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辆车

第二辆车

引:车魂

搞不清楚到底是柏拉图、笛卡尔,还是伏尔泰提出的这个问题。但反正在从科罗纳多I-5回家蒸甜虾的路上,狗哥突然重提这个问题:

世上灵魂的总数,是确定的吗?

地球生生不息四十亿年,无数的生命诞生又逝去。如果灵魂的数量是固定的,那么每朵灵魂,一定可以追溯至前世今生?如果灵魂的数量随着时间前进而增加,那么新的灵魂,又是谁创造的呢?

显然他并没有明确地问到这个问题,但我还是听出其中几分形而上学的意味。他的原话其实在我们讨论车时被提及。看着路上满街黑、白、银、灰的小汽车,林舒宇感叹,为什么马路上的车都这么相似,没什么特点,很无聊。“那什么车有特点呢?”——一提到“汽车”,就能想到的那些经典车型。“比如?”

“甲壳虫”;

“迷你”;

“福特T”;

“保时捷911”。

我俩分别脱口而出那些最能代表“汽车”在人们心目中形象的车型。那些穿越历史,自始至终没有改变最初设计理念heritage的汽车。这些车似乎是所有汽车的“母体”,是人类对于四轮交通工具的初始理解。许多年后,你还能在无数各色车型上,看到这些“本初汽车”的影子。一个完整的原始灵魂,分裂出许多新的冲淡的灵魂,冲淡的灵魂再冲淡成新的灵魂。“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最终,路上的车都演化成了特斯拉型号三和卡罗拉的样子。

人们坐在四轮屏幕影音厢里,令信息充斥所有感官直到大脑的接受极限。

或许这就是车的终极热寂。


第二辆车

说来也怪,自从2022年买了自己的第一辆车,22、23、24这几年,每年一直有几个月,至少有两辆车可以开。22年是途观和黄车,23年有了Altima,24年8月六千刀送走Altima以后立马发现了一个问题:没办法拉货了。

我爹锐评,你是干啥地,天天想拉货?

刚买黄车时,绞尽脑汁研究出了4+1的解决方案,也让我光荣地成为了1234轮自転车驾驶员。独轮车拍照好使,可是通勤鸡肋。只有专门出去玩、且去的地方有平缓的自行车步道时,独轮车才能大出风头。日常还是需要一个能够随便开开的车,来满足拉货、载人、随便糟践不心疼的需求。(虽然嘴上这么说,糟践东西还是会心疼)

因为途观是我的第〇辆车,黄车是第一辆车,那么名正言顺地,现在买的车,恰好该是自己的“第二辆车”。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第二辆车”的需求逐渐产生。美国最夸张,我曾经见过一个房子门口停7辆车的离谱铺张场面;国内也不遑多让,随着电动车的快速发展,对“电动车通勤、油车出远门”的搭配的需求油然而生。虽然我的单身生活过得比较艰苦朴素,但是该满足的需求还是得满足。趁着在村里停车不要钱,保险也便宜,便希望还是维持一人两车的状态。这样应场合不同,可以开不同的车,以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与第一辆车的看车选车目标不同,这次我的标准更实用,预算也更理性。

  • 7000刀预算,最多加到7500
  • 能拉自行车4+2
  • 能拉货,至少拉两人加29寸行李箱
  • 省油或者高通过性二选一
  • 最好有些现代科技,比如自动启停、CarPlay、倒车影像
  • 在此基础上,尺寸越小越好

起因

公司群里越野卡车

开始看第二辆车的契机,源于公司群里一位已经离职的香港仔留下的卖车信息。我本来没有再买一辆车的打算,只是稍稍感觉到天气冷后,天天开敞篷保时捷不太方便。看到这条消息,脑子突然开始转动:诶,要是再来一辆车,跟上半年似的,很多问题不都解决了吗?

