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数据

丢数据

从小到大我经历过无数种数据丢失的情况。虽然后果比不了删库跑路那么惨烈,但每次都让我刻骨铭心。每一次丢失数据后,我都会或多或少补足自己对某类特定数据的保护方案。但一而再再而三的新情况让我不禁怀疑,是否我真的没法合理地保护自己的数据?!

随便列举几次最为沉痛的数据丢失往事,返躬内省。

  • 姑姑的电脑

可能是我第一次重大的数据丢失。从小到大我用过的电脑并不多。从最初的奔二Windows98到奔三联想到杂牌XP SP2到ThinkPad到联想笔记本到自己的E7400到4750G到2600K到XPS,大概也就不到10台而已。在小时候,自己的数据量很小,也没有什么备份措施。唯一值得自己关注的数据大概只有GBA模拟器的即时存档而已。当然还有各类赛车游戏存档,在此不表。

GBA的存档丢过不止一次,但我并不在意,因为大不了从头来过,也用不了多少时间。而小时候玩起游戏来毫无节制,重新打通关二周目三周目根本就不叫事儿。所以最初丢失数据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

但第一次惨痛教训还是来了。当时家里的电脑青黄不接。一次我在老爹单位用了用最新出的英特尔双核处理器的电脑,发现GBA模拟器竟然能够达到10倍速率。这在当时是颇震撼我心的——这样玩口袋妖怪就能省去大把无谓的走路时间和扔球时间了!

于是我阴差阳错地用了姑姑的ThinkPad笔记本电脑,经常上厕所抱着赖沙发抱着躺床上也抱着。终于,在一次无节制的卧床游戏后,我合上电脑盖子直接就钻进被窝呼各庄。香甜的梦境直到我发现电脑黑屏开不了机才结束。百般尝试瞎B胡搞一通之后,最终放弃找来成年人帮忙。最终的结论是硬盘烧坏了。

现在回想起来电脑似乎并不应该这么脆弱,大概是主板烧坏了也说不准?但是当时那种尴尬的气氛真的令我铭记终身。姑姑的照片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似乎总是遭遇不测,而这次是我闯的祸。总之,一次硬盘报废让我记住了:数据安全在物理层面的含义。

  • 初中照片

直到现在我仍旧不知道这究竟是我的梦境还是现实。我到底是否拥有过“初中照片”这些文件?

我想应该是有的,因为我有明确的记忆,我在北京节水展馆、北京自然博物馆、鲁迅博物馆等等展馆上博识课时,确切地拿着那台卡西欧数码相机拍了不少照片,其中应该还有许多是拍同学人像的。但事实却是,按照任何方法查询自己的存储路径和存储设备,怎么也找寻不到这些照片,只能在提交的Word文档中依稀寻得一两张不痛不痒的遗迹——大部分都是感光一塌糊涂的风景照片,鲜有那些年轻的稚嫩而珍稀的面容。于是我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是我精神分裂了,还是怎么搞得数据丢失了?

这些文件存储的地方大概有几个可能:自己的320G移动硬盘——似乎后来寻找过并不在里面;自己的红色朗科512MB优盘——好像已经不能用了;张地的512MB灰色优盘——早就还给他了,而且是初二;自己的朗科1GB优盘——后来应该也找过里面啥都没有,当初中病毒格式化过不下十次……当然,另外的可能就是那台杂牌组装机了。但废品回收前我清晰地记得自己应该遍历过那块硬盘的目录——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因此,这些照片的去向,大抵成了一个谜……

曾几何时,我非常热衷于光盘作为存储媒介。是啊,在21世纪初的时候,硬盘和优盘的价格高居不下,始终徘徊在一元钱不到500MB的区间。因此一块五毛钱4.7GB的DVD光盘自然成了我仓储的首要选择。大量的数据被刻录进光盘,用起Nero8来绝对的得心应手。作为伪“资深”光盘玩家,我甚至在cdbest的怂恿下动过念头花150人民币购买一张三菱“黑胶”CD刻录光盘——当然最终因为冷静的头脑而没有出手。

直到如今,我还有不下20张DVD和数十张CD的数据静静地躺在光盘包里。甚至中学毕业时班级纪念数据集的媒介我也固执地选择了光盘。现在看来真是他娘的既不环保又不经济。因此,我只能寄希望于有一天我在不厌其烦地翻阅光盘时撞见那些佚散已久的初中照片了。

这些照片的丢失让我记住了:数据的存储位置仍需清晰的方法论或者笨拙的烂笔头,否则会永远消失在浩如烟海的随机序列中。

  • 博客

进入了互联网1.0时代,我的首个博客开设在百度空间这项由百度提供的、历时近8年的服务上。自从注册那天起,我就从未想过百度最终有一天会从互联网公司掉队——毕竟那时谷歌刚刚被墙、QQ如同杀马特而淘宝还不如eBay甚至充值还要用电话卡,谁能想到那个统治流量入口的公司最后搞起了外卖?

