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Review - Uncertainty

2017 Review - Uncertainty

2016 Review


拖了很久才着手写2017年的总结,个中缘由以后再叙。2017年年底和2018年年初发生的一点事情颇具戏剧性,但现在我并不想一五一十地记在这里。大概需要一些时间去沉淀与反思,回头再看才能更好地理解体悟生活的涵义。

2017年注定是转折的一年。从学校走向社会,从国内走向国外,从风平浪静走向风吹雨打,从近若比邻走向海角天涯。人的轨迹总是连续地螺旋地前进,因而“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似的突变的变化大概只存在于想象中。但世事确是难料,飞过万水千山,历经海北天南,人与人的轨迹有时相交,有时分别,倘若仅以自己的视角去看世界,总不免生发出一种力不能及的慨叹。以前似乎已经能够客观理性地对待这种浮萍相邀一期一会的定数,但如今又有些执迷其中。果然,人的想法也是螺旋上升的。

在毕业的尾巴上,总算把一些个一直想做的事情马马虎虎地做了一囫囵。可不是谦虚,真的是走马观花无心插柳般蜻蜓点水。很多事情做了确实是不亏,但没能尽心尽力地完善,心里总是失落:要是我早些自律自勉,没准是另一番模样?人生没有那么多如果,随遇而安固然不可取,拿得起放不下又是另一种亏折。至少的至少,我在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快乐与幸福,哪怕只是那么短暂,也不枉此行。

在这一年的后半段,我渐渐明白了“Don’t judge”的含义。比起不假思索的下定论,如今我会更加谨慎地面对自己给出的结论。视角真的很重要,虽然对完全看清看透一件事而言个人的力量较为渺小,但如果能够尝试从别人的角度去看事情,从别人的生活语义与背景去推导其做出判断的原因,或许能够更清楚地了解一些事情——至少,能够和别人产生共鸣。于是,如今每当来到聒噪的闹市,遇到诸如墙头草似的表决大会,或是意见领袖义正言辞地引导舆论,亦或是“异见”者坚定不移地捍卫自己的观点,我不再会随机地挑边儿然后煽风点火,而是会多过一圈儿脑子,想想背后的因素都有些什么,尝试从别人角度看问题。有些过去我想不明白的、或是拒绝去认识了解的观点都变得可以理解。尽管我还时不常地显示出自私执拗的一面,但总体来说变得更倾向于沟通、理解、包容。在新的一年,除了被动地应激性地站到别人的角度上以外,希望自己还能尝试更加主动地接纳别人的观点。

2017是改变的一年,也是充满不确定因素的一年。本想把“不可论断”作为关键词,但似乎并不能囊括这一年所经历的事情。做了很多计划,做了不少决定,达到现在我做下来写总结时的情形是我从未预料的。在微观上寻求局部最优最终让宏观变得不可预测,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这一年里很多时候我思维有点懒,不想大方向只是闷头干。最终变成如今的情况真的是始料未及。也罢,年轻就是要多试试,一成不变紧跟时代脉搏与主流思潮、信仰成功而割弃私欲的成功法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通往金字塔尖儿的路途是用肮脏的鲜血涂抹、半途而废者的骨骸铺就的。我不相信理想已死,但可能得更谨慎一点儿了——僵尸就要来吃掉你的脑子了!

就这样,在这混沌的视界中瞻前顾后、小心翼翼而屏气凝神。但别忘了那些让人类有别于牲畜的——那便是你所珍视的、无人能夺走的生命之光。


下面简记几件2017年的事。

蜡烛

百般磨叽之下,蜡烛总算接近收尾。回顾这两年,不无感慨和遗憾——我若是早些决定不再研究物理,可能能抽出更多时间来做自己喜爱的事情;我若是早些接触这个实验,或许身陷囹圄走向研究理论的平凡之路。在奇怪的时间点上做了一件不痛不痒的事,有较大的可能对我一生的学术水平盖棺定论,现在回顾看来实在有些遗憾和不甘。倘若舔着脸去蹭实验室,没准能做点不一样的研究,也不枉费本科最有活力的一个阶段。

