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美利坚论

过美利坚论

原帖:https://bbs.hupu.com/630178030.html

臣闻天下之兴替,非独天命,亦在人为。昔欧罗巴裂海西渡,五月花辟榛莽之地,十三州聚流徙之民。华盛顿提三尺剑,开费城之基;林肯释黑奴籍,铸合众之鼎。两洋天险以为屏,五大湖仓廪自足,铁轨贯东西而货殖通,油井喷黑金而国用丰。二战烽火未熄,已执寰宇牛耳;布雷森体系初立,遂定美元为圭臬。星条旗猎猎百载,何其盛也!然今观之,枪声震于学堂,党争烈于庙堂,铁锈蚀于五大湖,国债积如乞力马扎罗之雪。何也?恃霸权而忘忧患,纵私欲而损公义。

美利坚之兴,实乘三势:乘欧陆纷争而广纳英才,乘科技革命而独占鳌首,乘冷战对峙而坐收渔利。罗斯福新政济贫弱,马丁路德呼平等,阿波罗登月振国威,硅谷芯片掌天机。然其得天下之术,终成失天下之由:军事强则穷兵黩武,金融霸则饮鸩止渴,文化盛则骄矜自满。波斯湾油污未净,科索沃硝烟又起;次贷危机祸连寰宇,棱镜计划寒透盟邦。当其盛时,华尔街铜牛睥睨全球,好莱坞光影笼罩六合,麦当劳香味弥漫五洲。然物极必反,盛极而衰:产业空心化如蚁溃堤,族群对立似火浇油,债台高筑若沙聚塔。红蓝阵营割裂,白宫推特乱政;抗疫失措曝制度之弊,国会山乱彰法治之危。昔年”昭昭天命”之旗,今成”黑命攸关”之帜;往日”山巅之城”光辉,渐作”灯塔黯淡”之叹。太史公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观美利坚二百年基业,成于开拓创新,败于骄奢扩张;兴于海纳百川,衰于唯我独尊。若使白宫诸公能存敬畏、去贪戾、修内政、睦四邻,则星条旗何至风雨飘摇?然其执迷霸权旧梦,犹效罗马修斗兽之场,妄学大英续炮舰之策,岂不见世贸双塔之尘烟乎?后之览者当鉴:天命无常,惟德是辅;霸业难久,仁政方长。存麦迪逊之宪政精神,守杰斐逊之民本遗训,去门罗主义之痼疾,破军工复合体之铁链,则密西西比河水可再清,自由女神炬火得不灭。若固守”例外论”而凌驾寰球,终将重蹈日不落帝国之辙,徒留好莱坞残片,供后人唏嘘耳。

注:以《过秦论》史观解构美国兴衰,明线贯穿“开拓-鼎盛-异化-危机”脉络,暗藏“军事霸权反噬”、“金融资本失控”、“身份政治撕裂”三重困境。末段化用贾谊“仁义不施”之论,提出“霸权悖论”:护持霸权之手段,恰为摧毁霸权之根源。


第一次在虎扑看到这帖时,恰逢DeepSeek问世不久,热度最高的时候。说实话,刚看到时,真算得上虎躯一震。如果大语言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凭借一点点关键词,就能生成这样的文章,那大部分人的习作将变得毫无意义。

仔细一看,真的有点真假难辨的感觉。因为文章写的既有真人的痕迹,又有AI的不着调的味道,很难说清到底有没有人为后期加工。就好比乞力马扎罗用典偏颇、马丁路德/布雷森差一字离题万里,猛用“寰”字不像真人所为;可文章的信息量、缺少AI那种辞藻华丽用力过猛的风格,又难说真的是AI独立创作。

在我还在这儿琢磨时,底下回帖直接来个骈文版,又给我震了,震悚地无言以对。


北美之隅,美邦初曙。英夷跋扈,民罹荼苦。 十三州怒,义帜高竖。破枷裂梏,共和启幕。 开国之初,壮志鸿鹄。心向自舒,德操不污。 贤才奔赴,疆土增铺。西进之途,斩棘披芜。 人丁渐富,资源丰储。实业繁芜,威名远孚。

工业潮呼,势若奔驹。科技驰驱,实业昭苏。 工厂栉铺,机器喧呼。产值腾图,财富盈橱。 一战之初,隔岸观盱。列强力枯,挥师争途。 分羹有濡,威名远敷。二战忽赴,初守静庐。 珍珠港屠,怒火满腑。投身战垆,物资输如。 助盟破虏,战后功殊。苏联对晤,冷战启符。 东西对堵,剑拔弩怙。