那时我是无脑相信百度的,我在百度百科百度贴吧百度知道和百度空间消弭了大把青春岁月。至于百度图片……啧啧,青春萌动时期从主页仅需点三次即可到达梦的彼岸温柔乡。以至于后来的百度文库和百度学术以及大批其他产品,都是远远偏离我对百度最初的印象和信任了。

峰回路转,走完在百度空间的岁月。大概是2014年年中百度空间突然宣布改版,老版数据可通过打包下载的方式进行备份,备份为一个本地的HTML作品集。备份接口开放的最初一个星期,根本点不进去,点链接就会崩溃,可见当时有多少百度空间的用户。当然,还有更多的老用户抱着几近破灭的希望等待百度浪子回头,每天不厌其烦地去百度投诉吧表露自己的心声。看看现在百度卖贴吧的屎样儿,真觉得当时的幼稚与正直全都喂了狗。

总之,在百度空间变成LOFTER前我下载了自己的文章备份,应该说还算好聚好散,因为这个备份的格式非常精致,与当初在线访问的版本别无二致。除了一些基于后端的flash应用和空间宠物无法实现外,基本保留了博客的原貌。在转战blogger+Tumblr+netlog的之后这份存档就被我放在了E7400的F盘根目录下沉睡,直到有一天我决心把7400的文件倒到2600K里面。继续沉睡,直到又一天我决定给2600K装一块固态硬盘。

这下事情闹大了,在手动改分区表的时候意外把原来机械硬盘的分区表删了。更糟的的是我没有选择重建分区表而是寄希望于格式化以后通过数据恢复软件进行恢复……当时的脑回路已经不甚清晰,但大致过程就是格式化+删除分区表导致整块硬盘的数据完全紊乱。文件全部混成了一锅粥,只有零星的图片和文档幸免于难。在这场浩劫中,博客的两份备份理所当然地消失殆尽。

当然,最后我还是想办法把博客的文字内容部分找回来了,毕竟中学大部分想法都记录其中。但这次差点如同抹去6年记忆的数据丢失让我明白:尽量不要重做系统;不要以为自己对电脑的掌控能力很强;重要数据热备份冷备份都要做好。

  • 文集

上述浩劫中丢失的另一份数据便是高中文集。所幸有所准备,之前在多处包括网上进行了非全部的冗余备份。只是备份时并未考虑目录结构,导致至今仍旧混乱懒得整理的一堆文档躺在电脑里。

  • 苹果相册

整个本科期间我几乎没有丢失过数据,就算丢失也是较为轻微的、无足轻重的。倒是大三的时候眼见同班同学笔记本被偷导致全部学习工作数据遗失,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就在我以为自己的数据备份方案已经具有一定鲁棒性时,现实再一次给我重击。

就在今天,我丢掉了至少20段视频。由iPhone拍摄的慢动作视频。由于手机存储空间较小我于去年购买了一个扩容优盘。每次拍录像空间不足时就把录像拷到优盘里。如此简单的操作使我放松了警惕,竟没有检查数据备份的完整性。直到今天由于外力的偶然因素,我才发现一直以来的备份方式竟然无法备份手机中的慢动作视频!

至此,很多我非常在意的慢动作片段全部丢失,之前的慢动作集锦计划自然泡汤。收集那些视频片段实属不易,有些场景永远地流逝在时间的长河之中。而我无能为力,因为每次录像后备份好我都会果断删除历史文件,大量的新鲜数据才能覆写之前的空间。

既后悔又生气,后悔自己大意,生气程序开发者如此不负责任。一款市售产品竟然最基本的功能存在重大缺失,这叫我如何相信并非自己开发验证的工程?相信市场却被教做人,真的无话可说。

不想再多说什么,数据无价,我却一次又一次重蹈覆辙。这样一粒苍蝇屎让即将见到NAS曙光的我心灰意冷——NAS就真正靠谱吗?墙内无隐私的互联网下安有完卵?电子设备真的能够安全地保存数据吗?也许正像小说中所写的那样:最安全的数据保存方法,就是把它们刻在石头上!

小结

在保存自己数据时,不要相信任何人。一定要亲眼所见完全一致的数据完整性,一定要亲手操作数据的备份过程。前路上一定还有更为严苛的无意的甚至刻意的数据丢失灾难在等着我,而我只能鼓足勇气迎接挑战或者光荣接锅。

Chen Ting

Chen Ting

The page aimed to exhibit activities & achievements during Ting's undergraduate & graduate period. Meanwhile, other aspects such as lifestyles, literary work, travel notes, etc. would interweave in the narration.

Leave a Comment

Disqus might be GFW-ed. Exc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