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 4+1

4+2 → 4+1

轮子,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发明之一 —— 我

起因

4+2汽车与自行车

一直以来,我在美国走街串巷拍照的事业有一个很大的难题:走不动道儿。

别误会,我的脚力还可以。天气合适的日子,走走停停十五公里平路,一天下来我还是能够从容应对。但是美国的大城市,尤以洛杉矶为代表的“摊大饼”式的城市规划实在令我力不从心。

拿洛杉矶的几个著名地点举例:圣莫尼卡海滩到威尼斯,长长的海滩,点缀着富有特色的街道。如果从码头走到威尼斯水道再走回来,一天的脚力基本就歇菜了;比弗利山庄,从罗迪欧大道走到社区标志门口,随便进去走走看几个豪宅,就得十多公里,更别说Playboy Mansion。因此,在美国许多大城市,都有双层敞篷城市观光车,带着你走马观花看看各处景点。坐观光车的最大的问题:没法随时停车,必须跟随行程安排。这不仅非常挑战抓拍技术,也使人很难慢下来静静领略自己感兴趣的风光。

这个问题的初步解法是自己开车。有车以后,距离不再是问题,我可以上午去RPV,中午去托伦斯,下午去帕萨迪纳,而不必受缓慢的公共交通的限制。像如今在东部靠近沙漠的地区,开车基本已经解决了行动问题。想去哪儿看看,开车过去停着看就行。但是在洛杉矶和海边的这些城市,开车有几大困难:堵车、路边停车难、停车场收费、目标大、油价高企。

堵车。比如圣莫尼卡码头和镇中心那块儿,基本每次去看每次都是堵得水泄不通。红绿灯众多,人流密集,开车实在是困难;

停车。乡下,雷德兰兹几乎没有不能随便把车往马路边一扔就走的地方;而洛杉矶城里,好多路本来就窄,还是双车道,马路牙子大片大片的红色禁停。放眼看去,所有能停车的位置都停着车。就必须得找个专门的停车场把车停下。一般停车的地方,要么限制必须消费才能限时停车,要么咪表交钱,要么一次性付十刀以上不限时停车。再比如洛杉矶火车站附近,尽管不远的唐人街和skid row都能路边停车,但实在是不敢把车停在路边,一不小心玻璃就没了。停在车站里,就只得乖乖交钱。

南加州的油价自不必说,开汽车还是有点肉疼的。

最难办的问题在于,把车停在一个地方然后下来拍照,这种行为在美国有点引人侧目。美国人潜意识里的“领地意识”很强,看到什么不寻常的事情都很警惕。不止一次我远远地拍照,结果被看到后,人家走过来质问我在干什么。解释完结果有好有坏,但拍个照还要被人问这问那的感觉,很烦,很不爽。因此,我总结出一些期望中的更优解的关键:省油;保持“流动性”,而不要停车拉手刹拍照松手刹油门;不用花钱停车;速度适中不要能上高速,这样才能达到“走街串巷”的效果。

在一年之前,这个问题其实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当时开索思诺的途观,日常操作就是后座放倒,把钢架自行车塞在车厢里。停好车后骑车转悠,所谓“4+2”的出行方式。通过这种出行方式,我已经转了不少地方。比弗利社区、日落大道、马里布、RPV等等。如果不是换了现在的车,我大概很久都会用4+2的模式来实现到处转悠的目的。尽管如此,自行车也有一些不足:比较费劲,尤其是在上下坡的时候;遇到好的画面难以及时停车,或者停车以后已经错过了最好的角度,只能凑合拍一张以补救;占空间,虽然SUV能放下,但放了自行车最多就只能坐两人了。

自从买了自己的车后,重新解决这个问题的需求愈发地迫切起来。有时候甚至想想,干脆花几千块买个破二手SUV专门4+2用算了。但是那样也有点太thug了吧。我还是一个要点儿脸的拍摄者。🫣