另一个因素是之前相亲遇到的一些情况。住在圣安娜的无锡姐云淡风轻地提了一句:“尔湾的朋友前些天开着赛博卡车出去越野了,还挺好玩儿的”。人家漫不经心的一句话,我听了还真往心里去:怎么人家尔湾人不用工作天天玩儿还有钱花?为什么我都老大不小了,还没开过卡车出去越野?开卡车越野,要不要今年尝试一下?……思路逐渐从相亲飞到车上来。毕竟,和女生在一起的快乐是短暂的,但是6.2V8的快乐,是烧完一箱油再加一箱油,可以永续的。

Andy问我,你想看啥样的越野车?切诺基?牧马人?猛禽?帕杰罗?吉姆尼?

和许多人不同,我对越野的向往,其实更偏向拉力。达喀尔自不必多提,这种恶劣条件下表现最牛的车,并非什么吉普或者牧马人,而是MAN卡车、保时捷959和奥迪Quattro、柴油依维柯货车、Baja1000的美国改装皮卡。我很不喜欢那种在城里嘎嘎烧油的、擦得锃光瓦亮的“城市越野”车,或者在“好汉坡”上挂着低速挡慢慢磨、爬陡坡的“硬派越野”车——总觉得它们很痿、很软蛋;更喜欢那种油门踩到底,冲上沙丘,根本不用考虑底盘的特种车辆。所以第一次看到这个广告时还有点心动的:两门、短斗、后驱、皮卡——这不就是在硬沙地,把油门踩到底的最佳选项?

因为对自己开手动挡的技术没自信,便叫上腾旭去一起看车。又是两年多没开手动挡,这次倒是没有熄火,可油离配合稍显生疏。慢悠悠开着卡车来到马路上,一挂二档,哎呀妈呀,这破离合的咬合点根本拿不准嘞。给油,速度上不去;猛给油,光是吵吵却加不起速。一个破四缸的老皮卡,除了喇叭不响,其他哪儿都响。加油口zip tie拴着、车里电缆乱成一遭、车尾灯的万能胶已经脱胶,嘀哩咣啷随着减震乱咣。旭哥试驾完破卡车,再开他的“蓝法”思域SI,连连称赞:原来思域的离合手波,竟如丝般顺滑。

一盆冷水泼在我的头上:这破卡车白给我我都不开,还敢卖九千。上网一查,2005年左右的旧卡车,只要稍微看着像样点儿的,都要一万刀以上。不至于吧!记得之前看U-Haul的fleet卡车window sticker,不过两万多刀。这二十多年车龄、里程十万多的卡车,还能卖一万刀?!

美国人对于大卡车大SUV的执念所造就的畸形市场,实在理解不能。

转折

7000块,这么点儿钱,很难给我办事儿啊。既然卡车超出我的预算,那么重新审视排序需求。

  • 最高需求:能拉自行车。很多次朋友邀约出去骑车,因为黄车没法拉自行车,所以只得作罢,不是很开心。况且,加州适合骑车的温和的雨季已经到来,再不去骑车,又要等明年了。
  • 次要需求:省油。黄车虽然好开,代价是最高只能开到23mpg的大油耗子。进城相亲,无论是洛杉矶、尔湾、还是圣迭戈,能省则省,来回一趟油钱少说能省十刀呢。
  • 其他需求:车小好侧方停车、能拉多个人去聚餐、比较舒适别费腰……
  • bottom line:不能要布座椅

一般车只要不是很离谱,装一辆自行车还是很轻松。说到省油,首先联想到的自然是日韩车。但美国畸形的二手车市场,2008年款、16年车龄七万英里的思域,还要卖到八千刀。8000刀!看到这样的市场我不禁想笑,逗我呢!汽车行业洗牌,美国恐成最大输家。

转变思路,看看便宜的私人二手车,哪些车型是最流行的。打开craigslist,按照价格从低到高排序,结果令我意想不到:三千块钱价位的破车里面,迷你占据了绝对多数!这里埋个伏笔,后面再说缘故。

最开始我并没考虑迷你。黄车已经够小了,再来个迷你也不管事儿啊。把选择范围缩小到小型掀背车以后,主要考虑了如下几个选项:飞度、福克斯、普锐斯、Soul、Veloster、马三、高尔夫。

