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最终章

爬山最终章

抱怨

背狗爬山

I don’t like hiking. Just enjoy taking photos at the top.

如果这次Mt. Whitney能够顺利走完,在短期内我应该不会再去hiker’s hike了。在Sugarloaf mountain集训时,背着狗累成狗的我想到。

如果这次Mt. Whitney能够顺利走完,那我真的应该暂时放下徒步爬山了。从圣果果牛走出圣贝纳迪诺森林,还剩不到一英里的陡下坡时,大脚趾痛得令人跳脚。脑子里重复的只有这句话,别再爬山了。

何为hiker’s hike?

举例陈述:优胜美地的瀑布环线,走一圈不到10英里,饱览美景无数,这不叫hiker’s hike;Mt. Baldy,洛杉矶附近热门的爬山线路,走到顶上一丁点儿树都没有,终点是一堆乱石和一个测绘点儿——这是纯粹的hiker’s hike。

我的定义就是,如果路上的风景能让我觉得不虚此行,就算累屁了也期待下一次登山,则这条线路不算;反之,为了徒步而徒步,背着破包儿在森林里乱石堆里练腿儿玩儿,那我不乐意。

说实话,这么多次徒步走回来,真正令我心生厌烦的不多。得益于林舒宇优秀的带队循迹能力,以及每次合理的季节安排,每次爬山都能使我体会到不一样的新鲜感;每次爬山,都有一些令我记忆深刻的风光。然而,最近这两次为了爬惠特尼峰而做准备的训练,让我直面严酷的现实:不是每一座山,都值得铭记。

Sugarloaf难度并不大,但爬得很难受。原因有几点:从停车入口到trailhead走了漫长的碎石大直道。当你意识到大直道完全没有风景,唯一的意义就是抵达trailhead,且路上还会冷不丁看到蛇时,顿时心生怨念,为何不能把trailhead修到停车入口?要走破土路我在家门口就能走,干嘛要开车跑老远?从trailhead走到中段,风景非常单调。第一次爬库卡蒙格峰时,我还对这种碎石针叶林的风景感到新奇;后来再爬南加类似的山峰,就有些审美疲劳了。山顶可见大熊湖东侧的盐碱湖床,和对面积雪尚未完全融化的山脊,是全程为数不多的风景。剩下的就是闷头在树林里一边聊天一边走路,没劲。最后,由于团队准备不足,走完全程四分之三时,食物和水都几乎耗尽,不得不让牧牛狗子Attie去喝溪水,令本已疲累的身躯再添一分心理压力。走到最后又看见大直道,脑子发懵,就想赶紧回到车里下山回家。如果不是有同行者闲聊来分散注意力,我是肯定爬不动这种山的。

圣果果牛峰的噱头在于它是南加州最高峰,且山顶海拔刚好和惠特尼峰的大本营海拔接近,因此在山顶扎营的高反体验,能够较好地模拟惠特尼峰过夜的感觉。这条线路的风景比上一条好了不少,且多了许多溯溪、草甸、瀑布、滤水、扎营等额外环节,所以并不无聊。可惜,一切的乐趣都被几种准备不充足给搅合了。我们没有预计到山顶的风有那么大,一整晚外帐都被风刮得呼呼的,吵得根本睡不着;没检查好自己的包里都带了什么,少带了一件羽绒服,吃的也没带够,下山走到中午都走饿了;下山依旧遭遇了大脚趾的疼痛,疼到脑子里狂敲退堂鼓。唉,为啥非得靠自己双腿下山呢?下次只走下山有缆车的路线,我不争气地想到。

爬山就是如此现实。未曾接触这项运动之前,总有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山就在那里”的诗意与豪情壮志;靠自己的双腿丈量完一条难度不入流的路线之后,止不住地扪心自问,为什么要浪费时间浪费力气,做这种乐趣释放如此缓慢的活计?久而久之,我逐渐摸清了自己心中的准绳:

在没有惊艳的沿途风景和人文时,只有迫不得已,除了徒步别无二法抵达山顶的情况外,我能不爬就不爬。

就好比优胜美地的Glacier Point Rd,开一小时车能到最美的拍摄半穹顶的机位;而同时也可以从山谷里的住宿区徒步三四小时走到这个机位,那搁我肯定是百分之一百开车去。人类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机械拓展了人力的极限。开着小车儿、听着小曲儿、唱着小调儿,一路欢声笑语就到了目的地,怎么都比苦哈哈地在森林里走半天,体验艰辛汗水换来的开悟时刻更适合我。

