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Review - Uncertainty unfolded - Traveling
出游
2018年,为了调整心态,充分利用空出来的半年时间,我既没有找实习,也没有狂补LeetCode,而是做了一些之前想做的事情。多陪陪父母,继续学习不同的语言,写小的程序来锻炼自己的代码能力等等。父亲60岁的一大愿望就是趁着尚有余力进藏旅行。最后规划了四川西部和重庆的旅行,他非常满意。
下半年回学校之前,我考虑过几个目的地。曾经有一个计划是在出国的这段时间里走遍“五个好朋友”如今各自所在的学校。圣迭戈分校已经去过,安娜堡暂时不着急,因此多伦多大学与布兰迪斯学院便提上了日程。
既然去了布兰迪斯,哈佛MIT走一遭是必不可少的。赶在邹宗仁毕业前最后的机会,当了一天哈佛学生。这样的经历我想多年以后提起来一定是非常有趣的!
川西之旅
川渝印象 - 1(GFW)
要是认真记录这次近两周的旅行的话,恐怕整篇总结的篇幅都不够写。人生中第一次深入祖国西南腹地,才发现原来大地神州竟有如此别样的景致。或许,只能从细微处入手,读者或能见微知著。
旅程
很久没有做过超过一天的绿皮车了。为了节约成本,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欣赏一路上的风景,我们搭乘K817次列车慢悠悠地开进了四川。西南地区虽然在近些年逐渐接入全国高铁网络,但直到当时,绿皮车仍旧是重要的交通与通勤方式之一。下了火车,来到成都站,仿佛一下回到了旧时光——车站里扛着大包、挑着挑子、身着朴素的身影行色匆匆;候车室与站前广场厚漆的铁栅栏门饱经风霜;风尘仆仆的、磨得失去了本色的花岗岩地砖正像我记忆中的旧中国:勤劳、朴实而历久弥坚。
在四川,倘若你没有富裕到去哪儿都能坐飞机或开私家车,那么大巴小巴快车慢车是永恒的选择。随着旅游目的地的开发与经济发展,四川以及西藏境内大部分热门旅游景点周围都开辟了机场。倘若赶时间,坐着短途小飞机在四处穿行实属上乘:在云端,更能饱览横断山脉中白雪皑皑穹顶之盛况;若是渴望深度游,开着自己的车走317和318,探寻最艰险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崎岖山路则是摄影师们的最爱。我们在路上遇到了无数的土豪或是自驾出游的驴友。每个人都能讲出自己与四川特别的缘分来——毕竟,在非热门季节在四川转悠的行者,肯定都对这篇土地有着别样的情感。
我们的旅程始于成都,终于重庆。这是两座气质相似却风格迥异的都城。成都更为巴适、悠闲;重庆充满干劲儿与闯劲儿。在大巴与绿皮慢车承载的漫漫旅途中,在穿山涉水的东拉西扯中,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烟消云散。可以说,旅途中最有意思、最值得讲述的,便是每个人不同的故事。在往返稻城亚丁的旅程中,导员是个典型的康巴汉子,身材魁梧,性格爽朗直率。跟随他的讲述,一个略显神秘的藏民族变得生龙活虎。父亲爱侃,一路上自然少不了磨嘴皮子,直到旅行结束,他结识了不少五湖四海的朋友。我想,或许旅途并不仅在于终点的风景,更在于一路上心灵与心灵的交融吧。
318国道,很险也很难走。无数的进藏物资、军需补给、来往贸易、旅游资源都仰仗与这条川西直通藏地的生命线。两次赶上下雪,堵车一堵就是三四个小时。听导游讲这不过是家常便饭,要是大雪封山在车里过夜才是难耐。乍暖还寒季节,却真的遇到了骑行甚至徒步进藏的旅人,对他们的敬意油然而生。
如果说,川西的旅途多在转山,那么重庆则是一座微缩的3D迷宫景观。在重庆寥寥数日,印象最深的体验便是一天晚上逛累了想回到旅舍,眼看就在对面可高差有好几十米。转来转去从天上转到地下又回到天上,就是找不到去往对应海拔的路径。更难堪的是,无论百度地图还是高德地图,对于这座城市似乎都无能为力,听信他们的导航数次被带进死胡同。最后,还是得请教当地人给指条明路,这才累得半死走到终点。唉,真是一座令人又爱又恨的城市!