这些车主要分成几类:日韩车在预算区间里的选项,不是最低配就是里程超高。虽然这些车里程高不算大问题,可想着自己花好几千买一个跑了二十万公里的破车,还是有些接受不了——毕竟,这种低端油车,在国内根本不值钱。之前和朋友们聊,一直觉得福克斯ST和RS是很有意思的“男孩儿车”。可是真正看看摸摸福克斯的内饰,又觉得很廉价。灵机一动,要不再看看老途观?搜了一圈发现,里程十三四万的二代途观,六七千买居然有点勉强。

便宜的二手车,选择就这么少吗?

其中还有个小插曲,正在看车的那几周,网上突然爆出现代IONIQ 5电车1300刀开一年的隐藏优惠。网上撸卡男们,脑力过剩,琢磨长租配置器如何能卡bug把价格降下来,结果发现长租13个月,领商家的竞争品牌补助,再领政府的7500刀电动车补助,竟能让这款车以一千出头的价格长租一年,商家还有得赚。消息不胫而走,短短一个周末,整个南加华人区的现代电动车,被撸卡男们风卷残云、如菜市场抢打折菜般席卷一空,连个试驾车都没剩。

再看迷你

除了预算限制以外,在和Andy哥任硕健身闲聊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还是不能接受布座椅的车。除了最初的斯柯达以外,近二十年里,还没有坐过布座椅,所以实在不太习惯。

同时,我又对小车情有独钟。因为自己的侧方停车技术很垃圾,黄车又没有倒车影像,每次进城时都心里发怵:又要“侧方停车大挑战”了。所以,我就希望在车能装下自行车的前提下,尽量越小越好。这样风阻小、车重轻,与之而来的是更方便的操作和更得心应手的驾驶感。

最后,塑料内饰不能太难看。其实对我而言,Andy的08年思域内饰就还不错。像S2000、RX7、NB Miata这种风格的日本车内饰,其实我并不是不能接受——虽然都是塑料,但设计合理,看着不乱。包括思域,那个类似早期HUD理念设计的速度表,看着还挺酷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些年的日本车内饰,比如Altima、卡罗拉,一个钢琴黑、边框巨宽的大屏,上半拉没着没落地悬在半空,甚至空调控制都要靠触屏。配上满眼的塑料和布座椅,那叫一个难受。说到底,车的外观好看与否,是给别人看的,是自己下车后能否回头看的因素,也就是拍照好看;真正开车时,内饰设计好坏、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辆车开起来体验如何。

回想起前几天搜的迷你,不免有点好奇:以前没开过也没坐过迷你,一来觉得迷你是宝马集团的产品,又是英国车,质量一定不行;二来戴着有色眼镜,总觉得迷你是给女人开的。虽然当初和Shreya聊到这个话题,我意识到迷你的底盘技术很扎实,在欧洲都是小钢炮的定位;但心里实在没法把迷你和直男开的车扯上关系。只听说迷你的设计“圆咕隆咚”的;而我,恰巧又偏爱使用曲线多于棱角的汽车设计。

毕竟,坊间谣传,高迪曾经说过

La línea recta pertenece al hombre, la línea curva, a Dios

看看圣家堂、米拉之家,此言不虚。

稍稍研究了一番发现,迷你之所以便宜,是因为第二代迷你存在诸多设计缺陷,和潜在的发动机大修风险。

宝马集团接手后,从2000年到2007年生产的第一代迷你,只有两门四座一种尺寸,所以不考虑;2008年至2016年的第二代迷你,引入了“乡下人”Countryman,和“俱乐部人”Clubman两个尺寸稍大的型号,但二者皆有不胜枚举的小毛病。考虑到这些车车龄少说也有十年了,买来感觉就是money pit,修车花老鼻子钱了。保养老车的花销我已经体验了三年,对于保时捷来说还算合理;但如果花这么多钱保养一辆不怎么值钱的代步车,那就不划算了。

