异——总以为SUV重心高,开起来肉,没想过竟还有SUV能开出不输轿车的体验。如果说开着黄车下山带给我的是快乐、自由、兴奋的话,Macan则是稳健、自信、满足。两天体验下来,我愿意把Macan定义为一台年轻人的家用“运动”SUV。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取车还车,7速PDK换回5速Tiptronic,要说我不后悔没选6速手波,那真是假的😭。虽然黄车自动挡堵车方便,Costco买菜不用费劲左脚,但保时捷的精髓从来都是手动,和PDK。没辙,人这车是我车价两倍还多哩,多大能耐办多大事儿。
嗨,反正也是定速巡航回家,要什么变速箱!
体验与SEO
买车之后店里发了好几次模板邮件,说希望能帮忙推介引荐。介于俺博客人迹罕至的访问量,就勉为其难地帮他们在中文互联网SEO、安利一番吧。如果有需要河滨保时捷,也可以私信帮忙refer。
- 南加州 保时捷 洛杉矶 圣迭戈 河滨 圣贝纳迪诺
- 河滨保时捷 Porsche Riverside
- 911 930 G model 964 993 996 997 991 992
- Cayenne Macan Panamera Taycan 718
- GT3 GT4 RS Turbo Carrera Targa Cabriolet 4S GTS
我这第一次买车的体验堪称上佳——保时捷4S店果然(如广告般)名不虚传,对待客户(和潜在客户)的态度既热情又专业。从小到大逛过的保时捷4S店里,除了中学时一次去浦西区的那家体验不太好外,其他的都没有说见人下菜碟儿的情况。
Porsche Riverside 作为南加州“较贫困”地区的保时捷中心,比起DTLA的更显亲民。平常上班时间,店里客户稀少,且多是中年夫妻来保养维修的。因此,来这儿的几趟里,我怎么看、怎么拍店里的这些车,都没有被异样的眼光盯着,也不会因为人太多而产生不便。店里店外停满了保时捷,各种各样的都有。我看到的就包括993 C4S、993 Turbo、996 C4S、997 GT3、987 BS、991、992全系、Taycan Turbo、新款的Panamera、Cayenne和Macan、Cayman GT4、Cayman SuperCup赛道版等等。总之一句话,开了眼界!
从4S点或者保时捷中心买二手车的好处有很多:置换入库时车店已经对质量有所把关、车的历史传承有序、服务态度好毋需多费口舌、服务标准不因客户的车贵贱而波动。就像买车时的缺的小配件,cwhite二话不说,打包票说买的时候车上有任何的问题,都会想办法解决。这次维修也是,虽然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问题,但还是完整地按照保修的流程走了一遍,附带全车检测、洗车和礼宾车服务。虽说价格不比全网最低价,但我寻思要是当时找私人买或者在Shift买了,价格也没便宜,服务肯定也没法比,不禁感到一阵庆幸——毕竟这只是我购买的第一辆车,没法一蹴而就,成为懂车帝。还是一步步来,从4S店开始比较省心。
多嘴一句,当年金宝街法拉利展厅连门儿都没让我进,更别说拍照了。
2020 Ford F-150 Lariat FX4
2022年4月,福特F150超长豪华版
夸张、豪横、霸气外露。就算开过标准版F-150,同一辆车的不同trim竟能有如此天壤之别,第一次看到时还是令我瞠目结舌。
一辆长达6.36米的,可以合法上路的“小客车”。它的轴距只比我车长短了7英寸。车厢空间堪比凯雷德的同时,后斗还能装下一个Queen Size的床垫。这是第一辆我一次没能在cul-de-sac尽头的小圆圈,一把调过头来的汽车。
辛文从西雅图微软来到库比提诺苹果,安顿好后便来南加州小聚。我想象过他现在开什么车——他过去开过Altima,玩儿过M5,现在大抵开着雷克萨斯过着高知高薪高调的三高生活?甚至壕一把开个992?千算万算没算到,遥远的沙漠、等来了一艘船。