旅途中,风景自不必说。犹记得第一次看到雪山时那种由内而外的震撼与肃穆。雪山就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千万年前便在那里、千万年后仍在那里。人类,对于那冰封千年的险峰,不过是沧海一粟。自然的壮阔有时会超过人心所能容纳的极限。满眼都是巨型的景致,人的思维就会变得不同:时而觉得自己如蝼蚁般遁入伟大的虚无;时而又觉得世间的一切已完全收入心中。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所言极是。
顺带一提,整个旅途中,看到的川渝两地烟民不在少数。无论男女老少,一天三颗烟,赛过活神仙。看到比我还小的重庆高校老妹儿熟练地叼起一根烟,我不禁慨叹:世界好大,我的见识好少!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利群,让心灵去旅行!
成都
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康巴导游又接了一句“女不进藏”。这川,自然就说的是四川,也特指四川唯一而绝对的首府——成都了。说道这里,就不得不提成都与重庆的美人儿了——那是真叫漂亮!特地翻出一篇之前写了没发的文章藏在这里,回顾一下刚窥见川渝盛景时被震撼的我😂。
四川的女娃娃真是漂亮 - 20180324
走过万水千山,成都的女娃娃是我见过的最漂亮最让人心生爱怜的!之前一直以台湾的女生既有闽南的温柔,又有全国各地文化汇聚交融所造就的中气十足为心目中女朋友的典范、一直以江南的女子之温文尔雅为日后追求的目标,但来到四川,来到成都,才发现所有的幻想在真正的实力派面前不堪一击!哈,我又心猿意马了——颜值才是正义!
在以前,我总会固执而天真地想象,我想找的女朋友一定如撑着油纸伞从我紧掩的窗扉前走过,如莲花般静静地开放在我炽热的生命之中。对于家乡,对于江南女子的向往,正犹如对中华文明的渴望。负气地讲话,江浙依旧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智慧的中枢。虽说自己的生活不尽人意,但依旧希望能够坐会一个本本分分的中国人,体悟积淀千年的正统文明。
说真的,我一直以为,我们那疙瘩的女生最好了。绕着太湖一周,嘉兴、无锡、苏州、湖州……来自山水间的姑娘总是那么楚楚动人。甚至、范围再广一些,西至南京芜湖,东至上海昆山,南至杭州绍兴,总会造化钟神秀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要说北方没有漂亮姑娘?自必不可能。前几天我还在论坛上看到真正“颜值超高”的河北姑娘呢。更甭提东北女孩儿,要是漂亮起来真不是盖的。胶东半岛沿海的女生集水灵与豪放于一身,既会卖萌又能持家,可真是了不得。至于北京大妞儿,嗨呀,有时候我都愧对自己这个北方爷们儿的身份……
当然,其中不免有一些单身久了看哪个姑娘都会想好幼儿园的因素在里面。但确实各地的女孩儿都有各自的特点,不过我还是最爱家乡罢了。但真的,第一次来到四川,来到成都,我真的被震撼了——四川姑娘太美了!
自认为不是颜控,但四川的女娃娃让我重回了看脸的青春岁月。真的好美!短发的、长发的、雄姿英发的、娇小玲珑的、含蓄婉约的、热情奔放的……我看到的每个令我流连忘返的面庞,我经历的每一次妙不可言的短暂交汇,都让我体味了千姿百态的巴蜀风情。而她们的风情万种,我只好归结为“这便是四川姑娘的美”了!
——有那样泼辣如朝天椒一般的率真,成都话噼里啪啦劈头盖脸砸过来,却毫不令人感到难堪的、略带娇嗔的成都姑娘;你若陪她打趣,她还会两颊绯红老脸一红反唇相讥!