很羡慕热爱物理并在特定领域具有天赋的朋友。理论物理与具有才华的头脑相得益彰,我深知自己力不能及。在错误的道路上跑得越快,就会离目标越远——所幸,我的头脑愚钝臃肿,跑不太快,还在起点附近徘徊。

希望后面的收尾工作顺利,整整两年了。

纹影成像

Schlieren

这些最简洁却内涵深刻的物理图像才是我对物理的热爱所在……人总会喜欢简洁而清晰的模型,正如我偏好麦克斯韦方程组胜于二级微扰兼并、麦克斯韦变换胜于傅里叶方程。这或许意味着我更倾向于理想的、静态的世界观,而这种世界观显然是不符合我们所存在的错综复杂的宇宙的。总想以不变应万变,侧面证明了自己在思维上的惰性。

20次香山

FH

当初在老奶奶学姐的帖子里得到的灵感,也想大四去上那么几次香山。实践起来才发现颇具难度:就算一个周末去两次,也很难在毕业之前够数。实际上,2017年我一共只去了六次香山,黑陈路更是只去了一次,当初的幻想果然没能成真。

好在,最后一次去黑陈路是和同学一起去的,碰巧天气还好第一次上了鬼笑石。也算不枉我四年自封“香山车神”的厚脸皮。

香山在我的骑行历程中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天气好去香山,天气不好去香山。高兴去香山,不高兴还是去香山。总有一天,香山在我。

腰旗杯赛淘汰轮

CFFL

在本科的最后半年里,我的腰旗橄榄球生涯迎来了第一次高峰。两胜一平挺进东方碗四强,一胜一平一负结束交大碗旅程。两次比赛中砍下二十多分,比我前两年所有分数都多。第一次体验到状态来了谁也挡不住的感觉,真的是一个简单的ankle breaker就能拿分的那种状态。特别是面对首体的时候心境豁达了许多,也成功破除了上一次交大碗那个面对首体决胜分的谜之脱手的魔咒。大学最后一次达阵是面对中学生拿到的,让我几害臊又感叹:四年的努力大概没有白费,愿腰旗的火种继续播撒遍高校,燃烧在青春男儿的血液中。

更让我欣喜的,是在交大碗遇到了首师附的老弟:嘿,他可是个酷小子!2017年的晚春初夏,或许是我整个本科最为轻松,心情最愉悦,脑子最活络的时段。心好似洒满谷粒的明媚的田野,自由的清风吹拂在心田。为自己认识那么多阳光开朗的朋友而喜极而泣,为他们的前途无量似锦前程而击节叹赏。真的是太爱他们了。五月温和的阳光洒在我认识的每一个朋友的脸上,周身似乎充满了青年人的力量。这让我再次夯实了对橄榄球的热情,再次让我感觉到无悔于最初的选择。

关于四年腰旗,关于这些年的橄榄球之旅,总有机会再添加一些细节在回忆中。但现在还是放一放吧!

毕业季

毕业季来得快去的也快。仿佛一瞬间,还没反应过来,本科就这么结束了。六月当中,伴着别离的骊歌,总会回顾一下自己四年的生活。

四年,我从未走出高考时的遗憾。特别是北邮逐渐被清华、浙大拉开档次上的差距后,不可避免地会想想当初如果没填清华,现在自己会不会一本满足地在启真湖畔放声高歌。四年,有点自暴自弃的意味,但更多的是犹疑,缺乏自信。总会瞻前顾后,思虑那个远在玉泉的魅影将要飞向何方。四年,学会了接受平凡,也找到了太多的疏解失落的渠道,但始终明白:当初的遗憾,只能凭借足够大的成就才能抹去——只有达到了我想所未想的目标,才会释然地告慰自己:你看,当初没去浙大,这不也熬过来了嘛。

