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点滴随记 - 200703 - 鸡毛蒜皮

生活点滴随记 - 200703 - 鸡毛蒜皮

周五视频完,子里一堆念头,水一篇。

《大学之旅》般的奇幻冒险与尴尬处境

早餐眼前景象

2017年拍完后,最初兴高采烈地摩拳擦掌,准备大搞一番。今天早上放假睡懒觉到十点二十,睡眼惺忪地黏糊在墙角饭桌的位子上,目光发直呆滞地看着眼前的景象。脑海里突然浮现出许多过往。

十年前

十年。中学时复古地喜欢“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那时的山,那时的水,那时风光一定很美。年轻时以为二十年弹指一挥间;2020年7月回首,距离升入高中恰好十年。

十年前的现在我在做什么?🤔

非常幸运,我竟然找到了10年前7月3日当天的照片!

世博会

我在2010年7月4日

2010年6月23日,爹为了我下个月去上海看世博会,特意购置了一台新的数码傻瓜式卡片佳能相机。在此之前,虽然用过家里淘汰的旧数码相机,但始终用着不满意。老相机是一个卡西欧卡片机,分辨率只有2048×1536,三百万像素。然而,初中许多珍贵的回忆都靠它留存下来。在后来的拍摄岁月中,我逐渐领悟到,拍摄当下才是摄影技术对于普通人的最大意义。

三号门

在2010年7月,我和妈妈一起去上海看世博会,总计入园十多次。上面这张照片应该是我用新相机拍摄的第一张有意义的照片。甚至说,这张照片是我的拍摄、摄影、用相片记录生活的开端都不为过。那是2010年6月30日早上9点,世博园开门的时间。为了赶在世博园开门时尽量少排队,那时我们不辞辛苦起个大早就去排队。当时还研究了很长时间:世博园有些入口规模大,距离地铁和公交车站近,很容易造成长长的入园队伍;有些入口靠上海其他的游客景点很近,容易有更多的游人聚集。因此,我们专门选择了一个冷门偏僻的入口。

地图

网络是一个容易遗忘的地方。说到这里,我马上去翻当年的地图,确定到底是哪个入口。可谷歌图片搜索“上海世博会 地图”得到的结果,前面20个都没有高清的地图。而世博会的官方网站:http://expo.cn/ 已经由于安全性问题和flash技术被淘汰而无法正常工作。最后,好不容易才在中关村在线的网站上找到一张拼接的地图。题外话,从一个由地图公司初入职场的人的角度来看,地理信息和制图学确实有着难以估量的价值和美感。

翻来翻去,找到了大致位置。照片记录得很清楚,入园后紧接着就是“联合案例馆”,因此入口应该是3-2附近。的确,这个入口在浦东,远离地铁口。记得当初下了地铁还走了将近一公里才到。

6月30日是我看的第一场世博会。那天,不到六点我就醒了,心里还是有些小激动的。

作为95后这辈人,少年时代最重大的两件事便是北京奥运和上海世博。自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举办后,全国上下都憋着一股劲,想要在世界舞台上秀一下现代中国的风貌。2001年申奥成功当天,中央台直播完萨马兰奇宣布“北京”的镜头,中国代表团唰地一下从座位上跳起来,然后是全国各族同胞和各界人士庆祝的镜头后,我第一次领会到“举国上下齐欢腾”的含义。那一夜,也是我二十多年岁月中唯一一次以北京市民的身份合法上街游行庆祝。说多了,这些回忆还是留给以后“去国怀乡”时再来回味吧。大半夜的,只是稍稍一想都浑身冒汗,心跳加速。这些或许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名华夏儿女能经历的最美好的时代!

https://youtu.be/FPXW1VBWhQ8?t=49

世博会则不同。在08年奥运会不惜成本地大获成功之后,中国似乎一下子就从旧面貌中焕然一新。虽然现在想来,2010年,甚至2007年乔布斯就已经把如今我吃饭的活计推介给全世界。但2010年时中国不再如旧社会时与世界前沿有着云泥之别。在世博会上见到的许多事物,“就算最后忘了,也值了”。