上文多次提到“跟开船似的”的驾驶体验,和这车一比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驾驶这辆车时的“船感”,并不在于其悬挂的柔和、转向的飘忽不定、启停时巨大动量带来的迟滞感。而是长度——有那么一瞬间,我以为自己在开公交车。
可开了一圈下来,我却甚是惊异于其不俗的操控性和轿车感。车重是我车的两倍有余,驶下日落小道时却并无明显的动量带来的心虚感。虽然无法走出轿车和跑车般精准的弯内走线,但也能从容自若地平安度过每一个弯角。这是一辆狂野、奢华、膨胀、彰显美国车企对于“奢侈”理解的超大超宽“SUV”,或曰一台长着皮卡样貌的limousine。
本来宿舍门口能停三辆车的,它一车就占了两个位置。辛文说,开高速倒是没啥太大感受,比较费劲的是停车场和得来速。停车场吧,compact车位肯定停不下,普通车位也要露一大截车斗在车位外面;得来速通道那小直角弯,非得先向外侧打一把才能拐得过来。好在,F-150早就考虑到了这些尺寸带来的不便,车身周遭布满了摄像头,生怕你有看不见的死角,把这宝贝大玩具给磕碰了。面子是发达了的德州“红脖儿”,里子是现代科技对于heavy duty的豪华诠释。2H、4H、4L、4A,你能想到的驾驶场景,福特都帮你考虑好了。
他说,湾区几乎没见过这种车;开到我们街道,14户里有8辆皮卡,对门停着一辆FX2;开到Riverside,Lariat FX4见到了3次。
我说,圣贝纳迪诺和雷德兰兹吸引我的一点,便是这种传统的、美国加州、南部小乡镇所留存的、原汁原味的、纯朴的美国土地文化。橘子树根植于泥土,拥抱明媚的阳光;劳动者辛勤的汗水,一五一十地化作了回报。给予人们的生活一种扎实的成就感。
而这种朴实,在加州,在逐渐地消亡。老福特和爷爷的皮卡们,离开了圣何塞与洛杉矶,缓慢地、渐行渐远地退到了贝克斯菲尔德与丝兰谷。
2021 Nissan Altima SR
2022年7月,尼桑Altima
第一次去西雅图,任嘉毅帮忙用亚马逊的AVIS折扣码租了Altima。这车在西雅图非常常见。皮实,轻巧,省油,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时隔三年,再次见到老同学。他简约干练的装束,俨然一副L5的打扮。开车带我来到太空针下,开启西雅图的旅程。
对这车的第一印象:crappy。当我把电动窗升起的时候,塑料门板居然动了一下。我和任嘉毅面面相觑,玩儿来玩儿去发现不是错觉,不禁不可思议地笑了起来。车整体质感比较一般:塑料感满满的中控,上面还煞有介事地搞成红色的stitching,一模才发现还是塑料。钢琴黑的塑料饰板、银色的塑料饰条、突兀的杵在中间的显示屏。明明是8AT却装模作样地安上换挡拨片。作为租车公司的车再合适不过了。
车的外观倒是挺唬人的。十九寸的铝合金大轮毂霸气外露;车尾的设计让我误以为是雷克萨斯。车身的运动感很强,比起十年前“天籁”的设计棱角分明了不少。
动力够用,高速超车轻巧,换挡平顺。扭矩通过了西雅图市中心海边大坡坡儿起的考验。座椅包裹性还行但舒适度一般。在班布里奇岛上开的大半天,让我感觉坐着有点儿“闷”得慌。燃油经济性一如既往地优秀——爆胎之前,轻松跑出30以上的mpg。
值得一提的是安全系统。这车除了标配的变道提示、行车雷达外,还附带了更多的安全功能。比如注意力检测、自动紧急制动、碰撞预警等等。令人又爱又恨的紧急制动功能:在侧方停车时,明明看着倒车影像里还有超过15厘米的距离,“哐啷”一下,车自己给你来一脚急刹车,吓得人一蹦!导致我们在亚马逊楼下街趴紧凑的车位里紧张捯饬了五分钟,愣是没能不压线。任嘉毅一接上我就提醒:华(盛顿)州大家开车比较文明,跟加州不一样。的确,高速限速60,很少有人超过70的,跟车也不是那么紧。老道说因为城里上坡下坡多,跟得太紧容易追尾,或者坡起时溜车发生事故。在紧急刹车功能的“帮助”之下,我的驾驶习惯确实得到了一些纠正:在南加州开车时常跟得很紧,而在一次又一次的距离告警提示音教育之下,我终于了解了合适的跟车距离。