逝去的青春不会重来,人总是需要向前看。人生短暂,长久地陷入回忆中,寿命便被白白浪费。

毕业典礼前后,曾有过一种特别懦弱的想法:当我看到那些昔日普通的同学一个个拿到了毕业证,甚至变得比我更强,总想往墙角啐口水。入学时除了那些偏才与计算机科学的学生外,我们这个集体照理说是整个学校最具潜力的;四年后,大家确实兑现了许多潜力,但和一般学生差距不再那么大。这里面固然有学校一碗水端平的教育理念作梗,但更多的可能是我们自己不够进取(proactive),没能一骑绝尘。但后来自己又逐渐想明白了,这是平均主义的思维在作祟,平均主义是没啥能耐的懦弱者的借口,总想着“我走不了你也别走”,总体上来看是会制约集体的发展的。许多描述乡村中类似风气的文章都说过这是一种“绝望”的氛围,深以为然。我希望群体能走向更快的发展,走向多极化与绝对的熵增,想了一阵便走出了这个泥潭。

法盟再会

Institut Français

大概是很长一段时间内最后一次去Institut Français了。算起来我一共也只去过7次而已,但大堂熟悉的餐吧,三层的接待台,机试室和面签室早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在行前会的小放映厅里最后一次见到那个特别北京范儿的程姑娘,人生中第一次见到X的工程师,惴惴不安中顺利通过了IMT的数学物理测试,现学现用了唯一一个记住名字的光纤仪器OTDR,和天南海北的毕业生在时空交汇又分别,看到了那么多学法语的漂亮的女孩儿。学习至今,法语最高水平大概就是今年三月了。希望以后还能更高;希望阿尔普迪埃的旅程能够成行;希望自由平等博爱的火种永远在心底熊熊燃烧;希望未来的那天在布列塔尼芒什海峡的风帆上观看日出,在尼斯蔚蓝海岸安提玻利斯慵懒的海风中欣赏日落。

当然,一路唱着

Aux Champs-Elysées, aux Champs-Elysées Au soleil, sous la pluie, à midi ou à minuit Il y a tout ce que vous voulez aux Champs-Elysées ……

走过那段无数次看到过的路途,在Arc de Triomphe放声高歌马赛曲。

A bientot, la France!

次坞打面和素炒香锅

打面 香锅

大学四年最遗憾的事儿之一,就是没能在一座像样的大学食堂享口福。想想这四年的经历吧:大一一年在昌平吃着重油重盐的承包食堂,除了12块钱的盖饭就是鸡蛋羹、瓦罐汤、弗伦萨。料想回了城里总该好点吧,没成想价格不降反升,口味还变得更难吃了。真的是令人沮丧。因此,每一个尚能称得上可口的吃食,都会在这苦涩的回忆中熠熠发光。

在宏福,不谈超市里卖的那些常温食品,给我印象最深的大概是拐角的炸串儿。当然还有教工的各种双加盖饭,风靡一时的台湾轰炸大鸡排,两个食堂门口的煎饼烤冷面炸鸡热干面,还有见证恒大平局问鼎亚洲杯的夜晚……二食堂一块两块的香锅在五碗米饭的梗里得到了永生,五个好朋友最后变成了三个裆一个嘚儿和一个好朋友……在宏福的记忆或许只留下那些两点一线的模糊印记了。

“现在是九点五十分,请携带好随身物品离开教室。”不夸张地讲,恶劣的宿舍条件逼得我们每个人几乎每天都会听见这句话。入学第一天,姑姑就说这学校住宿条件够差的——一语成谶,只有更差没有最差,回到了帝王庙我们才设身处地地体验了前辈艰苦卓绝的奋斗环境,才买明白了70年代校友回访时惊喜地发现当年写在宿舍墙上的字还在是怎样的苦涩。

对这所称不上大学的学校的抱怨,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成为这里的学生会始终成为我履历中的一个污点,除非——如前所述,远远地超过自己的目标才能与自己和解。我是非常能理解小邱同学的怨念的:好不容易加了20分,居然差了清华1分,来了这么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破烂市儿,搁我我也难以释怀。好在我和清华差的不少,更容易妥协罢了。不谈不谈了。