——有那样清丽似雪莲果一般的一尘不染,方言像唱着歌儿般娓娓道来,令拙劣的偷听者忘却了自己听不懂这奇妙的歌声,朱唇一碰便是花样年华的成都姑娘;偷偷地瞥见她的侧脸,便能忘却现世的烦恼,仿佛看到了一株盛开的山桃;
——有那样宁静如雪野清晨一般的细密而内敛,颔首低眉地听取在地略显格格不入的北方普通话,再一字一句努力地浅浅地咬字川普,那一瞬仿佛吴侬软语拂过耳畔……浅浅的面容,早已忘却在四川秀美的山水之间。
少不入川,老不出蜀。此言得之诚不欺我。天府之国实乃温柔之乡,倘若沉醉其中定会流连忘返。也罢,就当成都的女娃娃是一场大梦罢了。
成都 - 续
关于成都女子的话题,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就此打住🤐!还得说说成都作为西南边陲要塞,悠久历史留下的文化印记。杜甫草堂、武侯祠、都江堰与青城山,以至于更为现代的宽窄巷子、九眼桥、锦里等地,都是很有特色,值得一去的景点。只可惜,没了高校在校生的身份,成都的许多景点票价实在不算便宜。都江堰本地人20块门票,外地人却要百元大钞。武侯祠虽说布展环境都不错,川式盆栽也很有特色,但看到票价还是有些咋舌。唉,等经济宽裕了就不会在乎这些小钱了!
成都的每一个自然人文景观,都是当地居民乐意光顾的大型人民公园,这点我觉得是很值得学习和推广的。北京在这方面做得还不错,像颐和园、圆明园、永定河、奥森、香山西森等兼顾历史和风光的景点,基本都有惠民政策。成都也是如此。杜甫草堂里随处可见散步、操练、素描、打牌的大爷大妈。最有成都特色的景致:在春日的花花草草当中,四座长城拔地而起,大妈们舞弄乾坤,打麻将牌打得不亦乐乎。想必杜甫看到如今党的领导下,成都人民群众生活如此安闲巴适,心中的愁苦也会云开雾散了!
逛了一大天都江堰,下午回到成都旧城的市中心,索性体验了一把本地人的闲适生活。叫上一壶竹叶青(绿茶非酒😂)坐在街边的藤椅上,优哉游哉地品茶闲聊。旁边不时有当街采耳的师傅走过,手中的杆杆儿我不知道叫什么,索性按声音命名叫“叮铃铃”。叮铃铃、叮铃铃,听到那个清脆的声音,耳道便痒痒起来。结果上去一打听价格,好嘛,大几十块钱,这享受可真是不便宜!喝着茶,瘫坐在藤椅里,让裹挟着芬芳的春风穿透椅背氤氲四维。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树的枝杈,那点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种散漫休闲的气质真的让成都分外迷人!
最后说说川渝两地的饮食风俗。首先,一个“辣”字贯穿始终——在成都和重庆,想吃一顿不带一点辣的正餐,就好像去山东喝啤的、去山西不要醋、跟本地人要清汤锅一样格格不入而令当地人感到诧异。可惜,父亲肠胃不好确实不耐受火红的辣椒。我也只好跟着他天天走南闯北就为找个北方餐馆。这些天,我们在成都重庆吃了两次饺子馆、两次山东菜、好几碗清汤面、夹杂着数次面包就水果凑合一顿的窘境。好在旅行团的团餐中每次都至少有一道不辣的菜肴。彼之砒霜,汝之蜜糖,好歹填饱了肚子。
四川人似乎不太习惯面包房。好几次我们走进超市想买点面包——对不起我们没有。去了面包房买了几十块钱面包,店员便会诧异地看着我们,仿佛看到了土大款,万分殷勤地欢迎我们再次光顾,甚至半卖半送。成都人很喜欢吃橘子——到了水果摊,半壁江山都是黄澄澄一片。丑柑、青桔、砂糖橘、芦柑、脐橙,还有各种叫不上名字的类橙球体。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典故。喔,原来这里就是橘子的故土!