重拾

Ninebot Air

再次考虑“4+2”问题时,第一反应是电动滑板车。作为一个相对成熟的产品形态,电动滑板车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滑板车在自行车道上行驶时,人们不会感到奇怪,而是把它当做一件常见的交通工具来看待。况且,在美国,众多出行企业已经在马路上投放了成千上万的共享滑板车。有一次我在洛杉矶试骑了Lyft旗下的滑板车,行驶起来毫无困难,速度也很快。唯一的问题就是太贵了。骑了大概五六公里就花了一次打车的钱还多,算起来还不如等车打车方便,仅存路线自由的优势。

上网查滑板车,一下子就有两大难题把我难住了:续航里程虚标;折叠后尺寸大小。

美国最流行的Segway电动车,也就是国内小米九号的贴牌产品,不仅价格比国内官方贵接近一倍,而且用户对其续航里程也是褒贬不一。基础款ES2续航里程只有二十公里以内,附加电池的ES3、ES4里程稍好,但尺寸和重量都增加了。其他杂牌滑板车,质量和价格更远远比不上国内的竞品。

更大的问题是尺寸。Boxster的后备箱比我想象得还要浅,Costco的家庭装卫生纸都放不下。后备箱底面最宽处大约105厘米,另一边宽50厘米左右,而进深哪怕是最靠近车座的地方,也不过40厘米。研究了所有的九号电动车型号后我非常失望:仅有一个Ninebot Air能够极其勉强地符合这个尺寸,其它的型号都得是儿童电动滑板车了。而Air的最大问题在于续航:标称12千米,据用户实测只有8千米左右。体积再小,重量再轻,走半道儿搁路上了也是白瞎。

放车座?想的是到时候可以俩人坐车,一个人开车一个人骑车,互相拍。

因此,电动滑板车无奈地被第一个排除掉。

有人该问了,不是还有前备箱吗?与后备箱的又宽又浅相反,前备箱是又窄又深。最宽处只有70厘米,最深60厘米。就算沿体对角线,滑板车一样还是放不下。说白了,跑车不是拉货用的,行李箱的设计主要还是以短途旅行和软包为考量。就算是911,最多也只能在后排比较费劲地塞一个高尔夫球包。

大半夜的,拿着卷尺量了半天,我意识到,必须得转换思路。长条形状的交通工具被排除了,视线转向方块儿形状。首先想到的是类似于Brompton的小折叠车。一查,果然能够放下。但是折叠车实在是太没意思了,不仅公路车有的问题和缺点它全有,还显得十分凑合。本来我还想看看折叠电动自行车,但一个念头闪过:既然都决定电动车了,为什么不看看Segway呢?🤨

寻觅

Segway

对于平衡车的了解始于赛格威,相信许多人都一样。二十多年前当Segway横空出世,一群身形健硕的美国保镖警察骑平衡车的宣传照还历历在目。一时间,它成为了美国“黑科技”的缩影之一。许多年过后,“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出现了层出不穷的解法,但在美国,四个轱辘的还是占据了绝对的领先地位。

时过境迁,尽管有所耳闻赛格威被小米九号收购,但当来到官网,发现其旗下所有产品全是Ninebot贴牌儿时,自己不知该感到骄傲还是遗憾。古往今来,人们并不缺乏想象力。但从一个改变世界的想法,变成真正改变世界的产品,个中不知要经历多少艰险。无数的灵光一闪,不过是昙花一现。

从轱辘多的往少了想,先想到的自然是《回到未来》中”hoverboard”的现实版本:电动滑板。

中学时期听说了“张朝阳在天安门玩儿滑板”的轶闻,便跟风买了个双翘。玩儿了一玩发觉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速度稍微一快,动作就要变形。而且我也不喜欢穿满护具的感觉。更何况,滑板的四个轮子实在太小,美国的路况说不定过个pothole一下就托底断桥。立马直接排除。

电动三轮车不存在尺寸小的。

两轮的种类一下就多了起来。除了前文提到的电动滑板车、电动折叠车以外,还有平衡车、平衡风火轮、双轮滑板等等。但是在调研两轮电动车尤其是平衡车时,有一篇文章提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左右式两轮车的轴向稳定性存在先天性缺陷。很好理解,比如平衡车过减速带的场景。如果左车轮先压上斜坡,人的重心会向右倾斜,就会导致车右转。而为了通过斜坡,实际上需要人的重心左移,来把右轮带上斜坡。想到这里,一个从未考虑过的答案不言自明:只有一个轮子,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1

Mike Adams

这简直太奇怪了!当我第一次向很多人问到电动独轮车的时候,大家都有点丈二摸不着头脑。一个轮子?靠谱吗?这玩意靠啥来控制?刹得住吗?