我还能记起每一个在宏福拿6号球拽杠的日子,还能记起人生第一次首发四分卫出手就被排球大帽儿的场景,还能记起一班同病相怜的北京娃儿窝在昌平村儿里抢饺子吃的盛况。周五晚七点半,夏风中有一丝甜腻与浓烈的味道,1602三人众拖家带口赶快三,坐上囊括了北京大部分命运的十号线各自归巢。阴云低沉,闷雷炸响,我和科摸了半天兜儿只有15块钱,一人两根儿半炸鸡串儿提搂着塑料袋就往学五跑,仿佛锡安的战舰油门到底奔向母巢。好的坏的记忆片段随着那些蠕动的脂肪粒儿和氨基酸,深深地写在了有趣灵魂二百多斤的血肉中。

城里有什么呢?串儿吧烤鱼串串香还是金谷园……麦当劳熊叔叔还是学十三煎饼……时常地,人只是为了进食而勉强地捱过十一点五十饥寒交迫的一分一秒。有时甚至吃出了幻觉,试图给新食堂一层洗地,在想象中说服自己有口饭吃也挺不错。但一切的尝试都是徒劳,留存在我2017年毕业前最后的味蕾记忆,只是两样:老二的次坞打面和素炒香锅。

终于,我找到了北邮食堂的终极生存之道:没有奢华的楼上楼溢价,吃不起远在天边711的军舰寿司,逃离了党性溢出的新一老一,我的胃如小小的船儿,缓缓地航向了老二。素炒香锅的精华在于素炒,在重油重盐的食堂中能吃到清淡的炒菜和绿叶菜,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而次坞打面则更像是家乡的怀念。绵密的汤汁中浸泡着软而不烂的手擀面,再配上恰到好处的竹笋、蛋饼、葱花儿和豆芽儿——每当犹豫今天吃什么的时候,胃都会不自觉地将我领到次坞打面的窗口前。

2017年7月1日,当我最后一次拿着学生卡来到绍兴面点,却发现已经毕业无法使用时,本科四年的时光,才真正与我道别。

明光桥下,四海为家

明光桥理发

无数次在朋友身边,论坛回帖中推荐过明光桥下的“老头乐”理发摊儿。顾名思义,大多数去桥底下理发的,都是不在乎自己发型、第一要务是花最少的钱把头发打理顺溜咯的老大爷和穷小子。2014年冬天,我第一次来到明光桥下理发,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这里的气质(穷)。

最开始的时候,理个发5块钱,头型就是标准的老大爷圆头,毛寸板寸分头背头权当是空气不存在。在我来的数十次间,理发摊儿从桥西搬到了桥东,又从桥东搬到了土城东的小巷子里。每次都是去找那位带着红帽坐在紧里头的北京大爷理,渐渐地互相也看了个眼熟。聊得话题也从在哪儿上学读什么专业慢慢地延伸到了痛批城管、北京房价和美国政治这些天南海北的胡诌上来。大爷说,为了躲城管想了不少辙,有一次甚至都把小推车推到了施工设备的蓝色栅栏里面,可还是被罚过:200块,城管大队领三轮儿。大爷还说过,桥底下理发一不扰民二不为牟利,纯粹是打发下午没事儿的时间,自己又干不了别的什么活计,碍不着什么事儿。我想了一想,咽回去了市容公共健康非法经营等一大套书生逻辑,索性由他而去。论理儿这首都三环以内大马路边儿上剃头是有点有碍观瞻,但就这么一竿子打死又让我觉得有点心有不甘。有一次,当我坐在最靠便道的位置上理发时,引得好几个帅哥靓女驻足围观。年轻人很难理解同为年轻人的我怎么会来这种地方理发,观沧海看我就像看西洋景儿,有个小哥甚至还对着我拍照留念,我则报以剪刀手和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可我却十分适应甚至留恋桥下理发摊儿的氛围。嗨,或许也和一路从市井工人中长大的经历有关。