唉,关于成都还有许多可以讲述的轶事,奈何中学生睡眠不足问题是个大问题。生活中不乏绝妙的点子,奈何这里空白太小了……
汶川
汶川真的是国人心中永远的伤痛。在新修建的跨越水库的高架桥上,导游指着下面的山体说,那里便是过去的国道。2008年5月12日,太多太多的人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天。
直到现在,国道旧址还始终保持当初的状态。无处安放的灵魂还在空山绝谷中回响。想到这里,心如刀绞。
汶川县中心依旧保留着当年地震的废墟遗址,时刻提醒着人们自然的威力与命运的无情。唉。
雪山
央迈勇,或许是我人生中见到的第二座雪山。哈哈,第一座是扎灌崩啦,如果不算318上经过的那些垭口。身在雪山中穿行,并不能感受到雪山的神圣。但真当你面前出现了那样一座遗世独立的白皑皑的山尖,才能共情地理解藏族同胞对于自然的崇敬。
终年不化的雪覆盖的山峰,才可以被称为雪山。在川西,海拔4000米左右即为雪线。当我们踏进海螺沟和毕棚沟,看到了四月的一拃厚的积雪时,不由得由衷赞叹自然的奇妙——山下人间芳菲尽,山中独钓寒江雪?是的,山沟沟的另一大特点便是万宗溪流汇聚而成的山泉溪水。海螺沟里藏着一千多万年前才形成的“现代”冰川。哦吼,看来我们现代人还可以和这冰川攀攀亲戚咯。可惜,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几百年来冰川逐渐后退,山中的气候也与过去大不相同。看着冰川下滴滴答答的融化的雪水逐渐汇聚成洪流,心中又惊异又惋惜——或许,我们的后辈真的无法享用到地球母亲的馈赠了。
雪山是天然的黑白摄影景观。要不是人类活动的存在,眼前的一切非黑即白。黑压压的针叶林、白皑皑的积雪、黑乎乎的冰川和岩石、白茫茫的薄雾氤氲期间。这里的雪山并不像《星际穿越》中冰岛的冰川那样萧瑟而冷酷;它们更加静谧而俊美。在雪山之间,星星点点的俏色最为夺人眼球。红色、橙色、青柠色的羽绒服与冲锋衣与素雅的雪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雪衬人动,人映雪晴。
说到荒凉与冷酷,则不得不提318开往稻城方向穿过的古冰川遗迹。据父亲形容,“这里的地表像不像月球?”地面散落满了参差不齐的裸岩,看不到一丝生命的痕迹。穿梭其中的公路便是人类工程唯一而伟大的佐证。
哎,就此搁笔打住吧,要不然这篇博客读者加载不出来了!>-<
重庆
川渝印象 - 2 - 辣辣辣!
高高的朝天门呦,挂着棒棒的梦
该怎么描述重庆的“棒”呢?我会给予我对一座城市最高的评价——“我想在这里买房”。当然只是说笑,想想罢了。
重庆是一座极富魅力的城市。倘若让我在成都和重庆中只选一座城市,虽然我会勉强地还念成都漂亮温柔又时不时辣你一下的川妹子,也会留恋成都懒洋洋的巴适氛围,稍作考虑我仍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重庆。毕竟,重庆也曾是四川的一部分!
3D城市,眼见为实。在重庆短短的两三天时间,我对“立体”这个概念有了最直观的体会。也许,我只是猜测,当人类能够涉足高维时空时,重庆人将会是第一个适应高维生活的人群🤣。此行中我觉得最值的一段,便是乘坐重庆的公交车穿越这座城。从重大到地铁穿楼,几公里的距离,公交车经历了穿山下海翻山越岭,每次翻过一个山丘眼前都是全新的景色。加之川渝地区特有的街头铺面和摆摊文化,无论是做生意还是街边打牌,都成为了城市最可爱的风景线。当公交车停靠在沿江边而建的公路旁,下车抬头往上望,地铁穿楼赫然在目。倒也没什么惊奇的嘛,惊奇的是坐电梯上了七层楼才到站台,结果站台另一边是平路?!