总之,要不是意外爆胎,应该是一台”no gimmick”的良好的、安全的、经济的城市通勤用车。
2021 Mazda CX-5
2022年7月,再开新款CX-5
爆胎后换车,机场没有轿车了,便随机分配了一台新款CX-5。因为上文已经写过林舒宇的CX-5,这里只简单提一些不同之处。
同样的12加仑油箱,同样的420+预计里程。大部分高速、小部分山路的工况下,成功开出了32mpg的油耗。不得不说,日系车的省油真是有一套。
肉还是挺肉。在山路超车时,降挡拨片多按了一次导致转速直接接近红线。大野牛忙问是不是车出毛病了,可提速还是不太给劲,呼哧带喘才超过去。
新款的几大优点:内饰简洁大气,明显更高级了;infotainment更新后连接CarPlay非常顺畅;自适应跟车和巡航好用,在去Rainier的路上一整天几乎没踩过油门;车的整体操控感有了一定的提升。
自适应巡航能够显著降低开车的疲劳程度。一路上我完全可以只是手扶着方向盘,脚随意搭在刹车上,甚至稍微放松一下都不打紧。甚至偶尔走神,稍稍偏离车道,方向盘上的注意力检测系统会轻微振动,提示驾驶员集中注意力。
同级别的车我没开过太多,但可以很有信心地讲,CX-5这车省心,好开,算中小型经济SUV里的佼佼者。
2022 Chevrolet Silverado
2022年12月2日,新款丐版Silverado
每当没法开自己的车,又需要短途交通工具时,U-Haul一直是我的首选方案。低廉的日租价格、还算合理的里程费,比起手续繁琐、预订临时价格不透明的租车行来说方便许多。加之可以开皮卡的诱惑,可以把自行车往斗里一扔去4+2的便利,使我对uhaul积累了很高的用户忠诚度。最喜欢的就是本地的小租赁点——相较于高速边规模更大器材齐全还带仓库的“旗舰店”来说,本地的小店时常是“Two men and a truck”,干活的中年男子唠着嗑修着车,就把租卡车顺带搞掂。借用2022年的流行词,“松弛感”特别能够形容在地uhaul小店的氛围。
开了一年保时捷,我开始怀念能够在凌晨能够随便停在路边、直接打火就能走的汽车了。水平对置六缸的坏处在于,当我手动打开车库门,沉睡的马匹发出低沉的怒吼,整条街道上的狗子都会被那些澎湃的马力吵醒,此起彼伏地哀嚎;冬天如果不热车就开走,上了岁数的老家伙咳嗽得好像布兰登。在山谷里穿行,在海岸边驰骋的快乐的马儿,是好的;凌晨五点从宿舍去游泳馆的生气的马儿,是吵的。
方向盘出乎意料地轻,是我对新款Silverado的第一印象。一个大卡车,居然比开过的许多小SUV和轿车方向盘还轻。变速箱和油门也轻,轻轻踩虽然加不起速,但也听不见引擎的轰鸣。用美国话讲,就是非常civilized的驾驶体验。当然,我用习惯性速度过弯时,船尾感觉好像要随着惯性,从车架上甩出去一样。
喜欢开大车,或许是我被“美国化”的一重体现。在马路上,谁车大谁就是爷。开保时捷时候好似过街老鼠:和美国车辆的平均大野牛尺寸一比,就像一只蟑螂。每次我把车停在皮卡、凯雷德、Rivian、哪怕Bronco的前后左右,都得尽量离得远远的,免得别的车手看不到我而造成事故、剐蹭、磕碰。开皮卡则不同,在路上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根本不用管别人跟得紧不紧;过减速带不用减速直接往上夯,反正撞不到底盘;在停车场里压线了长短超出车位了也没关系,反正一般人不会不长眼往我旁边停。辛文说,
What if others drive bigger trucks?