但随着我调研愈发深入,独轮车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令人信服:最少的机械结构保证了结构稳定性;重心极低,和轮子轴心平齐;轮径普遍较大,小的障碍不影响安全性;续航和速度远超多个轮子的电动车;控制算法说了算。

独轮车最常见的两种:轮径小轮胎宽;轮径大轮胎窄。前者适合低速,后者适合高速。而“常规”的电动独轮车在美国有一个专门且小众的代名词:EUC(Electric unicycle)。钻进这个“兔子洞”以后才发现别有洞天,原来美国还有一小撮年轻人在玩这么奇怪的玩意儿!市面上的四大厂商:比高德(Begode/Gotway)、乐行天下(Inmotion)、金丛(King Song)、广州老兵智能科技(Veteran)竟然全被中国垄断!发掘至此,我不禁感叹:中国的消费电子科技终于有了列强的意味!全世界,只有中国,才能生产出如此荒诞不经却又运转精良的产品。

在公司群问问,没想到真让我问对了人。同楼层的一位同事是个电动独轮车发烧友,给我回复了一堆一堆有用的信息。他现在骑的是金丛的上一代旗舰产品KS-S18,机械减震器,极速50公里,续航100千米。事不宜迟,约他出来见识一番。

一个42℃酷热的沙漠午后,让我大开眼界的一幕。全副武装的“摩托车手”仿佛踩着风火轮,唰地从我的眼前飞过。简直酷毙了哦,我想。跟他详细地聊了聊EUC的里里外外,看他表演倒骑、小半径转弯、跳马路牙子、急刹车。他说,it’s a super versatile device,尽管学习曲线很陡。他已经骑了两三年了,但前几天跑山的时候还是摔了个四仰八叉。临到了,他说,EUC入门的最高门槛在于,你不练着骑永远不会,你不买很难练,你不会很难下决心买。只有决定想玩儿这个,才能艰难地入门,才能最终收获极大的乐趣。听得我又惊又惧,频频咋舌。

调查时,我了解到EUC常见14、16、18寸轮胎,尺寸越大一般意味着型号的性能和续航越长。Ninebot同样有几款独轮车产品,但最后一款在2019年就停更了,整个产品线现已几乎被抛弃。我本想着买个“大品牌”残值率高,这下倒好,这种产品就没有听说过名字的大品牌,都是高端小众牌子独占的领域。他给我推荐:要么就一步到位来个带避震的,要么就买个入门款试水,成本也不太高。说实话,我害怕摔车,但也挺心动的。试了试他的金丛车子,很重,掌控不了的感觉,怕摔坏了就没有试骑。但当脚第一次踏上去,感受到电机与算法在配合你身体一起行动的感觉,真的很奇妙!无法形容的奇特感觉。

当时几乎已经查好了,如果有想入坑的朋友可以直接选择——

乐行天下V8F

这个型号是当下(2022年)最均衡的普通级别车。通过它学会后转手,保值率应该也不错。当然,价格也是相当出乎意料。抛开官方代理不提,国内渠道价几乎也要4000元左右。确实没想到这么个小玩意要好几千块,不过比起美国市场价格动辄+50%的溢价而言,已经算便宜不少了。

独轮摩托

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了解,看了很多YouTube视频。EUC上手着实不简单,骑手也像摩托车手一样,皮夹克皮手套牛仔裤,戴着全盔,穿戴得严严实实。虽然EUC的尺寸是我理想中样子,但是一想每次骑都要戴全盔,还是和预期有些差距。

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人给独轮车安装了坐垫和拉杆。拉杆方便拉着车上下地铁、斜坡等等,而座椅则是长途骑手的常见配置。有些人甚至骑着独轮车318进藏呢!不禁又让我对这种车多了一份信心。

