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与机遇

风险与机遇

我有很多或远或近的目标。在学生时代会想着时间还有很多,不着急,一步步慢慢来。但来到社会上,发现时间过得飞快,而自己的生活无法像学生时那样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地“勇攀高峰”——社会上有许多岔路。无论是不凑巧闷头走上岔路,还是左顾右盼地在不同的道路上切换,还是杨朱泣岐般踟蹰不前,时间都在一分一秒地流逝。

好比在玩儿Minecraft这款游戏时,每个玩家都会被按照随机种子分配到地图的某个位置。一种最朴素的发展思路即“深挖洞,广积粮”——无论出生在何处,就利用此地的资源和地形建造大本营。于是,漫无止境的枯燥的“挖矿”过程开始了。有些种子对应的出生点资源丰富,如恰好出生在“废弃矿洞”旁,铁矿石和各类珍稀资源,如钻石、黄金、绿宝石矿脉唾手可得。而有些种子则对应着贫瘠的土地,掘地三尺收获寥寥。同样的策略,花费同样的时间——运气好的玩家收获颇丰,运气不好的玩家则会装满一背包的圆石。投射到现实生活中,虽然无法像电脑程序那样精确地控制变量,但也大差不差。在同样的时间,大家各自付出了差不多的努力,最后的结果却千差万别。这本身就是社会这个复杂系统混沌属性的一种体现。

此时此刻我想的是,我现在该做些什么?没错,我想知道的并不是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虽然自己有些目标看起来很遥远,甚至难以实现,但并不妨碍我对它们的向往与追求;现在遇到的困难在于,每一分每一秒的人生,并未使我离目标更近;每一锄头每一铲子地“挖矿”,我似乎在耕耘一爿并不富饶的土地。


二十一世纪之初的时代主旋律,随着互联网大幕的拉开而奏响。如许多这个时代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男性一样,我也在经历了理学和工学教育后,选择编程作为自己的第一份职业。过去的博文中屡有提及,在真正从事编程之前,我对这个职业有许多不切实际的妄想与鄙夷——甚至直到从事编程两年后,我依旧不愿意自己的履历上出现“软件”这个词。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程序开发者们,用一行又一行代码,切切实实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在我开始学习和从事编程行业的时间里,有幸见过几位真正的“资深”程序员。他们从上世纪开始,便在这个领域孜孜不倦地耕耘,各自都成为了能够独当一面的行业领军人物。有些人财运更顺,有些人也无风雨也无晴。但总体而言,他们乘着时代的波涛,大多冲上了浪潮之巅。可在我从小到大生活的环境里、父母所从事的行业和圈层里,见到的更多的是按部就班地、从事支撑国家机器运转的职业的寻常百姓。我无法用几句话,就轻描淡写地抹杀他们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所凝聚的劳动成果。然而当“时代的红利”分红到每个人头上时,他们却占了下风。

客观地讲,程序开发作为一门职业,称得上投入回报比相当好。几乎纯粹的脑力劳作,人们把智慧的结晶借助电子的力量成百上千倍放大,利用机器的力量取代了许多过去仅靠人力而显得枯燥、乏味的重复劳动。借用一句时髦的话——“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仅凭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决特定领域的具体问题,而毋需考量其他干扰的因素。这是许多其他的职业都难以企及的一种“简洁”的力量。因此,我已经接受了“编程有价值”的观点。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我能够欣然接受把“与计算机打交道”当做一项有意义的生活的调剂。

同样,程序开发这门职业,无论主观还是客观,风险都是比较小的。客观上,程序写错了大不了删掉重新写,而主厨炒坏了一锅菜只好倒掉;主观上,虽然涉及很多头脑风暴,也免不了与上下游的同事和用户协商,但终归不像医生,若是做了错误的诊断,轻则延误治疗,重则危及性命。从风险和机遇两方面看,编程都是一件能够持久的令回报期望为正、方差较低的工作。

从事编程日积月累下来,能够成为一名资深程序员。可问题在于,我的人生目标,并非成为资深程序员,甚至更广泛地讲——资深的技术人员。因此,在编程世界里百般耕耘,也无法让我向目标快速前进。


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最讲究实用、高效、获利。人们耳熟能详的美国三大黄金职业:金融、医生、律师。我们不妨看看他们的风险与机遇如何。