冷战岁途,美苏争逐。美资厚储,结约同护。 援欧之术,欲制苏鹜。太空较武,军备竞骛。 倾国之务,各逞雄途。苏联倾仆,美独称主。 四海之属,皆惧其武。

然盛易枯,月满必疏。近年之度,弊病昭著。 贫富悬殊,天渊异处。富者田富,贫者饥肚。 金融豪竖,经济独主。民生多怵,愁绪满腑。 居无定寓,医教难赴。种族怨怒,积重难除。 马丁振呼,遗恨长驻。黑人蒙侮,暴力昭著。 社会裂痼,抗议沸怒。政治歧路,两党争酷。 为权争据,国义沦负。立法阻路,决策乖误。 行政迟暮,治理荒疏。

国际之圃,美执霸斧。肆意凌侮,他国遭戮。 假以义簿,行其暴酷。阿伊烽怒,百姓流寓。 经济凋枯,满目疮痡。金融滥舞,制裁狂吐。 贸易失路,金融受锢。退群毁簿,责任不顾。 全球治务,前路迷雾。

美之颓暮,源自制误。资本逐富,分配错步。 政治操术,集团为伍。霸权痴骛,武经强铸。 合作同赴,弃置不顾。得道多助,失道自诛。 美之困步,自取其辜。

以史为矩,兴衰可悟。国之盛途,道义为柱。 公平昭著,民族和睦。国际交晤,平等同赴。 摒弃霸骛,互利为路。背道而赴,盛极必覆。

前事不疏,后事可睹。美之轨度,警示万属。 顺应潮步,和平是护。合作同途,国运永固。


或许AI,或曰以统计学串联人类现有知识的算法,真的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了。

回想我当时玩儿NLP的年代,生成出的诗句,能押上韵、字数对,就挺不容易的了;那时最火的聊天机器人“微软小冰”,也不过就是人机的水平。哪能想到,短短五六年后,LLM几秒内的输出,已能轻易超越大部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母语使用者一生的求索。

虽然后面这篇生成的骈文的水平,不及原帖仿写那么自然和充满信息量。但考虑到骈文的客观约束,能生成出这样的内容,逻辑和时间线大体合理,深度也并不差,真的令人印象深刻;仔细想,脊背发凉。难道未来的汉语言文学发展,将会是人与AI携手并进?毕竟,AI旁征博引的能力,是凡人无法企及的。人借助AI的帮助,从茫茫辞海中汇总出最合适的辞藻,稍加“人味儿”的加工,就是一篇值得推敲的好文章。

ChatGPT刚推出时,我还可以讪讪地撇嘴,笑它时而幻想,时而离谱;两年后DeepSeek问世,猛然发觉“AlphaGo李世石神之一手”那样的人机作文能力曲线交汇时刻,已然在我们身后。作为一个把创作看做人生中一件大事的人类,当看到这篇文章时真的挺泄气的。计算机已经吃透了故纸堆,自己怎么拼文采都难以拼得过了。难道留给人类的,只剩偶尔迸发的“创造力”那一点点儿的优势了吗?难道未来的人类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将自己的灵感输入进人工智能,以拓展人工智能的知识边界、为“人类社会智慧体”的总和来开疆拓土吗?

其实挺难过的。虽然自己知道,AI和大语言模型,暂时对数学物理无计可施,真正的新发现,新视野还得靠人来闯出;但无论是理论推导、验证,AI都在逐步蚕食着人类思想力的边沿。自ChatGPT诞生之日起,人类的思考能力就仿佛南极洲被一股洪荒之力震碎成一块块冰山和浮冰。随着浮冰向逐渐变暖的AI海洋飘去,浮冰被渐渐蚕食。

那么,人类智慧的最高峰足够寒冷吗?知识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足够光彩夺目吗?还是在不远的将来,一切知识融化成水,这世上便不再有智慧的巅峰,而只剩下智能的海洋呢?

——于2025年,第一次折服于大语言模型的“深度思考”后小感。

(别怕,评论里一个字儿都不是AI生成的,全是满是男子汉味儿的人嘴嚼出来的)

(但是头图当然是AI生成的)

Chen Ting

Chen Ting

The page aimed to exhibit activities & achievements during Ting's undergraduate & graduate period. Meanwhile, other aspects such as lifestyles, literary work, travel notes, etc. would interweave in the narration.

Leave a Comment

Disqus might be GFW-ed. Exc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