世博会的入园票价并不便宜。好在我是学生,妈妈是军人,都能够享受100元的优惠票价。当时抱着“足不出户就能走遍世界”的想法来看世博会,事实证明,确实不虚此行。

世博会当时非常火爆,日均入园参观人数都超过三十万人。而在十一假期,也就是整个世博会的末尾,更是创下单日破百万人次、参观限流的记录。我去的第一场世博应该算是人数最少的一段时间,但也架不住中国人多,赶上暑假家长带着孩子来上海见世面。那一年的上海,是我见过的最为繁茂的上海盛夏。

6点15分,依旧睡眼惺忪,包好票证和设备,我和妈妈就出门了。在楼下的“全家”便利店买个面包和茶叶蛋带在轻轨上吃。嘿,那个年代我就“吃得起”茶叶蛋了!从外面坐上上海轻轨三号线,然后倒四号线,大概七点多就到了世博园入口。下了地铁发现人潮涌动,赶紧小步快跑,你追我赶地来到门口,发现排队的铁栅栏都早已站满,后面排队的人都站到了帐篷外!那应该是我在奥运会之后一次性见过的最多人的场面!甚至比奥运会时还要多,毕竟奥运时到处交通管控限流和单双限号。

现在就算再翻照片,也无法回忆起当时的行程。但就像人们所说,你所阅读的终将变为你的一部分。这些照片所勾勒的只言片语,足以令我重温当时那种充满好奇、拘谨而惊惧地开眼看世界的心境。作为平头百姓、虽成长于北京,视野却并不宽阔;街里街坊家长里短,不过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小时候对外国、对世界的概念非常模糊。家人出国让我第一次见到了ThinkPad笔记本电脑,还可以让人远隔重洋进行通话;小学在甘家口新东方学新概念2,快到春节了有一天老师说俞敏洪可能会来这个校区拜年,让我激动了好久,能见见“见过世面”的人了,结果不凑巧前一天我他妈发烧了。第二天强撑着想去都没辙,38度5。哪怕高中再见老俞甚至搭话,也不再有小时候那种对更大世界向往的感觉了。

巴塞罗那

为了缩减篇幅还是少写点。世博会的经历确实很有讲头,但是明天早上还得早起蹭室友的车去买菜,只好等啥时候来了兴致又恰好有时间再说啦。世博会的另一大意义,于我而言,便是对于世界地理的一次科普。第一次了解到如此多“低存在感”的国家的风土人情,甚至得以一窥许多大国的典范城市的样貌。一来让我对北京和中国对于世界的相对位置、客观和主观的比较有了大致的认知,二来让我更喜欢对着家里的世界地图琢磨。沙特也门阿曼,在地图上看都是一毛不拔的贫瘠恶地;在世博园里却是顶豪气的白袍土豪和神秘的宗教发祥地;遥远的北欧四国,本以为冰天雪地,却又展现着智慧城市是如何让人类拥抱和适应自然的;家里好像在一个角落还摆着一张当时卡塔尔人为我写的阿拉伯文的祝辞……这些模糊的记忆,想来都是非常的奇幻!

中国馆

6月30日,7月1、2、4、5、6、7、8、9、12、13、15.统共拍了一千多张照片,现在看来真的很有意思!那时候拍照的思路、理念、内容和现在天差地别!但其中贯穿始终的,是一种“奇幻”的超现实感。每当翻自己以前拍的照片,除却风景照外,倘若涉及人或事,都会有一种“嗬我居然还干过这个!”的惊讶之情。或许其本质在于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在逐渐演进,对于故事核心的把握也不尽相同。

有时,就好比现在,生活在无关痛痒的时空,“为赋新词强说愁”地无病呻吟几句,搜肠刮肚也讲不出个所以然,总是无意义的堆砌辞藻。却忽略了已经有太多的故事发生在、发生过生活中,而我却木然讷然地白白令其溜走——倘若日前的生活不那么波澜壮阔,不如回头看看过往的五彩纷呈。