三者所拥有的共同点:前期投入高,后期回报期望高。三者又略有不同:金融要求数理能力强,家庭人脉广泛;医生要求记忆力好,心思缜密,家庭能够承受前期的大量成本;律师要求人际交往能力强,记忆力好,语言表达能力强。总之,它们都是人们眼中“社会地位”较高的代表性职业。再借用一句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许多从事上述三个行业的人们,其家庭成员都曾有过相关的经历。

除此之外,人们还会青睐一些职业:大学教授、政府公务员和官员、工商管理从业者。各自有各自的道理,但总体而言,这些职业共有的特点:均值回归后期望仍旧高出其他行业。用前述的例子作比,从事这些职业就好像在肥沃的土地耕耘,比起贫瘠的土地来说旱涝保收,花费同样的努力获得的回报更多。这也是许多热门职业令大众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

人们在谈论职业发展、劳动的回报时,大体上可以归结为财富和权利。狭义的财富便是金钱,钞票。单位劳动力换取的钞票越多自然更理想。而权利则“务虚”一些,譬如人际关系、品牌价值、话语权、决策的分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世上没有两个人从事完全相同的事情,也就造就了我们千姿百态、不可预知的大千世界。


最近的五年,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短视频的发展,让我看到了一组很有意思的、迥异的、有关职业现象,不妨在此插一嘴。

人们(我)发现,演员这门职业的门槛并没有那么高。尽管不是每个人都有表演天赋,但拥有一定程度表演天赋的人的数量,远高于具有其他天赋——如智商、运动、经营等——的人的数量。很多具有表演天赋的人,借助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呈现在了世界的舞台之上。人们突然发现,哦,原来明星不是非得最会表演的人才能当!一方面,更多具有表演天赋的人把更好的演出带给世界;另一方面,更多的人挤破头想借助“流量”分一杯羹——毕竟,杰出的表演才华并非成为名演员的充要条件,大家都看到了其中的机遇。

人们也发现,做生意的门槛比想象中要高很多。许多人(我)眼红九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下海”、“先吃螃蟹”的人扬名立万,总觉得自己要是有类似的机遇也能驰骋商海,日进斗金。当移动互联网极大地拉平传统做生意借助的“信息差”以后,在“淘宝”、“拼多多”模式成功颠覆传统商业模式后,做生意再也不是当年那样,“去深圳批发一麻袋BB机”就能赚的人生第一桶金的、低吸高抛信息差的模式了。喜闻乐见地、脊背发凉地看到,随着一场疫情退去,生意场上,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在传统意义上,当明星和当老板都算是风险高,收益高的代表性职业。“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只有一部《哈姆雷特》流传至今,通向演艺明星的道路可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商海沉浮,九死一生,中关村科贸(海开)不知道搬空了多少层办公室,才出现了一家京东商城。比起按部就班的工薪职业,它们的风险不可谓不高。当然,回报来讲,工薪职业也难以望其项背。

随着时代的发展,风险与机遇也在不断变化。如上面所说的例子,短视频技术的诞生降低了演员的门槛;网商模式的诞生提高了传统小作坊式生意的存活条件。因此,许多过去的成功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于当下;只有紧跟潮流,才可能在一波又一波的巨浪滔天中发现乘风破浪的机遇。


说了这么多,回到自己的问题上来。我,该做些什么?

寻常安慰性的勉励说,倘若一个人能够在岁月中磨砺出优良品质,如坚韧、正直、诚信、可靠,那他便有更大的可能取得成功。对我来讲,现在的年纪对这样的“鸡汤”已不太感冒。我更想学到的是一种模式,一种付出与我现在同等或稍高的劳动的前提下,拥有更高收益期望的机遇。“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该向谁问路,如何问出这个问题呢?

站在Costco的出口处,我在想。从出口走出来的每一个成年人。他家庭年收入7万美元。她家庭年收入也是7万美元。他,她,他们,她们,个十成百上千。

如果我问每一个人,他/她们一定会对于自己理想中的成功之路,做出千变万化的诠释:我如何奋斗半生,过上如今优渥的中产生活,一边说着嘴角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我便会迷失在无穷无尽的有趣的人生故事中,却也是无休止的嘈杂的信息海洋。

彼时彼刻,我更想对着Costco本身高呼,你是如何从无到有建立起如今的商业帝国,才能容纳下无数百姓的一生?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 Blowin’ in the Wind

可是,我想结识的“Costco”们,你们在哪里呢?

Chen Ting

Chen Ting

The page aimed to exhibit activities & achievements during Ting's undergraduate & graduate period. Meanwhile, other aspects such as lifestyles, literary work, travel notes, etc. would interweave in the narration.

Leave a Comment

Disqus might be GFW-ed. Exc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