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墙的书桌

不靠墙的书桌

一直以来,我对未来的家有一个执念——到那时在书房,我想要一个不靠墙的书桌。

我家曾经有一个不靠墙的书桌。在那个书桌上我做了好些事情。

我的第一个书房,大约和现在的情况类似。右手是书柜,左手是暑假,背后是床,面前是窗。在这个小小的书房兼卧室,我度过了整个少年时代。

小时候电脑是家电,是和电视一类的产品。因此,电脑放在另外的屋子里。我的屋子里最高级的电器,则是书架上的JVC组合迷你音响。带CD和磁带播放和收音机功能;以及一些诸如闹钟、电子表、定时开关等功能,展现在典型三洋亮蓝色的液晶显示屏上。每次拿到《大家说英语》和《空中英语教室》的新一期杂志时,我都会迫不及待地把过去的CD放到爸爸车上,新的CD塞到音响里。一张光溜溜的碟片,蕴藏着无数未知等待我去探索。

更早的时候,配合复读机和幼小发放的英文磁带,一遍又一遍地回放的课文声陪我进入梦乡。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了BeoSound 9000这款CD机。当时我就想,如果以后有了新家或是自己的家,一定要搞一个这样的酷酷的CD播放器和音响。哈,青年人总是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在之后很长的时间,我没有书房。搬到乡下的新家,先是在北屋,后来在南屋,打游击似的度过了我的中学时代。好几张桌子做过我的书桌:一张木质旧电脑桌;一张四方木高桌;一张由宜家铁桌腿和一块木桌板组成的简易桌子;一张巴西花梨的厚重的长书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靠墙。

初中在北屋坐着的时候,因为方桌又高又大,如果不靠墙,桌子边沿的东西很容易掉地上。因此,我们把桌子靠在屋子的西北角上,这样两面都靠墙,靠墙的部分就可以堆上书籍、课本和一些杂物了。我坐南朝北,对着窗户,这样光线好些。但是这样坐有一个问题:在冬天北京最冷的时节,冷飕飕的凉风似乎能顺着墙缝钻进来似的,让我写着写着字便手脚冰凉,穿棉拖鞋也没用。或许是靠外墙的缘故,好不容易迸发出来的“思维的火花”,都被冷风给吹散了。十分扫兴。

过了几年我们把家具重新摆放,以此为家里增添几分新意。我也因此换了地方,换了桌子。期间,有一阵子我在电脑桌上学习。就是把电脑键盘推到桌板下边,显示器推到桌子的后沿,从而腾出一块平坦的地方写字。右手边是一个书架,之前放着许多杂物,在我坐到电脑桌学习后便按照科目分成了语数外其他四格,用以置放课本、习题与卷子。虽然这回换到了南屋,变成坐北朝南。但扫兴的是,书桌依旧是靠墙的——而且还是靠墙角!每次收拾、擦桌子的时候,我都忿忿不平地想到:真是没辙,角落里太难打扫了,困难重重。为什么我们不能书桌不靠墙,这样就可以走到另一面去充分地打扫卫生了呢?

靠墙的混乱的书桌一角

学业渐进,终于我的书房也搬到了卧室,那是高二、高三了。高三时很多时候学习完比较晚,如果再从书房走到卧室还挺累,索性直接在一个屋里搞定学习、洗漱、睡觉三件事。还有一大原因:坐在电脑屋,自制力比较差。有时候写着作业就忍不住摸电脑,有几回闹到半夜三点还没写完作业,搞得妈妈很不愉快。搬到卧室后,就在物理层面杜绝了玩电脑。因而,高三时整体学习的节奏更为平稳,很多时候也能静下心来想一些问题。

可惜的是,这张两米长的书桌,依旧没能逃过靠墙的命运。那时的景色蔚为壮观:各类“大部头”一字排开,最左边是镇桌的《唐诗鉴赏辞典》一套两本;最右边则是我最喜欢的“新概念”作文选1-3、4-6两册。中间高高凸起的是《科学的历程》。横看成岭侧成峰,颇有几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意味在里面。为了避免这些满腹经纶的老先生摔坏了身子骨,只好再次把书桌摆在墙角。高三散场,彻底打扫屋子迎接新生活时发现,沿着桌子边沿的轮廓,墙上已经留下了无法抹平的塔灰痕迹,抑或油脂分泌物与灰尘混合而成的泥浆。与左手边后方暖气片上方“热泳”形成的黑道道交相辉映,充满了曾经在此生活奋斗过的气息。

