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泉初体验

棕榈泉初体验

想到可以写一篇关于Palm Springs棕榈泉的文章,心里莫名地兴奋!蹭地一下就从沙发上跳起来跑到电脑前开始奋笔疾书。

棕榈泉是这样一座小城,它让我深知自己没怎么见过世面,却又是以一种非常友善的态度让我坦然接受自己“不懂的太多”。

棕榈泉的有趣很独特。纵观南加州,称得上大城市的无非洛杉矶和圣迭戈。尔湾、河滨、圣贝纳迪诺、圣芭芭拉、贝克斯菲尔德,在我看来都不够格——它们人口众多,却没有独特的风格。从这个角度看,以棕榈泉为核心的“下沙漠地区”,反倒是够得上城市的资格。

上周六是我第五次去棕榈泉。再一次心动的信号,使我确信,自己对棕榈泉的喜爱,并非被沙漠的热浪冲昏了头脑。

初识

Kaufmann House

很多人从未听说过这座叫做Palm Springs,“棕榈、泉水”的城市。若是头次听说,脑中浮现的大抵是阳光沙滩棕榈树,泡着热水澡喝鸡尾酒的场面。对现代音乐感兴趣的朋友知道科切拉音乐节,进而得知Coachella、Bermuda Dunes、Rancho Mirage这些连名字听起来都海市蜃楼般浮夸的城镇。对明星花边门儿清的选手,大概知道棕榈泉是好莱坞明星躲狗仔的神隐之所。

直到来Redlands以前,我对棕榈泉的了解仅限于知道大体方位,一座山后的沙漠小镇而已。但其实很早以前,在我还无法把名字和图景对上号的时候,就曾经看到过上面这张经典的照片。现代主义建筑、高耸入云的群山、布景般鲜艳的配色、极具年代感的陈设,给予我很深的印象。

小时候有一阵子对建筑师行业特别着迷。想象能够凭自己的画笔勾勒出现实中三维的物体,设计完美适合自己生活所需的建筑,就会产生莫名的满足感。直到上了小学美术课,发现自己怎么画画儿都不如几个同学画得好,才悻悻地抛弃了这个念头。然而,当初翻看过的那些知名建筑画册,却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

第一次亲身来棕榈泉是2022年3月。Esri Developer Summit每年都在棕榈泉举办,作为公司核心的开发者科技团队,自然倾巢出动。安排住在凯悦酒店,因为疫情不安排合住房间,便干脆邀请师宇豪来南加州休“上班假期”。师宇豪本科天津大学建筑系,属于“老八校”当之无愧的大哥大之一。本来想借他的专业知识来专业地一睹棕榈泉建筑风采,奈何他非得说“这辈子不想再碰做图”,只得作罢。

主干道

Hyatt PS本身就是一座非常有特色的酒店。其实,可选的几个酒店都各有特色:Hilton、Marriot、Margaritaville、Zoso,还有会场核心的Renaissance。棕榈泉在地的许多酒店都采用了“合院”的设计,客房三围一个偌大的泳池休息区。在天气晴好的初夏,接受沙漠阳光的炙烤,想想就是一件炽烈而热情的事体。酒店内部同样别具一格。与之前住过的一些酒店和旅舍不同,Hyatt PS的中庭有类似天井的大块留白区域。内部设计采用了许多几何形状、极简主义的风格,颇具时代感。所谓“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设计,从最初盛行到如今也过去了六七十年的时间。最初的现代主义,与如今的“后”现代主义,还是能看出不少区别与演进。

碍于时间有限,2022年第一次去棕榈泉,几乎没怎么能够在城里转转。在会场的三天,基本都是干完一天活以后,回到酒店洗洗睡了。印象最深的就是棕榈泉会展中心门口巨大的棕榈树,和背景高耸入云的圣哈辛托峰。甭管山的那边海的那边如何变化多端,棕榈泉总是这般,缓慢、安静而炽热地接受阳光的洗礼。出了会场、离开主干道,周遭一下子变得寂静。似乎人间烟火和山河远阔,相距不过一步之遥。

重逢

印第安峡谷

和师宇豪一起去的这次,印象最深的是周四早上的Indian Canyons徒步。在我理解里,棕榈泉在昂撒人占领西海岸前,曾是印第安人或墨西哥、印加人聚居的地点之一。因为这里是Sonora沙漠里为数不多的沙漠绿洲之一。时间有限,我们仅走了里面最经典的一个短途徒步,却见识了从未见过的风景。