没苦,没必要硬吃。


巴克利马拉松

老人Laz

回到放弃徒步这件事上来。这两天我又有点儿动摇了。原因是自己成功登顶惠特尼峰以后有点儿飘了,觉得Cactus to Clouds也不是不可能、世界上最难的ultra trail running也敢看了。于是就跟着YouTube首页推荐看了十来个PCT FKT和Barkley的纪录片。

一个在田纳西枯树林里越野跑的比赛让我看的津津有味,十分入迷。The Barkley Marathons,巴克利马拉松,每年四月第一周在田纳西的冻头州立公园举办,采用内定邀请制,由超长距离届的传奇人物Lazarus Lake一手操办。具体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互联网上钻兔子洞,或者看看下面这些视频和文章,我就不多赘述了。

60小时,两座珠穆朗玛峰的爬升,130英里。想都不敢想,我连第一圈都不可能按时跑完。但看这些精英跑山者的心路历程,历尽非人的极限挑战后将将完赛或者无法完赛,也受到极大的鼓舞。

这项比赛自八十年代发起以来,接近四十年时间里只有20人曾经完赛。其中有三位多次完赛者Brett Maune、Jared Campbell和John Kelly,一看就是我在公司干不过的那种人。极其冷静、自律、耐力超强、决策能力也强,一个是物理PhD搞风险控制、一个是资深硬工、一个是CMU ML PhD。怪不得Laz感叹,能疯到来参加这种比赛的人,高学历者比例超高——他们在攀登智商高峰上已经战无不胜了,需要找更难的挑战来击败自己。

p.s. 有限元分析和超长距离越野跑,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能够超过常人者,必定有超人的毅力,mental toughness。扪心自问一下,我还是不适合PhD了。只愿意打顺风局,遇到比较困难的问题或者挑战就想打退堂鼓,可能对我自己而言,爬完惠特尼峰见好就收,算是一计良策。


主观与客观

Nike Trail Runner

不喜欢石头路,因为石头路硌脚、容易崴脚、容易脚趾头踢到石头上好疼。所以我喜欢走的路线大多是土路、砂石路、铺好的徒步道组成的线路。一走石头路我就犯难,本来在土路上能小跑,走到石头路只能一边踱步,一边慢慢挑选路线走不快。

不喜欢完全水泥路。徒步还是要有一点儿“野路”才尽兴。全是水泥铺好的,比如西森防火道那样的徒步完全没意思,跟逛公园没两样。

无时无刻不问自己为什么要跟着爬山。爬到脚疼时,总在怀疑人生。林舒宇2020年第一次叫我去爬山,我本可以拒绝的,也就避免了落入赴美打工人的业余活动的俗套。但我还是跟去了,一跟就跟到了CONUS48 Peak,那就继续跟跑吧,只要我的脚还能撑得住。

不喜欢走下坡路。我的下山技术非常差。上山时,就算跟不上辛奥特这样的精英日常越野跑者,也能比较轻松地跟随超越爱好徒步的大多数人。上山大部分靠双腿做功,小部分靠攀登技术;下山大部分靠腿眼协调能力选择落脚点,小部分靠核心髋部发力移动双腿。因此,一到下山,我就拖后腿。

  • 一是选择落脚点选得慢,比我六十多岁的老爹还慢。去爬海螺沟冰川时,我爸穿着很一般的牛筋底鞋,蹭蹭就上到很高的冰川上了;我穿着中看不中用的锐步,三步一打滑,爬了半天都追不上他,干脆放弃继续往上爬。结果等我回到平地,爹都追上我了。

  • 二是脚趾总是犯疼。走在惠特尼的最后两公里,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念头之一,就是试图寻找人生中第一次脚趾疼的时刻。越想越久远,似乎追寻到第一次买足球鞋时,就曾因为大脚趾不舒服而放弃了。后来和同事闲聊,把这件烦恼讲出来后,Caleb提议有一种鞋带系法叫做Surgeon’s Knot,能够更好地稳固脚背,防止脚趾顶在鞋头里。可惜,下次再去解决这个问题,不知道是猴年马月了。