既然有了座椅,为什么没有扶手呢?让爹帮我拼多多一搜,好家伙!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光是独轮平衡车,竟有千奇百怪各种模样。其中排名前列的一款产品关键词叫“独轮摩托”。带车把,带座位,除了是一个轮子外,几乎和骑摩托车的姿势相当。

换了关键词再搜,终于找到了。当我看到这款名为“爱嘿”的产品时,我知道这回有戏了。从宣传照上看,其尺寸明显比其他竞品小一圈,整体设计语言也流畅,一看就不是山寨厂家七拼八凑出来的,至少是自己开模的产品。车把可拆卸,座位下有转向机构,还有油门刹车。可惜的是,搜遍全网,除了一家挂羊头卖狗肉、名为“九洲鹰”的淘宝店外,没有任何官方的信息。连宣传图片里的官网地址都无法访问。有点儿山寨啊……

好在搜索能力没有退化。几番周折后联系到了厂家的客服主管。问了一大堆问题,她都一一为我耐心解答。了解到了很多网上查不到的重要信息:

  • 官网确实关闭了,厂家主要做代销和外贸,产品还在正常迭代当中
  • 第三代(G3)大概是2021年年底出货的,速度和续航双提升,达到25千米每小时和50千米
  • 13寸真空胎,车重22千克

甚至,她还帮我直接出了CAD尺寸图。再一次对着前备箱量了半天,嗨呀,这尺寸咋就这么严丝合缝呢?以设计图纸上精确的数值比较,每个方向余量最多五厘米。到底能不能放下呢?我撇嘴咋舌捏鼻子抓耳挠腮,想着实在不行就放在车座上呗。

尽管看不到实物,我还是决定,冒这次险,做(或许是南加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漂洋过海来看你

提货

为买这台车,我攒了好几天的积蓄。据我了解到的信息,这款产品的第一代(G1),也就是15公里速度、25公里续航的款式,2017年刚开卖时,给国外进货的报价是450美元一台。而现在在淘宝上唯一一家代理,最新款售价是六千多人民币。我寻思,就算是电机和电池更新了,开模的成本总不会上涨吧。考虑到18650的价格,我还是不太能够接受新款的零售价。在我心里,大多消费品都有个以成本估算的预期价格——如果超出太多,我就有点不愿意掏钱。

问了客服经理,她说可以物流直接从中国送到美国家门口,但是费用就比较感人了。思来想去,既然已经决定冒险,不如把赌注开高一点。下载闲鱼,买定离手。询问海运,发现他们并不限制发货地或者商品种类,只不过电池产品需要走特货渠道。一通操作下来,一台比零售价低几千元的二手独轮摩托,踏上了跨过半个地球、穿越太平洋的旅程。

等啊等,等得都快忘记下单时间了。期间经历了数不清的满手水泡的周末,弄得人无精打采垂头丧气。终于等到你!在南加州圣安娜焚风到来前夕噼里啪啦的暴雨前夕,我骑上了心爱的小摩托。


所以,这么多废话只是个预告吗?别着急,精彩马上回来~ 😘

keywords

  • 从两轮到一轮:手扶拖拉机的市场定位
  • 前备箱之劫
  • 首摔
  • 我是胖虎,我是孩子王
  • RPV & EUC
  • 论街头摄影到底要多少设备
  • 合规

  • 电动独轮车 EUC aihi unicycle pegasiix
  • aihi self balancing vehicle
  • 爱嘿科技 爱嘿电动车 独轮摩托
  • Boxster frunk scooter
  • 九洲鹰

et…

  • https://www.reddit.com/r/ElectricUnicycle/
  • https://www.reddit.com/r/onewheel/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IJwsybRrD2DKEJXljxLA
  • https://forum.electricunicycle.org/
  • http://www.kswheel.cn/
  • https://www.imscv.com/
  • http://www.begode.com/
  • https://www.segway.com/consumers
Chen Ting

Chen Ting

The page aimed to exhibit activities & achievements during Ting's undergraduate & graduate period. Meanwhile, other aspects such as lifestyles, literary work, travel notes, etc. would interweave in the narration.

Leave a Comment

Disqus might be GFW-ed. Exc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