那我只好欢声笑语中打出gg。
这车功能还挺全乎,超出了我对一台两三万块钱卡车的期望。车道保持、自动启停这样轿车级的配置居然也有,倒车影像液晶显示充电接口同样一应俱全。
还是那句话,清晨开着这卡车去游泳馆的路上,我很怀念开正常车的日子;在美国乡下荒诞不经地营生的时候,我也怀念自己曾经正常的生活。
2020 Chevrolet Camaro SS
2023年3月12日,科迈罗2SS
杨睿智说,你要是喜欢跑山的话,能够体会到我第一次来美国,想租一个大马力肌肉车爽一爽的想法。
我跟他说,GT以下的野马全是2.3四缸EcoBoost,直接排除错误答案。
来到KSAN的Alamo停车场,跑车专区停着两辆车。一辆红色的道奇Challenger,一辆灰色的Camaro SS。水子本来是想租道奇的,无论是Charger还是Challenger。坐进车里,踩了踩油门,沉默半晌。“这车怎么没声儿?”
换了Camaro。按下点火按钮,轰~!
六点二威八,环保去他妈
2023年是pony car的绝唱。马思堂和插这儿早已宣布电动化大势不可逆转,仅剩下“大黄蜂”还在古老的平台上漫不经心地零敲碎打。水子问我,美国人现在都喜欢买什么车?我苦笑:自从我的室友买了Model 3和Model Y,邻居两家纷纷买了Y;街口的老两口车道上停了一辆崭新的Rivian R1T,原来的嘎嘎新的TRD Pro则挂上For Sale的牌子,孤零零地被扔在大马路边。
我们的子女未来长大的年纪,会不会问到:车是充电的,为什么叫“汽车”呢?
水子是真的虎。周五的圣迭戈罕见地下起暴雨。2023年冬春之交的加州经历了罕见的拉尼娜现象,接连不断的“大气层河流”(Atmospheric River)将水汽输送到经历了三年大旱的南加州。杨睿智说,怎么感觉这里的气候跟英国挺像的。我说,不愧是英国过来的雨男,你水真多。
traction control关闭,钉在地板上的油门,大雨中龟裂与pothole的路面,能奏出怎样的交响乐章?杨睿智一边乐一边问我怕不怕。笑而不语。我靠,原来你真的不踩刹车。方向盘在手,才体会到每个人开车哲学的异同。
第一次开美国肌肉车,第一感觉就是低转扭矩充沛,怎么踩怎么有。开惯了自己的车,习惯了H6的羸弱的低转表现,在城市里和马路三大妈的龟速起步不相上下。而科迈罗的6.2升发动机一脚下去,配合十速变速箱,加起速来毫不费力。杨睿智甚至冒雨专门接上他的学长,去Coronado的大直道”launch”。湿漉漉的地面配上不入流的轮胎,红灯熄灭只闻胎响。半晌,大黄蜂如脱缰的野马蹿了出去。低头一看,90。
Jay Leno年轻的时候一样追求“马力即正义”。一大把年纪之后,才逐渐懂得了屎黄色911 T的妙处所在。杨睿智说,卧槽,水平对置S。真没想到你在美国开德国车。
总有一天,四轮智能手机过弯也不用踩刹车。到那时,我们的下一辈,还会在乱糟糟的卧室墙上,贴上那张英雄般的F40海报吗?
2022 Ram 1500
2023年3月18日,公羊1500
整体舒适性不错。过弯时body roll非常的明显,需要减到15英里以下才能顺利过弯。jump seat没有合适的手扶的地方。油耗中规中矩。堵车时不会令人心烦意乱的车。
住在755号的华人大爷操着广普问我,你是新搬到这里吗。我说不,只是带阿姨最后过来看看。喔,那你为什么要开pickup来哦。
因为我乐意开皮卡。😌
2022 BMW X3
2023年10月16日,宝马X3
五年后我也开了回X3,在上海滩。
上海的路不好开,和洛杉矶的不好开法儿不一样。洛杉矶是不守规矩瞎开、不会开车的人冷不丁吓你一跳;上只角是大家开车技术全都顶尖,车道巨窄,车流还鱼贯而行,倘若稍有犹豫就会被插队、错过出口、被后边上海宁白眼相对骂赤佬。就仿佛上海的路都只给每天都走一样路线的本地人设计似的。你要是分神儿看一眼地图,或者对于中环高架下的某个绝对不起眼的岔路口不是100%熟悉,那感情好了,天眼警察时刻盯着你违章呢!
