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之剑》观后感
在开始这篇记述之前,我想先将这个链接放在上面。
近一个月的时间,我详细关注了有关禁毒的一些内容。关注的原因有几个,一是近年知名人士吸毒丑闻曝光频次增多,二是社会上有不安分的声音试图模糊毒品的界限(cannabis,peace,etc.),三是从一些远在他乡的朋友那里隐约看到发达国家光环下的丑恶与险阻。在此期间,看过了无数关于毒品、禁毒、戒毒的问答、描述、文学创作、纪实等等,愈发了解为何毒品是罪恶之源了。在知乎上浏览了逾百条有关禁毒的回答,其中的文字触目惊心,真实而又残酷,很多都是鲜血淋漓、泪水涟涟。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上述田浩作者做出的一些回答了。不仅从他的回答中我了解了缅北果敢毒枭坤沙、罗兴汉等人的发家史,同时也知晓了当代禁毒工作的实际情况。他作为一名一线缉毒武警,参与了诸多的边境缉毒活动,用亲身经历警示我们这些并不完全理解毒品危害的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顺藤摸瓜,为了更好了解禁毒的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我看到了一些推荐如小说《毒斗天南》、电影《湄公河行动》以及电视纪录片《中华之剑》。它们都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毒品犯罪严峻的形式。其中,我非常想简单记录一下观看《中华之剑》这部纪录片后的感受。
这部纪录片拍摄于1994年至1995年,每集45分钟共8集,分别从吸毒后的惨状-毒品来源-缉毒工作实录-缉毒成果-缉毒代价-主旋律几方面进行拍摄。全片都非常真实,真实地让人喘不过气来。甚至有人造谣说由于当时纪录片太过真实,很多干警在接收采访后都暴露了身份,受到了贩毒分子的报复。当然,后来谣言不攻自破,但本片的真实性可见一斑。
以当时的摄制条件,能够投入如此成本、让摄制组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毒品战争第一线,可能还是中央电视台的首次尝试。但是今年里约奥运时记者深入贫民窟采访毒枭、拍摄毒品生产和交易的短片,真的让我捏了一把汗。这或许一定程度上能说明中央电视台有足够的能力把新闻做到世界瞩目,但只是由于越来越多的规避和限制导致节目质量不温不火。然而,在本片中所展现的真实性,或许恰恰是当时那个管控尚未收紧,政府敢于将国家的真实一面展现给人民的时代所独有的特质吧。
整个片子沿着云南和广西一代我国与东南金三角三国陆路接壤的国境线拍摄,各类缉毒队、边检站、海关、公安、戒毒所等一系列机构采访多达几百次,全片中有多次全程拍摄缉毒武装冲突、查获毒品、缴获武器的实景。在惊心动魄的同时,也让我第一次真实,直观地看到禁毒缉毒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才让我了解到我国边境并不是四平八稳,如北京的海关这样窗明几净或是满洲里的口岸那样戒备森严。更多的时候,在片中展现的是一望无际的山野,无数的罂粟花和制毒作坊藏匿其中,各种山间小道向我国日夜不停地输送毒品,贻害无穷。
由于当时媒体理论不成熟,很多采访的设计都非常不好,再加上采访和摄制都由三名男性记者/摄像师完成,因而片中很多东西可以称得上是完全不人道的。例如,当记者采访缉毒牺牲烈士遗孀时,把父亲的黑白照片放到女儿旁边问她“是不是很像她的父亲?”就让我看得非常气愤。再比如采访中向干警提出的问题很多都没有意义,只是为了问而问,有时又会设置引导性的问题让受访者回答偏向空话套话。但这一切都瑕不掩瑜,越是这种惨白生涩的对话,就越是能折射出一线战士的淳朴、真诚,以及那一份时刻准备好为国捐躯的英烈之魂,真真正正令每一个观众为之动容。
另外,很多摄影镜头的运用有效弥补了记者在采访方面的不足。画面语言能够很好地……
(好吧因为断网烂尾了,简单补完一下)
全片最令我动容的几个镜头:
-
(第一集)八旬云南老人坐在门口,满身民国的装束,孩童绕膝,但脸上没有一丝笑容。被吸毒人员抢劫,老人讲起时仍忍不住愤恨的泪水。“她真怕,支持她平淡活下去的希望,会被那些吸毒的人毁灭……”
-
(第六集)缉毒支队出动,不料遇到毒贩武装抵抗。队长和队员牺牲。当记者赶回现场告知留守队员的时候,他呆住了。-“队长牺牲了?”-“是的。”……他愣住了,脸上一时出现了一丝尴尬,不知如何掩饰自己内心的情感。那种真实的,不希望展现自己脆弱的心理,与强烈的悲痛混杂在一起。终于,他稍稍背过镜头,继而嚎啕大哭……
-
(第六集)缉毒英雄牺牲了,他的领导不知道该怎么向他的母亲传达这个痛苦的消息。当他母亲得知儿子壮年离世……良久沉默后,第一句话竟是“对不起,我的儿子没能完成组织上的任务。”说到这里,昔日的战友不禁悲伤不能自已……
-
(第六集)另一位缉毒英雄,上有白发苍苍的母亲和祖母。年近九旬的老奶奶被人搀扶着来到孙辈的棺材前,一个巴掌狠狠地打到故人的脸上。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一掌,究竟埋葬了多少的恩怨情仇,何种心如刀绞……
……
看这部片子已经过去很久了。每每回想起这些镜头,感动和震撼之于更是深深的压抑。
蔚蓝的星球,为何竟要遭受恶之花魔之靥的荼毒?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