从小到大,最常光顾的几个理发地点价格基本都在10元上下。从父母单位理发室到祖父母小区的老年便民理发站;从回迁小区地下室的私营小作坊到如今公路桥下的老大爷。记忆犹新的是在地下室里逼仄的卫生间里塞满了毛巾和脸盆,两三平米的小屋子里除了热水器和洗脸池几乎无处容身。老板娘亲手把我头按在水池子里麻利儿地就洗好了头,一边儿还不忘跟左邻右舍聊天儿:“一天三棵烟,起床来一棵,午饭后来一棵,晚饭散步来一棵,一礼拜两包打住……”也记得医院理发室里家长里短的往事,哪儿哪儿做检查要剃光头啦,哪儿哪儿化疗要带顶假发啦。遗憾的是,在那儿理发十多年,老板娘好像还是没记住我的容颜,每次看我都健忘地跟我嘘寒问暖……

明光桥下,四海为家。来来往往的路人或是疲于奔命或是不疾不徐地跟随命运前行。红灯涨落,人群鳞次栉比地穿梭在千年古城的土坷垃下,熙熙攘攘川流不息。三四点的斜阳晒在新剪出的发碴儿上,散发出暖阳和头油氤氲的奇妙味道,就如新剪的草坪般让人回味无穷。静与动,快和慢在面前身后形成了耐人寻味的对比——面前是民族的未来,身后是国运的脊骨。沙沙作响的头发剪子把一颗颗头颅修剪的锋芒毕露而圆润光滑,摸上去颇有一种社会主义的革命情谊。嗨,大爷说,给你用的六毫的卡子,你不是说剪短点儿嘛。

在那一刻,青春好像停滞了。霎时我敏锐而凄凉地意识到,从今往后的两个月,寻找革命好伙伴的机会,怕是渺茫了。

(1完全和颜值无关 2已交给律师处理)

黄河高速

蓬莱阁

六月,踏上了奔向黄河入海口的旅程。全都源自氵班头儿大一时候的一句许愿“我当班长了请全班人去看入海口”。

嗬,这四年我还是太内源性执迷了,直到毕业才有机会真正和班里的女生交流几句。毕业前才初识同班女同学,也是够可以的了。

人和人一起旅行才会彼此增进认识。第一次发现舍友是真正的社会大傻狗,笑cry。才发现四年之后,大家都成长了许多,四年同窗的日子竟真的出乎意料地成了所有人共同的财富。

莫名其妙地和另外23个学应用物理的同学一起参观了百度地图范围外的海上油田,一起参观了垦利区最常见的超大油气场站。我是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会专程前往胜利油田施工现场拍游客照!

没想到,胶东半岛的宜居程度远超我的想象。在此之前,我总以为山东是个官僚气息严重,土地褐黄毫无生机的农耕大地。但在半岛的尖尖儿上居然也有那么湛蓝秀美的海!蓬莱阁,避风亭,走出门迎面吹来了混合着黄海和渤海水汽的清风,在烈日炎炎的酷暑沁人心脾。

威海,明澈绚丽的落日余晖将海水渲染成粉红的倩影;烟霾袅袅的山崖顶缓缓日出,把拍打在岸边的海浪与海中嬉戏的人与家犬镀上一层金边。多么可爱的两座城市!

黄河入海口。再一次体会到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的悲怆。与碣石所在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不同,黄河流向渤海是那么的缓慢而绵长。似乎看不出一点点波澜,裹挟着泥沙流经华夏大地的母亲河就这么平静地走向了无垠的海洋。立于观景台上,黄河泛滥形成的沼泽、黄河哺育的万顷良田如漫天画卷铺陈眼前。一望无际,平坦的大地。中华文明就在这样的土地上生生不息绵延千年。黄河水就这样缓缓地流淌,洗刷了一切时间的印记。

直至南麓天山在阳光照耀下的、伤痕累累的山体都清晰地重现,直至大陆的倾斜面、吐鲁番低地的白色蜃气,以及每一块灼烫的砾石都逼真地重现,直至当年走过汉家寨戈壁时有过的那种空山绝谷的难言感受充盈在心底胸间。