我特别迷信“Hiking Guy” - Cris Hazzard的徒步攻略。他是南加这边的一个资深登山爱好者,C2C都走过好几次。根据他的建议,重装徒步靴相对于跑山鞋而言,没有明显优势,因此我就选择了更轻量化的trail runner。但是实际体验下来还是会脚趾疼。可能因为我的脚型不适合这些活动吧,走到最后我灰心丧气地想。

好在有了前面几次训练的经验,这次我找辛奥特借了登山杖,在下山时派上了大用场。走到最后,哪怕只有3%的下坡坡度,脚趾都疼得不行。这时候,双手轮流用杖,一步一戳,走得虽慢,倒也稳健。要是没有杖,估计下山的时间还得拉长。

  • 三是步幅不均匀。跟林舒宇王晗出去次数多了,发现他们下山时候每个人的节奏都掌握得很好,不管是怎样的地形、路面质地,都能保持比较均衡的行进速度。我则不然:石头路走得极慢、普通土路能跟上、缓震砂土路甚至能小跑。但总之,我的下山速度不比上山快多少。这就跟骑车一样的道理:一朝压弯险摔倒,十年不走单黄线。经过两次下山落脚节奏不好,不小心磕破膝盖以后,实在迈不开步子。

对我而言,登山动机不纯。如文首所言,我登山的目的,在于看到更好的风景。如果有任何代替徒步的方法,譬如开车、骑车、缆车、甚至观光车,只要能一处不落地带我领略整段风景,那我心甘情愿放弃长途徒步带来的一点快乐。同时,登上这些野山,更多是不服输和虚荣心作祟。“人家跑马的能登上这山,那我的体力应该也没问题”,“都已经走完南加六峰之四了,再走两次就集齐了,走呗”。没有一个敬畏自然、热爱户外的心态,光想着打卡、“军训”,这样的心态,是没法完全沉浸在徒步户外的快乐之中的。

因此,此时此刻暂时放弃徒步登山,调整心态,重新审视与理解户外运动的意义,并非坏事。


期望

雪山风筝

当我回望短短几年户外的经历时,令我印象最深的并非惠特尼峰、圣果果牛峰、优胜美地瀑布的景色,而是2022年短暂地探访西雅图时,在雷尼尔山白河时,独享整座国家公园所体会到的孤寂、壮阔、“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豪迈之情。我所热爱的户外,大抵是那样的。

诚然,我还有许多对于户外的畅想;甚至专门有一个Remote places列表记录想去却去不了的远方地点。至于徒步旅行,有几个希望成行的地方:

  • 山:乞力马扎罗、勃朗峰、玉泉山玉峰塔
  • 地域:巴塔哥尼亚、卢克拉、达连地峡、北角、Gotland、Socotra
  • 休闲:Bora Bora、Madeira、加纳利群岛、Camino de Santiago

因为在户外徒步这件事上我自己不是那么积极,所以估摸着很多这些地方,都得靠跟随有经验的朋友了。我喜欢那些精彩的线路,但大多数热门线路,没法体验到白河河谷或者宁静湖那样原汁原味的自然风光。难办!

好比R2R,我的唯一要求,就是只有在Phantom Ranch有住宿的情况下才会去走。这条线当然可以单日徒步,但是没必要。从凌晨走到傍晚,最好的风景都错过了,太阳高高的时候在谷底气温最热的地方,难道不就陷入了hiker’s hike的范畴?还是那句话,为走而走,我是不乐意的。

旧有“王石雇夏尔巴把他抬上珠峰”的轶闻,今有我不想背行李的痴心妄想。台湾环岛,尽管行李已经压缩到了极致,但摇车上山时,我还是希望一丁点儿行李都不要有。这就是我当时选择环台而非川藏的最主要原因:我是来享受户外的,不是来找不痛快的。所以如果可以做白日梦,希望以后最好的旅途都有保障车或者后援接应,有行李寄送,甚至有后勤帮忙扛600f4。花钱也行。

E means excellent, F means you’re fucked - Laz

Chen Ting

Chen Ting

The page aimed to exhibit activities & achievements during Ting's undergraduate & graduate period. Meanwhile, other aspects such as lifestyles, literary work, travel notes, etc. would interweave in the narration.

Leave a Comment

Disqus might be GFW-ed. Exc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