三年前

事实上,吃早饭时我根本没想到世博会,还是在视频时爹提了一句十年前才翻箱倒柜地热血沸腾。坐在无故事王国的最深的角落,眼前的景色或许一百年后都不会改变,脑海里却翻涌着重庆大厦里的激昂的低端全球化的时代的跫音。

无聊翻朋友圈,点开一个不熟的杜克商学院女生的头像,满屏都是自家骑马的日常。感谢这个和平的年代,让我几乎不费什么大力气就看到了世间千百种色彩。就像“后浪”,人类的智慧和汗水终于让现代人不再囿于自己贫乏的一生,而得以在平行的时空中经历千百种人生。当然,比起“橱窗购物”、“直播带货”,我还是更喜欢亲身经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眼见到,亲手摸到,全身心的感官浸润在时空的洪流中,才能如初生般最为敏感而清晰地感受我们的世界。

这是自己毕业后赖在美国的原因,也是我不甘周而复始地蹉跎岁月的原因。尝求古仁人之心,转念一想却又释然。古人在雕梁画栋的诗词中走得再远,也无法窥见现代文明之一隅。波利尼西亚人划着独木舟闯遍天涯海角,隔空相望的明月光却是遥不可及。并非厚今薄古——唯有经典的、能够令人产生共鸣的观点与情感才能历久弥新得以流传至今,如诗史与史诗。但我们的时代与未来,那些正在上演与即将上演的故事,有着完全无法被圣经讲述和诠释的全新意象。又怎能终其一生作茧自缚于故纸堆的牢笼?

“爱在”三部曲在一开始便抛出了一个很有共性的问题。Jesse问到:人类起源时只有数万、数百万的灵魂。而如今的世界却充满了数十亿的形形色色的人。难道人类的灵魂、智慧、情感都被稀释了吗?我们的一生难道不如远古时纯粹吗?渐渐地我发现,如果用这种表述,那么人类的“灵魂”并非变得松散寡淡,而是在如病毒般不断地“变异”的。却又并非无限的熵增,而是似乎被某种反馈机制的看不见的手所控制着朝着一个特定的方向前进、“进化”。

对于个体而言亦是如此。三年前的7月4号,大野牛迈着湿漉漉的步伐走进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事服务大厅。四年的大学时光转瞬即逝,我们也从对世界充满好奇、知识相对匮乏的少年,成长为对于世界愈发好奇、有了一定知识积淀的青年人。鸡肋嚼蜡的四年本科并未如预期的那样,让自己变为毫无生气的标准型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学业方面没能赶上高铁列车,人格方面却无心插柳柳成荫。

四年的大学时光,让中学的好友们改变了许多,没变的也有很多。但都不像今天早晨这般埋汰而睡眼朦胧。今天这状态,就好像《珍珠翡翠白玉汤》里朱洪武“浑身不得劲儿”那样儿。“闭上双眼我最挂念谁,眼睛睁开身边竟是谁”;“那时陪伴我的人啊你们如今在何方,我曾经爱过的人啊现在是什么模样”。不得不紧闭双眼,咬紧牙关,让这种自甘堕落的情绪收敛一些。

参加工作后的几个月,自己逐渐变成了一部“赚钱机器”——周中周而复始的上班、午饭、干活、晚饭、运动、水果、报纸、睡觉;周末从任务堆中弹出一两件,漫不经心地花上半天时间解决一下,再算上运动和买菜的时间,马马虎虎就是一周。规律的生活并没什么不好,令人恼火在于钱挣得和同龄人比“有点少”、缺乏社交、缺乏“意外”。

想到这里,自己都忍不住骂自己矫情。还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好日子过惯了想来点儿“意外”为生活添几分“色彩”?!奢望的似乎是可控的意外,而非“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与“历史的尘埃”。为生活加点胡椒和盐,让自己低速的肉体感受到灵魂尚且存在。

