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系 - 纯粹胡言乱语 by 孙辰
虽然大脑已经混乱到光是开头第一行就打了删,删了打的好几次,不过还是愿意把最近各种突如其来的各种乱七八糟的感想敲出来,也算是练笔了。思维跳跃,逻辑混乱,语病遍地都是,见谅。
最近几天的这种胡思乱想始于这周某天人人“历史上的今天”,《昔夏》宣传海报下赫然写着“上传于3年前的今天”。脑海中的第一反应是“这不是我们之前那年的电影吗,怎么就三年了”,然后一想,我现在大一,三年前是高一,卧槽,没错。
重点当然不在《昔夏》。当时高一的我一定没有想到一年后的自己也能目睹同样的光彩,更没想到的是,三年后的自己竟会在三年后以这样一种方式和心态分析并怀念三年前的自己。三年前的我,思想上单纯简单地如一张白纸。我不清楚自己花费了三年时间在这张纸上留下了什么不可磨灭的印记。
三年中,我不知道看了多少类似于《你必须十分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这种鸡血文,听了多少这样的励志故事,虽然这种鸡血在我身上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我所没有意识到的是,励志故事之所以励志,是因为它们有着励志的结局。像“夸父逐日”这种悲剧英雄主义故事,至多出现在神话当中。
还是几天前,某支书在朋友圈中提到了一年前的自己,在兴奋地期盼着自己的一年后。谁又何尝不是。某支书还提到了某学委“少一分便不会在这里”,我又何尝不是。其实关于高考分数的这段“传奇”经历已经被我自己说到吐以至于但凡想起便会觉得反胃不想再提,不过在距离2014高考还有七十多天的今天,我确实庆幸于自己现在有学上而不是在尝试着“Win Your Life in XX days”。
花了将近一年时间,现在的我有时会突然想通似的看淡所谓985,有时又会突然为自己在现在这样一所学校感到遗憾、惊异或是类似的负面情绪,总之,说我走出来了,连我自己都不信,真的不知道这个状态会持续多久。
那个夏天,曾经想过要通过四年的努力来出国;出发去学校前的那个晚上,突然想到自己这辈子没有考上过北大是不是略有遗憾,被保到北大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开学后的一段时间,出于一些原因向往过清华;后来,渐渐觉得能留在北邮便足已让我满足,甚至愿意为此而行政保研甚至是考研。 我是怎么了。
我对没考上北大的怨念还不止于此。之前的几个月中我一直在准备申请北大的经济学双学位已完成自己的夙愿,直到最近我才出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决定放弃,毕竟强扭的瓜是不会甜的,无缘就是无缘。曾经幻想过拯救世界,现在看来,连自己都拯救不了的我居然有过拯救世界的想法,真是荒谬。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同学专业的关心从“课多不多”变成了“好不好保研/考研/出国/就业”。过不了多少日子高三的孩子们也要报志愿了。当年的自己对专业的第一考虑绝对是“这个专业学什么,自己对它感不感兴趣”,而几周前我帮某高高高参考专业的时候最先考虑的竟是毕业出路问题。曾经的目标“学而有所成”变成了“学能有所成的”。我该为如此现实的自己感到欣慰还是悲哀。
小学生为什么要好好学习?为了考上好的中学。中学生为什么要好好学习?为了考上好的大学。一直秉承上述信条并自称“热爱学习”的我终于在大一认识到了这串看似顺理成章的链条似乎走到了尽头。我不太看得到这条路的未来在哪里。我听说在这四年里有的是可以去做的事,却还又总是畏手畏脚,患得患失。因为害怕影响学习而不敢投入于自己的爱好,因为害怕被拒绝而不敢大胆追求自己的所爱,都说“在这个年纪你们不必害怕失去什么,因为你们一无所有”,却总还是对可能会失去些什么的未来充满畏惧。
“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请问我为什么要毫不费力,毫不费力的人生真的有趣么。“做到XXX你才能出类拔萃”,前提是你确信自己就是茫茫人海中能拔出来的那个萃。有时我真的会想,虽然不愿意接受但又可能不得不承认,自己就是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中不能再平凡的一粒土,一滴水。学习,毕业,工作,结婚生子,养家糊口,多少年来祖辈们都是这么过来的,凭什么到我这就一定要惊天地泣鬼神。
我真的不知道而且不敢仔细去想过去的三年里我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更不知道未来的三年又会是怎样。只愿三年后的自己不会像今天这样纠结地剖析着自己。
孙辰
于2014年3月22日晚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