沙漠、绿洲。以往当我想象这两个词时,脑中浮现的画面大概是月牙泉那样的。沙漠中的泉眼、孤独的驿站、白袍商人和骆驼队。而棕榈泉的沙漠绿洲则大不相同。尽管棕榈泉附近也有传统的那种细砂,但大多数所谓的“沙漠”更像是“荒漠”。耐旱植物星星点点地顽强地生存在贫瘠的土壤里。放眼望去,看不出一丝水汽。而来到印第安峡谷,一下子就被满眼望不到边的野生棕榈树所惊讶!棕榈树密密麻麻地挤挤攘攘地争夺着峡谷中间靠近溪流的一点点湿地。走进棕榈树丛,巨大的棕榈叶遮天蔽日,树荫下仿佛一下子凉快了好几度。印第安人的茅草屋点缀其间,讲述着千万年前人类首次涉足南加州沙漠的过往。走出峡谷爬上山脊,密不透风的棕榈树群和远方无尽开阔的科切拉荒漠形成鲜明的对比。山羊小心翼翼地站在高处俯瞰零星的游客,有如亘古的山峦见证世代的变迁。

棕榈泉的自然风光比不了西雅图的秀美、丰富、波澜壮阔,也不似内蒙古草原的壮阔、寂寥、风轻云淡。棕榈泉自有别样的味道。比之内华达荒漠有如火星表面般砾石四布、寸草不生,棕榈泉令人感叹地球生命的顽强与恣意。

科切拉沙漠

在进城的Welcome to Palm Springs标牌前,游人大姐跟我说,我从美国北方来也常见下雪。但飞机降落在PSP机场时,我还是感到惊讶——一面是褐黄的沙漠,一边是盖满积雪的山巅。我说确实,世界上也很难找到几处前景沙漠、背景雪山的地方来。

圣哈辛托峰海拔三千米有余。第二次和林舒宇乘富有特色的旋转缆车上山,气候一下子从亚热带沙漠变为了高山。缆车一路爬升,山坡从乔拉仙人掌,到松树,再到灌木。一路向上,山两侧的风光尽收眼底——一面是郁郁葱葱的南加州人口聚居区,另一面是荒凉的棕榈沙漠与索尔顿海。圣安地列斯断裂带所形成的奇特地貌,在平整的沙漠中格外显眼。小山丘们像一颗颗青春痘,而板块挤压形成的裂谷则如扣肩时背阔肌和脊柱形成的沟回般,充斥着结构性的力度。

曾有所耳闻加州74号道路,”Pines to Palms Highway”。2023年开完会后去圣迭戈见杨睿智,特地留出了一个下午来体验这条看地图就很过瘾的山路。和靠近洛杉矶的城市道路相比,路况好得出奇!见字如面,山路果然从棕榈树和仙人掌的沙漠,一路开进了针叶林与灌木积雪的深山。开阔的视野、高速弯角、平整的路面、鲜有游人。南加州有趣的山路众多,各有各的特色。而棕榈泉则更为南加州增添一种独特的视角与不同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分外迷人。

再续前缘

动物园

第一次去到棕榈泉之前,我难以想象,怎么会有人喜欢生活在阳光炙烤、一毛不拔的严酷的沙漠里?陆地比热小,昼夜温差大,如此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究竟有什么吸引力,能够成为各路明星大咖心之所向之地?

或许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吧。中国人尤其喜欢生活在山清水秀、气候适宜的土地上。因此,中国南方、美国西南,成为海内外中国人首选的聚居地。来到棕榈沙漠和科切拉地带,能够显著感受到,街上中国面孔稀稀落落;美国白人与墨西哥裔的人口占据了绝对的主流。

几个有趣的事实。

位于科切拉东南部靠近索尔顿的Thermal,是南加州著名的赛车社区大本营。乃至整个下沙漠地带,都是加州汽车文化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与洛杉矶的世界资本奢华无上限、圣迭戈的老钱云淡风轻相比,棕榈泉的汽车文化更加快活,热情洋溢。上至崭新的法拉利,下及快散架的老迷你,全都能够在穿城而过的单行线主干道Palm Canyon Drive上一览无遗。奇迹牧场Rancho Mirage大概在棕榈泉和Thermal的中间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却集齐了法拉利、兰博基尼、迈凯伦三大跑车和劳斯莱斯、宾利两大豪车的经销商。棕榈泉城里靠近美术馆的地带,或许是南加州除了罗迪欧大道、盖蒂别墅、亨廷顿海滩外敞篷车密度最大的街道。无论男女老少,不论价值多寡,你能切实地感受到在棕榈泉开敞篷的人们,热爱阳光轻松与自由。人们并非为了刻意追求汽车文化而开各式各样的车,而是恰好在天时地利人和下随便开一辆车出来兜风。

汽车文化

棕榈沙漠附近,是整个加州高尔夫球场最为密集的地段。沙漠和高尔夫球场,听起来就是风格迥异的两个极端?然而,浮夸的后现代主义居民,愣是大肆铺张地在本已缺水的南加州,“人定胜天”般强行在沙漠里运来草皮,树木,灌溉出一座又一座人造的沙漠绿洲来。自然规律与经济合理性似乎被棕榈泉人视若无物。至今我依旧难以理解这种骄奢的逆反从何而来。

第四次去棕榈泉,是和几位女同事去棕榈沙漠的沙漠动物园后返程歇脚。动物园可不小哩!比起圣迭戈野生动物园,虽然动物的数量和整体规模不如,但二者各有各的特点。圣迭戈水草丰茂,全世界各地各种气候的动物仿佛来到了豪华疗养院,全都怡然自得;棕榈沙漠炎热干旱,动物多是中非和西澳的沙漠物种,从它们的眼神中总能看出几分“好累哦但生活还得继续”的丧丧感来。

作为一个旅游休闲为主业的城市,棕榈泉气氛闲适而慵懒。没有嘈杂车流,行色匆匆的上班族,只有如织的游人和逍遥的自驾者。城里的宁静祥和与城北风力发电厂的西风怒号形成鲜明的对比。无情的沙漠似乎被高山怀抱下的人类文明所阻隔,不再吞噬生机;人类改造自然,创造的沙漠里的海市蜃楼,百年过后是否会再次归于热寂?