大学四年,朋友们似乎都经历了许多;和他们小聚不设防地打打诳语,便满足了自己“活活别人人生的”愿望。越是遥不可及的,便越是垂涎欲滴。越是颓废怠惰,便形成越鲜明的对比。在第6条剪完后,曾多次鼓足勇气继续按照计划前进,却愈发感受到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无从下手的焦虑感。在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上半年,思绪潜移默化,难以一言蔽之。

少年感

“少年感”是一种看待世界的观点。不必剜除,握手言和。

高中时拼了命地想和少年时代挥手作别,摆脱幼稚,获得铁一般的臂膊;大学末尾颓唐地发现年龄早已成年的自己心智却尚属青年,根本应对不了社会的波云诡谲。现在,终于能够坦然面对这样一件事实:人的童心或许将伴随一生,不必刻意遮掩躲藏,而应泰然处之。

愣头青、挥斥方遒、相信世界会变好、相信努力就会成功、一身正气、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WSJ成天长篇累牍地报导世界各种负面新闻,一如青年时张眼看世界所见到的惊惧与惶恐。而如今“看山仍然山”的结论,不知究竟是因为自己眼不见心不烦的“与世无争”的退缩,还是真正迈过了这道坎,不再为自己相信纯粹美好而羞愧到难以启齿。

想到这里,我心满意足地吃完最后一块巧克力,让杯底的温牛奶缓缓地淌入胸间。


Patrick Wang

难忘Patrick Wang拿着手里红圈佳能说I bought it off some grant money时的云淡风轻。很有意思的一幕。

比孙文生或是张晓光老师侃毒德大学来得更清爽。


催女朋友

视频时候父母又旁敲侧击问女朋友的事。无奈应付之余,庆幸年初拉上了无锡挡枪。

爸妈说要不要给你介绍,我赶忙掏出陈铭书没有女朋友和孙辰不想结婚作为挡箭牌。又细数中学同学中目前结婚的几人婚后的各种磨合和烦难。可以说,除了家里“有矿”不差钱的,现在年轻人的婚恋生活绝非易事。生活总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爹问我,你觉得林叔叔的概率有多大。默然。不好评判别人的生活,但本科以后见到的异地恋最终全部败给了现实,无一例外。风云变幻的社会,男女萍水相逢,能够保持步调一致的时光实在太过短暂。“我觉得还是挺有希望的”,半晌我答道。

Linda倒是挺关心你的。诶嘿!那我说了,那敢情好,干脆让她帮我介绍一个得了。爹打包票说没问题,只要你想要,立马介绍一堆,Linda阿姨老热心了。哈哈哈,干笑。

爹总说,内向的introvert就得找个外向型女朋友才能调合。无锡应该是个挺乖的妹子,大家一致得出这样的结论。那我说了,那可别,让我找个北京女的,那就可劲儿闹腾去吧。便又开始地图炮说些不着调的话。

北京女生挺好,不会那么小里小气斤斤计较,性格爽利,见过世面。爹问啥叫北京女的,我说就比如中学谁谁谁,就是典型的北京女的。孙辰又该问了,你怎么能这么说你的同学呢?哈哈,这倒没啥偏见,这里的“北京女的”是中性偏褒义词。我的同学朋友里的北京姑娘、北京大妞都是个顶个的棒!要是能和这样的姑娘谈个恋爱拉着小手什刹海一走,想想就美滋滋。但不完全是我所期待的。

最后一次摸女孩子的手就是个北京姑娘。如果是那样,又有什么理由说不呢?

哈哈哈哈打住!


缺乏社交

在家上班可能一直要到年底,而且南加州的疫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或许今年游泳的次数就封顶在6次了。😭

最不痛快的事就是缺乏社交。除了上班时候视频会能和几个同事打个照面打几句哈哈儿外,生活中只有和室友大哥大眼对小眼讨论中年危机了。准备制定计划开始尬聊朋友,避免失去中文唠嗑能力。

Chen Ting

Chen Ting

The page aimed to exhibit activities & achievements during Ting's undergraduate & graduate period. Meanwhile, other aspects such as lifestyles, literary work, travel notes, etc. would interweave in the narration.

Leave a Comment

Disqus might be GFW-ed. Exc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