还是说车。第一次开宝马车,有点儿失望。内饰还成,车机也不错,但没有我期望中宝马带来的特别感。2.0T发动机,安静是挺安静,肉也是真肉。跟途观比,还真说不好谁更适合开高速。操控也是典型的中小型SUV的操控感。话说回来,现在的X3感觉都比初代X5尺寸差不多了,还能保持一个小车的驾驶感,也不容易。
上海开了两天X3,首要结论就是上海是真不适合自己开车。十公里路堵一小时以上简直家常便饭。根本都不是堵车的时间,就是在城里路上开来开去等红灯等行人,时间就悄悄耗过去了。才幡然醒悟自己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出家门永不堵车,一片腿儿就到San Timoteo Canyon Road,开不过半小时就有CA-79这样风景和路况俱佳的S级“跑山”道,夫复何求?你要真跟静安小富们一样,天天开着小牛在静安寺人民公园附近炸街,V10的发动机连60公里都开不到,那是真的憋屈死了。
跟凯迪拉克比,X3的乘坐感其实不咋滴。后排空间不大,座椅坐着也就和普通车差不离儿。前人有云“开宝马,坐奔驰”,说实话把宝马换成谁都行,开啥不是开呀?但是奔驰的乘坐感真是盖了帽了我的老北鼻。坐一次S系,再坐别的什么轿车,那都跟凯美瑞没啥区别了。反正我还没坐过劳斯,哪位大仔要是看到这里带我开一次坐一次劳子,那就抱拳了铁子。
反正以后想到第一次开宝马的回忆,一定是在武康路弄堂里把保险杠给蹭了。靠北,幹!🤬
2023 NIO ES5
2023年10月17日,蔚来ES5
我的第一次电动车驾驶体验,堪称出乎意料。
如果用一句话来跟美国人形容,“国会山的老爷们,大事不好了,洋人的小汽车儿开到白宫门口啦!”
前两天和同事偶尔聊到车,小伙子一脸新奇地提到前一阵子开过一个车,居然有俯视视角的360度无死角影像。别的各个年龄段的同事也纷纷表示没见过,说这种功能一般是保时捷Taycan啥的才有的新功能。想到我在国内的电动车体验,漏到嘴边儿的话我愣噎了回去,半晌淡淡地吐槽“特斯拉不应该也有这功能吗?”
说实话,在国内电动车竞争如此惨烈的2023年,您要这么基础的功能还没有,那赶紧撤摊儿别卖了。
国内电动车的普及率远超我的想象。2015年第一次在学校看到特斯拉时,还特地拍照纪念那个时刻;离开北京的2018年,楼下有几辆“北京”牌电动车,续航不过一百多公里;2023年,连我们小区都有人开上了Taycan,特斯拉则被淹没在比亚迪、理想、小鹏、以及众多新势力的海洋里,根本看不到几辆。所有北京黄绿涂装的出租车,绝大多数都是北汽电动车。那加塞儿速度,绝了!
在五棵松华熙购物中心逛的时候,我被满眼望去的各种电动车展厅惊呆了!一家一家走进去看,被比我岁数还小的各位销售小哥微信加了一溜够。新势力“三杰”蔚小理自然是万众瞩目的核心,但各式各样的品牌亦目不暇接:岚图、极星、高合、阿维塔、智己、埃安、极氪、腾势、AITO……真的有种白热化竞争的态势。我也是真的好奇,索性决定约一个试驾,体验一下曾经让我赚了几百刀的NIO蔚来,到底是龙还是虫。
重申一遍,在此之前,我从未开过电车。特斯拉3和Y坐了不少次,有次差点儿租车时开现代的电动车,但是直到这天还真没开过。特斯拉3Y给我的感觉是“质量真差”:宽窄不一的车身缝隙、塑料感满满的内饰、刺鼻的新车味道、动能回收模式带来的强烈晕车反胃感。对得起它在美国的价位定位——和CRV这种车竞争,还是有优势的。但是同样的价钱拿到中国,那真是狗都不看。
ES6一坐进去,颠覆了我对国产车的想象。我爸开过中华,那个破车代表了国产车带给我的固有刻板印象。同期的广汽传祺、荣威350大抵类似:开是能开,但是处处透露着一种凑合感。但是坐进ES6的驾驶座,第一感觉就是:比X3高级。