同时,第一代和第二代迷你的内饰,可以说有个性、有特点,但不能算有档次、有设计。宝马设计新迷你时,保留了老迷你把圆形刻度仪表盘放在中心的设计。但由于使用的塑料质感不怎么好,这种设计的第一代第二代迷你,内饰一眼看上去就有年头了,所谓didn’t age very well。不像997这一代内饰,虽然看上去比较传统,但合理而精确,乃超越时代的审美。

再次了解迷你的过程中,我得知,从2014年开始生产的第三代迷你,由于被宝马集团全盘接管生产线,部件、品控、设计、质量,都有显著的提升。而更可贵的是,第三代迷你新出了“四门版两门”迷你——即基于标准两门Mini Cooper车型稍稍拉长的、提升后排空间和实用性的新车型。这不正是我要找的“能装下自行车的前提下,能有多小有多小”的车的最佳答案吗?心中的天平一下子就偏向了迷你这个品牌。

随着了解的深入,第三代迷你F54-F57车型的优点越来越吸引我:人体工学手动座椅、带腰部支撑;带中控显示屏,能连蓝牙能插AUX能后期装CarPlay;内饰设计经典、合理、趣味横生;发动机可靠性高,省油;四门四人能装下自行车,车又不至于很大,车重不到三千磅。车是不错的车,但查了查KBB估价,心又凉了一半:正常该年款的车,中间价还在10000刀左右,超预算了。

咋办?

图拉丁

买车想捡漏,还真不是不可能。经过十天狂刷craigslist,还真让我碰到一台第三代四门迷你,里程低、选配高、价格合理。本着古早“图吧垃圾佬”之“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捡漏心理,我在几乎没有这辆车太多信息的情况下,决定驱车两小时近170公里,去圣迭戈的埃尔卡洪去现场看车。


捡漏

2024年10月25日,趁着周五下午班上没啥事儿,我便早早游完泳、吃完麦香鱼,开着黄车一路来到了圣迭戈。

之前和挂出这辆车的车主聊,她的回复不是很积极。我让她帮忙拍几张照片,她也不会拍、懒得拍。凭借仅有的几张照片中的有限信息,我推断这是一台车况不错的、动力低配内饰高配的第三代迷你——正合我意!动力低配意味着省油,内饰高配意味着通勤心情愉悦,就跟国内波尔多红的2.0T博克斯特一样,“美女精品二手车”。

要来车架号,花一块钱上Carfax一查历史,嘿!正经CPO出身的第一任长租车主,老阿姨是第二任车主。每年平均7000英里,真的算开得少了。拿着网上打印的检查清单一项项核对,除了玻璃水壶一滴都没有了以外,其他部件全部运转良好。左前轮轮毂换成了非原厂轮毂,我试探性地问,她说之前压到大石头轮毂压裂了只好换掉。也算合理。

几乎是检查完车况的当时,我就决定,这车可以买。冲动了、上头了,冷静下来,钱还没取。我本想直接拿上车子的所有权证名title,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车主老夫妻不放心,还是决定找专人来帮忙见证,我便恭敬不如从命,开着新车来到AAA办理手续。人在冲动时,容易无法理性思考,容易忘事儿。开着新车,我把自己东西全放在自己车里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到了AAA准备过户了,一摸兜发现,钱包在哪儿?汗刷就下来了。

好在“身手钥钱”里手机还在身边。苹果支付了税费,肉疼交了好些手续费后,这title算是搞定了。赶忙回去取钱包,再去取现金。您猜怎么着,嗬!五点十五分,银行关门儿了。银行关门儿不要紧,这不是还有ATM吗?您猜怎么着——ATM每天取现上限:2,018美元。

这对老夫妻也挺有意思。老头儿Michael是个白胡子白发的小老头,约莫六十岁左右。老婆儿Alma是个墨西哥女的,黢黑又壮。试驾时只有老头跟我一起,他生活里完全没见过中国人,对我很好奇,问这问那的。

