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姓名主义

真实姓名主义

最近写博客时有个特点:提到一些人名时一定要工工整整地将人物的全名准确无误地写下,仿佛有种某某敬启,顺致夏祺的庄严感。这便牵扯到一个话题,如何看待姓名?

很多时候人们互相介绍时,或者晚辈认识前辈时,总会遇到一个问题:如何称呼对方。西方文化不讲究,除了有头衔的皇族、学者、骑士外,大多直呼其名了事。而中国的人情和面子文化便多了许多繁杂。X哥,Y兄,Z老师。总还要挑出个尊敬对方,自己也不麻烦的称谓是为最佳。

从小到大,自己家里是以直呼其名为标准。或许这与家庭成员的认知有关,从记事起父母就充分正视我作为家庭一份子的权利与义务。而长辈与亲属则倾向于亲昵地以单名来称呼我。来到美国后,顺理成章地叫firstname,也非常习惯——七大姑八大姨也是这么叫我的。

人情世故方面自己天赋不高,不会见风使舵、油腔滑调、见人说人话……于我而言,正式的称谓里,老师是个很重的头衔。自己敬重的人会尊称一句老师。其他的同龄人、同辈人,现实中多叫亲昵的外号,而文章中偏好直呼其名。

为何直呼其名?讲述的是自己的故事,力求白描与真实,无论受众,只作为回忆的锚点。写给自己看,自然要力保故事的清晰与详实。在这方面吃过苦头,小学初中时不懂事,喜欢用简写或是故作深沉的方式来暗示人名。后来读起来总得猜测当时写的是谁,这种简写究竟蕴含了怎样的感情。次数多了也就烦了。学了理工科以后,更讨厌这种做作、不直白的矫揉造作,索性在文章中多用全名、真实姓名。这样,既体现了我对当事人的尊重,也免去了许多“转译”,猜测的麻烦。

另外,真实姓名在互联网时代还有另一重好处。相信许多读者都曾经有过谷歌一下自己的名字的经历。从搜索引擎优化SEO的角度来看,倘若你用谷歌搜索自己的名字,有很大概率在前几页翻到我写的博客。这样,你便能在人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看到些很有意思的往事从特别的角度的记述。或许能勾起你的回忆,或许能让你开怀大笑心情愉悦。这个角度来讲,真实姓名主义也是广义“钓鱼”技巧的一种。

待续。

Chen Ting

Chen Ting

The page aimed to exhibit activities & achievements during Ting's undergraduate & graduate period. Meanwhile, other aspects such as lifestyles, literary work, travel notes, etc. would interweave in the narration.

Leave a Comment

Disqus might be GFW-ed. Exc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