外观设计。其实我觉得一般。更喜欢理想那种比较中庸的SUV设计,小鹏有点儿垫脚够高端够不到的感觉。但是并不差,在车堆儿里能显出来是新款式的车,比一些比亚迪要好看。相比之下,我觉得极星的设计感更高级;高合则有点儿太过了,虽然看起来很科幻很硬科技,但几乎要把华硕ROG光污染的灯条搬到电动车上来了。——2024更新:杀马特审美已经倒闭了
加速。坐过GT3知道啥叫自吸推背感。但是电车的推背感完全不同。可能零百时间差不多,但没有换挡,从最开始就是最大扭矩,这种感觉简直太奇特了!就好像一脚电门踩下去,轮胎就要失去抓地力一样。但车身并不飘,也没有打滑。一眨眼的功夫,车速已经提到60公里,却一点声音也没有。尝试了几次“性能模式”,结论就是我还是开保时捷吧,电动车的澎湃扭矩,咱把握不住。
过弯。本以为一台两吨左右的SUV,过弯一定很难过。其实没有很难。弯心会感到车有点重,不愿意很快拐过来,但得益于电池重心低,轮胎抓地力不错,且没有发动机旋转部件带来的谐振,过弯体感不输X3。
自动驾驶。之前只用过比较低级的辅助驾驶功能,如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跟车等。这次第一次体验国内监管更松的自动驾驶功能,发觉这个功能还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在旱河路北段,单车道跟车的场景,车速50左右自动跟车非常轻松。但是因为右边有一辆电动单车,猛地一下,自动驾驶系统“哐”一脚刹车就给我干那儿了。本来我双手都微微扶在方向盘快离手了,这下子给我干怕了,生怕自动驾驶再抽风。后来,在香泉环岛堵车的时候,蠕行跟车还算比较正常,但是没法避免被真人司机加塞。
省电模式。不觉得车很肉。
车机系统。还有打磨空间。可能因为我不习惯有屏幕的车,很多操作都要找半天才能找到。车辆自带的语音助手有一定帮助,但是帮助有限。好在,电动车操作比自动挡还简单,双手一脚开就完了。至于全景摄像头,车道摄像头,那都是基本操作了。一想到自己车倒库都得抻着脖子看半天还停不好的窘境,流下了没钱的泪水。🥲
开了二十多公里,整体感受就是如果这车来到美国市场和Model Y竞争,保守说6-4开小胜特斯拉。至于电动车“老大哥”比亚迪的车型进来,那真的得爆杀美国低端车市场了。搞得我都有点儿心动,想再买一个电动车通勤。可惜,美国市场这些电动车不是垃圾就是特斯拉或者韩国车。没有能看得上眼的。
2023 Chrysler Pacifica
2024年1月15日,克莱斯勒大捷龙
这个克莱斯勒的商务车比我想象得质量要好些。本以为租车公司的商务车会是一堆塑料内饰、车机简配到极致的丐版配置。没想到,电动后门、电动滑门、Apple CarPlay应有尽有。
minivan是真的能装!巨多东西全都塞下,还有大块空间。我们甚至尝试了7人坐满整辆车,也丝毫感觉不到5座车的那种拥挤。一下子就能理解有娃有狗的美国中年华人家庭,为什么会人手一辆minivan了。膛儿是真宽敞!
这个车开起来只能说能开,车身一体的底盘,比U-Haul的全顺稍微好开一点儿。287马力的V6发动机,带七个人稍微有点儿力不从心。毕竟我的车带一个人都不是那么给劲,相比之下可想而知。油门踩到底,光听见引擎狂转,车速提起来还是慢悠悠的。
想象一种情景,当你我都已经三十五六岁,职业生涯估计就那样儿了,孩子也逐渐长大起来。大娃说,咱们周末去滑雪吧;小娃说,我想划船。看了看车库里的Miata,那只能把行李都塞进Pacifica。孩子们一边舔手指一边吃Cheetos,油渍蹭的满车顶、扶手、椅背都是。老婆坐在副驾驶刷着手机看“南加州鸡娃9群”的聊天记录。
那时的你,会不会想起第一次见到Tina的大学同学的camper van时那种无由头的对于大自然呼唤的向往之情?