说是三天,掐头去尾实际只有一整天在外面逛。逛了一天累到够呛,干脆跑到解放碑附近的超市买个大西瓜解解渴。端着切好的西瓜,我和爹就那么恣意地坐在解放碑附近的树桩下,大口大口地吃起西瓜。后面说到波士顿的包容,但跟重庆比,这些城市都太拘谨了。重庆才是真正的三江合流,兼容并蓄的典范。无论是南来北往,上山下乡,在重庆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重庆是充满革命斗志的、重庆的人民是勤劳而不畏艰险的。遇到困难,重庆人总会咬紧牙关竭尽全力。这座城与这座城的精神,都是重庆的劳动者一担一篓地扛出来的。
回来以后趁着NAS刚搭好的热乎劲,看了一部个人拍摄的纪录片《最后的棒棒》。不得不说,作为一个低成本的个人纪实作品,这部连续剧非常震撼人心。有空我会细写关于这部剧的一些感受。加之刚从重庆回来的心情还未平复,自然对这座特别的城市多了一份好感。
重庆,作为祖国腹地的重要枢纽,在我看来配得上“多元”的评价。在重庆最后一顿晚饭是在一家饺子馆吃的——爹吃不了辣只好满街找不辣的淮扬菜和北方菜!两大盘饺子配上香椿拌豆腐,爹便和店主山东大哥聊开了。聊的过程中,店里进来了学生、下班族、附近的居民,甚至还有西亚和非洲留学生!仅仅在重大附近的一家小小饺子馆铺面,重庆的包容与开放便可见一斑。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很近,地域与阶级的概念没那么清晰。甚至比我所见到的小北京都要更为包容!
要是有机会,在重庆多呆一段时间深入体验一下民风民俗就好啦~
多伦多
多伦多是一座扁平而包容的大都市。
到多伦多的一周天天都没闲着。见父亲故交一位朋友、帮着孙辰搬家、看孙辰带着家仪秀恩爱吃狗粮、自己骑着车在市中心乱逛、看MLB、去大瀑布、玩马里奥赛车……比村里生活丰富多了!
尼亚加拉大瀑布
尼亚加拉大瀑布,还是很推荐一去的。别看核心景点就是一座瀑布,可这座瀑布真的很壮观很精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乘着迷雾侍女号冲向大瀑布的中心,再次感受什么叫做人类的渺小……所有感官被奔泻而下的水流占满,纵有全身防护的雨衣还是被淋成落汤鸡……啊哈,自然是多么得伟大而神奇!
波士顿
波士顿还是值得好好写一写的,这里依旧挖坑待填了。在气质上,我觉得波士顿很像北京,但并没有北京那么深厚的历史积淀。世界著名的高校不止哈佛麻省理工,还有波士顿大学、布兰迪斯大学、东北大学、伯克利音乐学院等等。历史遗迹不仅自由之路,还有散落在城市四周的红砖建筑。西方文明的精神故都之一,在MFA的超高规格展品中可见一斑。
填。
美国的大城市果然与小城市不同。论生活舒适,自然环境优美,当然是乡下的小城市占优。但谈到文艺美术,城市底蕴,自然是老牌大城市遥遥领先。倘若让我一辈子住在波士顿或者洛杉矶,我是不愿意的——波士顿冬天阴冷潮湿,洛杉矶全年干旱酷热,总还是比不上自己熟悉的故乡。但让我在这里生活一年甚至更久,给我充足的机会去体味他们的文化,我非常乐意。真的,大城市能够讲述的故事,实在太多太多……
旅行第一大目的便是看人。拜访了几位在波士顿这座美国“学城”求学的同僚,好友相见分外亲切。邹邹不必说,在大哥Malden的公寓里体验了一把逆城市化的感觉,顺带狠狠地撸了几天猫。大哥是很适应美国的生活的,无论是饮食还是习惯。在这里他也不会因为自己的体重而受到指摘,我倒觉得这是美国文化中非常可取的、我一直在努力理解和学习的不妄下定论的文化特点。
第二大目的,本应该是吃。波士顿龙虾全球出名,大城市的唐人街和世界风味小馆子自然也不遑多让。幸好还算有口福,跟着大哥和邹邹这两个体重一看就靠谱的选手打野,味蕾可算是久旱逢甘霖。邹邹的带领下吃了一次在美国吃过的最好的广式早茶;在大哥的指点下浅尝波士顿龙虾;还在哈佛旁边吃了一次日式冷餐盖饭,味道意外地抓人。但无论如何,失掉了大佬们的指点,我的真实水平仍旧暴露无遗——在波士顿这样一个极度缺乏麦当劳的城市里,我竟然吃到了麦当劳!还吃到两次dunkin donuts,还有一次比萨……唉。希望以后一起出游的伙伴能够弥补我在这方面的不足。