直至黄河天水裹挟着华夏的泥沙在万籁俱寂中以静谧的力量浇灌了我的心田。

大学之旅

可能需要花一个整段儿时间来重新整理这次旅行。感觉有点心理负担啊哈哈~

天津

Ferris Wheel

天津的冬天……有点灰头土脸的感觉。

香港

HKUST

香港是这样一座城市:只有你无所事事在香港闲逛,而非置身其中被人流裹挟而下,才能真正体味到它的魅力。

厦门

Amoy

只在上弦场呆了一夜,我便爱上了这座城市。

上海

肌猛我邹邹

囡囡,冇问题啦!

2017年夏是在忙碌和急切中度过的。打点行囊,充实大脑,告别亲友,以启前程。

留学服务中心

要想在留服办理业务,早上七点半以前就得来排队等号。可为了不成为街道待业人员,还是来凑了这个热闹……

去过留服三次,每一次都有新的体会——

每一分每一秒都有莘莘学子奔赴海外去寻求他们心之所向;

人挤人人挨人留洋海外不再有镀金光环的加成,更多是实现自己价值的一种选择;

仍旧有许多人将高等教育视作阶级提升的一条路,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留服的小姐姐真好看,我也要找未来的革命伙伴!

烤鸭套餐

烤鸭

西语初级的最后几天,发现了一个新的吃法:烤鸭套餐。这种风潮似乎就是2017年夏天吹刮起来的。直到秋天,烤鸭套餐似乎一下变成掉渣饼、大鸡排、脏脏包这种时髦饮食学的有一个接班人了。 所谓烤鸭套餐,就是切上够一个人吃的烤鸭片,配上鸭饼甜面酱黄瓜条葱丝,让人吃得满嘴流油,心满意足。鸭肉的质量并不十分高明,但妙就妙在把烤鸭这种略显奢侈的“大菜”分割成分餐制的小份,让人心里总会惦记占个小便宜吃到大餐。从而利用这种心理风靡全市。

话说回来,那几天常吃的蟹肉煲排骨煲,烤鸭套餐,以及西式简餐都是时髦饮食的管中窥豹。中国菜的想象力是无穷的,相较之下美国人真的有些可怜。馒头就草,还要十刀。由奢入俭难,还得多适应适应美国的饮食文化!

初识杜克

9月,杜罕,杜克大学。

北卡的秋天

秋日骑车

北卡的秋天超美,不输北平之秋。诚然,独在异乡为异客,总会觉得外面比不上家里好,但杜克森林附近空气真的是一级棒,人迹罕至,一个人独自穿行在两旁高耸的窜天树中,静静地融化在温暖的秋日午后,绝对的享受!

早该趁着秋意正浓去大烟山、杜克公园、乔丹湖附近转转。可惜身不由己作业超多,只得窝在一亩三分地生闷气。明年的秋天如有机会,我一定好好珍惜!

骑车

在杜罕少说也骑了二三百公里了。学校周边的几条路线都特别适合骑车,空气好车少风景还好。上上下下的享受虽说没有爬山那么累,却是能锻炼短陡坡输出的能力。总之,在这儿骑车很舒服。

打靶归来

打靶

第一次进shooting range,打了USP和Glock两款CS中用过不知道多少次的枪。才发现CS中十多米爆头的描绘是多么不真实:10码脱靶不是梦!

第一次见到了P90、AK、Desert Eagle等游戏中的枪支;第一次体验了射击时的后坐力。愈发觉得美国人的娱乐既丰富又匮乏。

看着挂满墙的步枪,一下子就热血沸腾起来。端起步枪瞅着光学瞄准镜,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下子就有了!


天色

It’s all about uncertainty.

Chen Ting

Chen Ting

The page aimed to exhibit activities & achievements during Ting's undergraduate & graduate period. Meanwhile, other aspects such as lifestyles, literary work, travel notes, etc. would interweave in the narration.

Leave a Comment

Disqus might be GFW-ed. Exc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