总的来说还是一辆不错的舒适好开的车。
2022 Audi A5 Cabriolet
2024年5月5日,奥迪A5敞篷
没什么特点的一辆车。2.0四缸机,大众集团的平台化产品。内饰对不起它在美国的售价——钢琴黑塑料、木纹塑料、仿皮塑料、工程塑料。驾驶感比“四大神车”级别的轿车稍强一点;但过弯时的body roll依旧感觉明显。DCT变速箱得益于大众集团的技术共享,变速挺顺滑。悬架不硬不软,作为一个GT车型属于正常水平。
很久没有开过或者坐过奥迪的车。再次体验,最大的感受依旧是中庸。或许奥迪所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平衡:在豪华车里既不奢靡,也不运动。不是最快的,不是最慢的,不是最舒适的,不是最简陋的,不是最贵的,不是最便宜的。在2024年的时代,很难想象奥迪再推出一款V10发动机的“扮猪吃老虎”轿车。但奥迪或许永远能准确地找到那样的受众——那些富裕,能够毫不费力地消费豪华品牌,却又不希望出格的客户群体。
甚至都没乐意开个篷。
2024 Subaru Outback
2024年8月16日,斯巴鲁傲虎
第一次开斯巴鲁的车。首先是内饰,感觉用料稍微有些简朴,车门、仪表盘、身体接触点都颇具塑料感。其次是科技,竖屏中控很实用,但是空调控制在屏幕里不太好用。辅助驾驶功能有自动车道保持、自适应定速巡航、变道检测等等。车道保持功能感觉怪怪的,有一种车想和你争抢方向盘的感觉,因此开启一段时间后我就把它关了。方向盘有视觉注意力检测:如果开了自动车道保持和定速巡航,仪表盘会每隔半分钟检测手指压力与眼神方向。方向盘助力手感还可以,比一般本田屁轻屁轻的电子助力转向好一些。底盘素质还可以,减震合理,操控扎实,过弯稳,并不比同级别轿车飘。作为一台旅行车,空间意外地小,和CX-5比,能明显察觉到后排和后备箱空间更小。
2.5升水平对置四缸发动机作为斯巴鲁的看家技术,实际开起来并不给力。或许是变速箱和引擎调教偏省油,每次想踩油门超车,转速拉到四五千还是没有多少扭矩。另外还有一个小的quirk:定速巡航最高只支持定到90英里,估计是依据法规或者为了安全而设计的。
后排乘坐体验明显不如Altima,不知道是角度愿意还是形状的因素,坐久了感觉坐不住。
总体来说,比起其他几大日企,斯巴鲁的车有种小而美的感觉。设计语言比两田尼桑马自达更流畅,有明显的户外风格;整体集成度不错,但使用体验还有提高空间。这车开到徒步登山停车场,直接与自然融为一体,浑然天成;不像旁边停着的Taycan Cross Turismo,一看就想让人吐槽富比。
自己的车
这里暂时把“自己的车”狭义地解读为曾经持有所有权(行驶证、title等)的民用小客车。
2014 Volkswagen Tiguan R-Line
2020年7月至2022年5月,大众途观
索离开时把他的途观R-Line托付给我,我也不敢怠慢。虽然已经开了不少车,但真正长期开同一辆车,这还是头一遭。一咬牙上了个小全险,加油也加91号油,确保不把他的宝贝车开出毛病来。
刚开不久时,总觉得这车和之前开少鹏的Rogue没啥不同。城市型紧凑SUV,适合没家室的单身年轻男性驾驶。油门反馈没那么快,加速也不猛。排量不到,确实差点儿意思,当时我这么想。后来熟悉了以后,发现途观虽小,五脏俱全——这车也有一些挺有意思的功能。现在这车给我的印象,更多的是“西装暴徒”和“小钢炮”的混合体。
驾驶感来说,低速动力够用,涡轮增压在高速时更能发挥效果。高速上超车时信心还比较足,一般拉到三四千转时速度就够了。不飘,不抖,虽然SUV视野稍高,少了轿车贴地飞行的感觉,但开起来并无不适感。同时,车上有脚踩“减挡按钮”和换挡拨片的功能,虽然没啥大用,但在低速时可以小小爽一把,拉高转速,听听发动机的轰鸣。
黑车耐脏,我算是体会到了。半年多来,没洗过车,就拿清水胡乱抹过两把,居然一直都亮闪闪的(见上图)。同样,自七月底至今,只加过一次油,这两天第二箱油才见底。开起来不肉,看起来不怂,是不错的经济适用的买菜车。