单刀赴会

梦露小伙子

棕榈泉是对性别少数者极其包容的城市。

这种包容,不同于大城市“骄傲游行”那样少数人为自己的群体呐喊、争取的充满斗争与曲折的装腔作势。你见不到大街上店铺一到“骄傲月”就纷纷挂出彩虹旗以自保的政治正确。却能看到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大摇大摆地走在街道上完全不在意别人的目光,与城市观光指南里专门的章节讲解城市LGBT人群必去的专属地点。看到街上穿着丝网背心的男同,在烈日里汗流浃背,倒有种怪异的和谐,与这座城市的风格气场相合。

棕榈泉与下沙漠地区,是西方文化和艺术孕育新的生命与活力的摇篮。无数现代主义艺术家、建筑师、娱乐业人士,都躲在无人问津的沙漠里探索“太阳底下的新鲜事”。这些新的想法、不同的尝试,能够即时地在当地展出。无论是小的画廊、棕榈泉艺术馆、还是借由现代建筑的形式。能够感受到,无数的灵感在这座城市源源不断地迸发、茁壮成长。

第五次来到棕榈泉,我终于有机会近距离地认真地观察这座有趣的城市。整座城市以三条平行的街道构成。正当中是一条单行道,从10号高速一路向南向沙漠腹地延伸而去;西边以玛丽莲梦露雕像为核心,东边则是“温泉”赌场与棕榈泉会展中心。这是一座很好地结合了“可步行性”与低密度住宅的城市。整个城市的核心旅游区几乎都集中在步行20分钟内可达的地方,而广大的居住区则由笔直的街道向东北方向的沙漠延伸。

玛丽莲梦露雕像是每个游客都不会错过的地标之一。熙熙攘攘的街道,压裙摆的梦露,荒凉的远山。好像美国流行文化的缩影。

建筑设计分馆

棕榈泉艺术馆陈列品均为现代艺术作品。比起大城市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我对它的评价是“特别好拍”。比起传统的由油画、雕塑、器具组成的博物馆,这里的展品更贴近现代文化,也较容易解构。从摄影的角度而言,这些展品适于锻炼“摄影眼”,从各个角度观察,来尝试不同的构图、色彩、光影的组合。相比于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品对于颜色的使用更加大胆(蒙德里安、安迪沃霍尔),如果和人同去的话一定是一个很“出片”的景点。

艺术馆的建筑分馆时常轮转展出内容,多展出现代主义建筑相关的技艺、风格。抛开展览不谈,馆址本身”Edwards Harris Pavilion”也是一个颇有特点的建筑。

身心愉悦的一天以Taqueria Tlaquepaque的墨西哥午餐作为最好的脚注。Caldo de res蔬菜牛肉汤一般只有最正宗的墨西哥餐厅才会提供,看到之后两眼放光,吃到嘴里一本满足。


慢慢喝汤一边想。棕榈泉为何令我眼前一亮?在于它的丰富与多元。

去马里布,去尔湾,去拉古纳比奇。风光确实很好,摩肩接踵的海岸小木头房子令人心驰神往,想象一下住在海边的感觉都令人陶醉。可这些城市太单调。只有面朝大海的富足生活,缺少新意。

棕榈泉充满活力与躁动,好似科切拉音乐节一点就着。每次去棕榈泉都有不同的感受,什么时候去都会看到不同的东西。这种活力,是许多大城市才有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棕榈泉更称得上是文化的都市。

我怀念北京。在北京可以在四合院旁的停车场打自行车马球而无人问津又自得其乐。在亨廷顿比奇,大家都只在沙滩旁步道上牵着狗散步。就像林舒宇在Rancho Mirage的Emperor Buffet说的:“吃中餐自助时,那种有超级多的选择,每样都可以尝一点的期望,还没开吃就令人满足”。我觉得挺有道理。单一标准的好还不够;既丰富又样样都好,才能算得上有趣。

——对了,那是我在美国第一次吃中餐自助。又贵又难吃,简直逊爆了!

Chen Ting

Chen Ting

The page aimed to exhibit activities & achievements during Ting's undergraduate & graduate period. Meanwhile, other aspects such as lifestyles, literary work, travel notes, etc. would interweave in the narration.

Leave a Comment

Disqus might be GFW-ed. Exc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