我问他,你怎么就让你老婆便宜把这车卖了呢?他委屈吧啦地说,我跟她商量了,她不听不听。我说,“你上网上查查,这车能卖多少钱”,她不查,就在车后玻璃贴个“卖车,6000”的广告,也没人来问。街里街坊一堆车,谁来买她车呀?网上也不是没人问,好多人上来就青龙偃月刀,她就不乐意,不搭茬儿。我说,你哪怕把价格写贵点儿,让人上来砍砍价,商量商量,不就皆大欢喜?她偏不,非得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验车时Alma跟我说,我年轻时候啊,特喜欢Mini Cooper的可爱外型。后来也买得起了,上班这些年也开了很久了,满足啦。成年以后最喜欢的车是4Runner,你瞧——指着马路边停着的白色大卡车跟我说,现在这个梦想也实现了,天天开4Runner上班,所以这小迷你也就用不到了。我心说,您之前开四米的车,现在开五米的车,也真能开得惯。

没钱,咋办呢?Michael开始打退堂鼓,什么要不你下次再来吧,什么要不咱们撤回交易。Alma一听,吼了他几句,他就不敢插话了。嘿,妻管严!Alma大手一挥,明天,早上,你来找我姐,mi hermana,她不咋会说英语。你就给她现金,她给你钥匙,完事儿?

百元大钞

成,一言为定!Muchas Gracias!

就这样,我拥有了第二辆车。

后续

车买了,咋开回来?

我甚至还真的认真提前查了一下“Boxster towing capacity”,查到的结果都是别的车要拖Boxster需要多少towing capacity——没有人疯到会用保时捷去拖其他车。我倒~~🙃

第二天央求狗哥帮忙凑齐现金,取回小黑车,只好先在Convoy的路边免费街趴。跟狗哥说好,要是这周末不相亲,那就下周末再来取。至于怎么来,我再想办法。

谷歌地图显示,从雷德兰兹到圣迭戈,有一班50美元的大巴,每天发车。50美元,想想有点儿肉疼。有没更便宜的方案?一搜Rome2Rio,发现FlixBus只要27,但是手续费要5刀。还是有点肉疼。上reddit搜,how to save on FlixBus,挂逼背包客提供线索:你去汇率便宜手续费低的国家官网买票。

👋大手一挥,26刀成功全款付清入手德语大巴票一张,就是这么豪气!😎

周五的大巴上,净是UCR放学回家的学生。一路瞑瞑昧昧困到圣迭戈,见过林舒宇的新女友,聊了许多关于相亲的困惑,再见Nijiya,可惜不再有她。

第二天去鱼市、现买现做的甜虾和海鲈鱼,好吃没得说。和狗哥晗哥走了徒步毕业后的第一爬,竟意外地满足。Palomar山里气象万千,犹如英伦的气候。开着小黑车🚗离开圣迭戈。

排除许多偏见,这辆车实在又是一辆很有趣的车,很多设计令我会心一笑,和保时捷的有趣不尽相同。

关于小黑迷你的一些细节,等以后再写吧!

有惊无险装下自行车


咱还是说,第一辆车对于一个男生很重要,一定不能做出错的选择!买了第二辆车,心中虽然还有那么几分兴奋,激动,但远不如第一辆车时那种寝食难安、辗转反侧、“含在嘴里怕化了”的爱惜之情。也不再有期待蓝天白云、天朗气清、清晨开篷出去“飙车”的中二少年感。(看着刘岩群买了双R,戴着酷酷的头盔拧油门,仿佛看到了处于法国世界线上的比利牛斯的我)

第一辆车,代表了你我对于未来浪漫的展望;第二辆车,则是审慎现实后做出的理智的补遗。

孰轻孰重,自不必多言。

Chen Ting

Chen Ting

The page aimed to exhibit activities & achievements during Ting's undergraduate & graduate period. Meanwhile, other aspects such as lifestyles, literary work, travel notes, etc. would interweave in the narration.

Leave a Comment

Disqus might be GFW-ed. Exc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