2022年6月12日,我将送走这辆陪我经历了汽车生活开端的小汽车。略有不舍,但想到索将会开着它在首都高左舵深夜狂飙,心里还是为它感到开心。
这辆车福星高照,很多次差点出事故时都保佑我躲过一劫。这不,今天从Corona大华回家的路上,幸运女神再次附体。右侧一辆本田连续变道不看车,险些让我撞上。又一次赌让道不让速向左闪避成功。感恩有它,在送它离开美国前避免了无数次险情。
开熟了后玩儿这车还是挺有意思的。经过反复摸索,发现D-6挡下涡轮增压器的介入转数大概是2500转。如果渐进地轻踩油门,转数会卡在2490转上不去,直到一个临界点后突然跳跃到3000转以上。而S挡涡轮设定在3000转左右。每次在高速上玩儿这个涡轮时候都可以联系微操。
把车后座放倒,可以直接装入两台公路车而不用折叠。凭借这个优势,带着狗哥出去骑过两次车,自己也去了马里布、橡树园等比较远的骑车线路体验了一番。送走SUV后,下次“4+2”骑行之旅就不知得猴年马月咯!等我试试拆车是否能够放到保时捷的副驾上。
2007 Porsche Boxster S
2023年1月起
我的第一辆车。
终于,在岁末年初的这一天,我也靠自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辆车。开回来的路上,别提心里有多美了。
以后在慢慢写这辆可爱的小黄车吧。
2017 Nissan Altima
2023年10月至2024年8月,尼桑Altima
同事Chan因为签证原因滞留国内,因而把车交给我代为保管一阵。本以为一两个月就能解决的问题,越拖越长,遥遥无期,因此我也获得了长达八个月的时间来体验这台车。
过去几次租车已经开了不少次Altima,所以驾驶体验和参数不再重复。这次长期体验下来,最大的感触就是,weekend car还是不能当作每天开的车。2022年底清晨练游泳时,有几天实在太冷,我不想骑车去游泳馆被冻感冒,只得早晨开车去游泳馆。保时捷大排自吸的最大问题,就是冷启动动静太大。白天时候不是问题,挺拉风的不是?凌晨出门,蹑手蹑脚打开车库门,一打火——好家伙,整条街的狗都被吓醒了,此起彼伏地跟着叫。而且这老车冬天还得热车一小会儿,才能开起来不粘滞。总之,大冬天的开起来不爽。
今年有了这车,体验天差地别。终于回到了正常社会:开门上车打火给油就走,一秒钟都不用等。比起保时捷的“仪式感”,尼桑的皮实耐用更实用。汽车本来就是工具,而不该是什么奢侈品,非得“含在嘴里怕化了”,假模假式儿地供起来。
开着别人的车,跑到外地去吃晚饭。迎着洛杉矶的夕阳,怎么踩油门儿都不心疼,贼舒坦。“还是别人的车好开”,得出了如此莫名其妙的结论。
这车有几个优点:真的省油,高速35mpg不是问题;空调一开就有,不像自己车空调皮带有点响;蓝牙手机放歌一上车自动就开始放,比CarPlay还简单;后备箱能装:29寸行李箱随便就能扔进去,自行车和独轮车能同时塞下;顺道带人很方便,不至于像我和旭哥每次带个人,扣扣索索地还得算人数。回头一看,这些优点是车就有,才发觉自己开的车,原来不是正常车。
缺点也不少:Chan把车剐蹭地到处大花脸,左前保险杠更是当啷着;蓄电池都有点儿漏液了,也没换;或许是因为前面的剐蹭伤,每次大火前半分钟都能听见金属共振的声响,让人心虚会不会被搁半道儿上。好在,开了大半年,依旧坚挺,毫无问题。
有时就想,我要是有个这样的不心疼的破车也挺好。三五千块钱,开到哪儿都是全场最ghetto的车。那么许多开自己车心疼不舍得或者不敢去的地方,都可以出入自由如入无人之境。开着这个车去吃墨人开的路边摊儿,简直完美blend in,homie们看着都乐意跟你打招呼。你要开个豪车停哪儿吃路边摊,人家比索都能给你1:1换算成美元了。
第一部分的总结,就以2024年买了自己的第二辆车为结尾啦。接下来的记录请移步下一篇。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