吃喝玩乐,弯了对我而言就是走访那些久仰大名的城市标签。骑着车在波士顿城四处转,去了五所大学,两座博物馆,两座体育馆与三条著名的街。亲眼看到Green Monsta’时,瞬间就明白了什么叫做“叹息之墙”。那个在游戏中无数次挡住我全垒打的破玩意,居然真的有那么高!至于TD花园球馆,第一次知道球馆一层居然是火车站😂!害得我转了三圈都不知道走对没有,还是看到红衣主教的雕塑才确定来对了地方。
波士顿非常包容与开放,这一点相较于德罕有过之无不及。我曾以为一所不乏国际学生的大学城应该已经算较为开放的地区了,没想到波士顿更加兼容并蓄。洛杉矶那种“包容”,是按人种分成西木好莱坞比弗利与英格伍德和康普顿的包容;而波士顿的包容,则是自顾自没必要打扰他人的包容。也许有人觉得这是冷漠,也许有人会说忌惮英格兰地区的White Supremacy,但我仍旧觉得这是发达国家社会与城市展现出的成熟与理性。唉,这么说又该把美国比作人类灯塔了。日本也有类似的氛围,这也是我既羡慕又厌恶日本的原因之一。中国看似更注重人情,但依旧还是较为传统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二元化思维:原因接受、吹捧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我们敞开大门;与中国文化排异的外国人要赶尽杀绝。民粹盛行并不只是现有高等教育普及能够缓解的,仍需一代又一代人的持久努力。爱国应理性,应该是民族间带有竞争的、通过“自己努力与奉献使祖国变得更好”的爱国;而非民粹地爱国,通过“贬低其他民族、扼制其他民族发展与交流”、只听好话不接受别国先进思想技术,而成为的天朝上国的爱国模式。又扯远了,真难以想象要是没有本科毕业就出国会不会被普世价值洗脑……暗暗后怕中。总之,美国之所以建国两三个世纪就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绝非空中楼阁从天降。我的目标之一便是去其洗脑取其精华,将这些值得借鉴的主义与精神传递给下一代龙的传人。
中学时候堂姐给我带过一件哈佛的文化衫,当时穿着还没什么感觉,后来等自己长大没考上清华以后就意识到有点丢人了😅。好在那件小衣服交给了一个值得托付的女生,NOIP去北大,总比我更有资格自称学霸。哈佛,一顶一的学术殿堂。无数学者书生梦寐以求的生涯目的地与终极目标。借邹邹的光,摸了摸张哈佛的脚,也求这位或许是虚构出来的高等教育代言人,保佑我在学术上剩下几个小追求一路平安。
波士顿像北京?气候上,冬季很冷,夏天也不凉快;文化上,都是共和国奠基时经历过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却历久弥坚的故都;地理上,都是版图东北角,纬度差不了多少;发展上,经济金融文化科技均衡发展,能够给年轻人提供许多机会。当一个在北京生活了不短时间的人言之凿凿地说波士顿像北京,你就信了吧😂。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但确实波士顿让我想家。下次去纽约和DC看看是什么感觉,不过我猜一定不会像波士顿这样特别。
最后,真的好爱MFA!
好遗憾啊,这么多中国文化的精粹在别人的宏大庙宇中偏居一隅,毫不起眼。不禁再次赞叹这个国家家底太厚了!文化值遥遥领先,遍地都是大图书馆和遗作,《文明》里这样的国家都舍不得核平!
故宫
西森
在西森,我爹拍出了全年我最喜欢的一张全景照片。每当鼻子痒痒开始怀念京城冬日的烟霾,我便会翻出这张照片看看,仔细地拂过每一寸我曾留下足迹的土地
《京城余晖胜览》
南至西客站,北至北六环;东抵大裤衩,西及玉泉山。这便是生我养我的第二故乡。
骑车
Les autres
川西,reconcile with father, reconcile with myself
https://www.flickr.com/photos/yo1995/album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