“什么时候才能有一张不靠墙的、不偏不倚的书桌呢?”,我暗自思忖。我想,或许自己宁愿那些时光,未曾留下黑黢黢的印记。


在乡下的家里,唯一一张曾经不靠墙的书桌,是我最爱的独处空间之一。在家里还没有网络的2007年左右,那台老旧的奔腾Ⅱ处理器、Windows 98系统的全塔机箱的老家伙、“载重自行车”便靠在书桌的右下角。大屁股纯平特丽珑显示器放在桌子中央,面前是键盘鼠标,右面是一盏35瓦的白炽灯。除此之外,桌上什么也没有。

没有堆得一摞摞的书籍、没有插线板和杂乱无章的线头、没有多余的稿纸和钢笔铅笔签字笔、没有如今我早已习惯的落满灰尘的书桌上的小零碎儿们——一人、一桌、一椅、一屏、一键鼠而已。

桌面壁纸

我很喜欢跑到这张桌子上,摸摸慢吞吞的老电脑。这台电脑虽然只有几个GB的硬盘,但存了不少我爱鼓捣的软件。3DHome、梦幻西餐厅、VBA1.73、NFS5、Office 97、Photoshop 6.0、空当接龙。小游戏大合集的几张光碟中感兴趣的软件和游戏,几乎让我尝试了个遍。听着光驱、软驱嗡嗡地一丝不苟地读取数据,我总能耐心地等待一切安排停当。

在这个书桌上,我通关了绿娃传奇、叶绿386以及梦幻西餐厅。虽然那时没有《文明》,但玩儿起这些小游戏来,我可是丝毫不含糊,经常沉浸其中从午饭到天黑。透过百叶窗洒进来的阳光影子逐渐拖得很长,自己却浑然不知。我很喜欢这种时刻。


在美国的书桌很简单:bobo学姐半卖半送给我的。后来从另一个学妹那里收来一张一模一样的,几经辗转最后被我运到了加州。这张桌子不错,尺寸适中,也比较坐实,典型的美式铁艺家具。寄人篱下没法子,目前还是放在了墙角。

之前在客厅,至少有过一阵这张桌子只有一边靠墙。果然,疏通了书桌的风水后,写代码写得“下笔如有神”!


未来,我想要一个宽敞、素雅而沉静的书房。像Minecraft的图书馆那样,周遭是高高的书柜和书架,正中间书桌上放着一本一打开便会跳舞的魔法书。

书桌不靠墙有诸多好处。最明显的——书桌靠墙给人心理暗示,令人无法舒展思路。书桌靠墙角更是雪上加霜,南来北往的念头都挤在墙角,杂乱无章,“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我不喜欢这种感觉:盯着书籍或是屏幕许久,抬头换换思路看到的是墙;转头向左看也是墙;目光绕过显示器还是墙。这让人很容易“出戏”,前脚还在西伯利亚的草原,后脚就被死死拴在关塔那摩的监狱。与墙角的书桌迥然相异的便是国图的书桌。抬头望望天,环视周遭,赏心悦目。国图真是读书思索的天堂呀!未来的书房只要有一半那么好就满足了。

一张简洁、明式、又宽又大的木桌子。但不要像坚毅桌那么笨重。内翻马蹄、细细的罗锅枨,可以在缺乏灵感的时候脚踩手磨出包浆。能是檀木或者酸枝木的吗?哈哈,不能光意淫,还得撸起袖子加油干呀。

题外话。改slug的时候不知道英文该怎么说,反倒是直接反应出s’appuie contre le mur……

Chen Ting

Chen Ting

The page aimed to exhibit activities & achievements during Ting's undergraduate & graduate period. Meanwhile, other aspects such as lifestyles, literary work, travel notes, etc. would interweave in the narration.

Leave a Comment

Disqus might be GFW-ed. Exc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