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随想录 - 1 - 站务与用户

BBS随想录 - 1 - 站务与用户

写着写着发现单写一个话题不太容易。总是想多说两句怕下次就失掉这种写字的动力了。先混杂在一起,等写得差不多后再重新分类吧~

前面的话

一个二十几岁,没有工作的年轻人,多半会把自己想像成一名作家?

在记述删帖这件事之前,不免说两句废话。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自我否定。无数次看到过别人有过类似的表述:“现在看来,那时候我真是傻啊!”这应该是符合认知的。除去不可抗力影响,人的知识面始终是在扩大的。只是随着年龄增加,扩大的加速度会减小,最终如江水入海般归于平静。然而,对我个人而言,在最近回顾之前的一些文字时,我很惊异地发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东西。甚至有一两篇我花了功夫去确定究竟是不是由我所写——其中闪烁着青年时的意气风发,轻灵而充满活力的见地。此时的我竟不由得被那种飘逸的行文所感染,由心底生出一分快乐。只是不知为何,以我现在的口吻再难复述那时的快意恩仇,倒真变得囫囵温吞起来。大概是两三年前,我的写作出现了一个断层,至今未明原因几何。

青年时,我总标榜自己是“理想主义者”。但看过了很多,也喝了几大碗毒鸡汤后,渐渐地不那么自信了。每个人的思想都如银河系般浩荡而幽深,穷其一生也难以看透一个人的灵魂。如此这般,“不可知”论岂不是灼灼的真理?我的理想主义,大概就是更偏信主观能动性对世界的影响,而不信命,不信上天自有安排。可接连经历过的人和事,让我有点怀疑始终坚定的信条了。

谦德之效

https://bbs.byr.cn/#!article/PsyHealthOnline/54921

每当我想谈及一些人性的弱点前,我首先会反省自己,到底有没有资格去谈论这件事情。越是这样做,就越发现自己德行太薄,根本就没有发言的权力。但当我看到乌合之众在公众视野中大放厥词之时,我又觉得自己作为并未发声的一方,对舆论的日益衰落负有一定的责任。就在这种纠结中,我始终难以找到自己的定位。人与人不同,即便在最理想的情况——“人人机会均等”下,人的最终发展依旧会受到历史的进程以及自身的天赋与努力等因素共同决定。很有可能我一辈子都难以达到来到舞台中央说上一两句的水准。但与以往不同,这又是一个发言成本极低的时代,发言的门槛降低,话题所受的约束几乎为零,人人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到前台说上一两句。有些人会呼天唤地,有些人则选择保持沉默。究竟该不该发言,什么时候应该发言,发言应该使用哪种方式,这些都是我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尝试的论题。


论坛的范围

这些便是我开始使用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的原因之一。BBS的历史我附在另一篇网志中,供您参考。简单来说,在互联网尚未建立的时候,除了法国人的Minitel以外,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用户很难相互交流。直到有线电话网络被用作通信,这个线上的世界才初现雏形。BBS诞生的初衷,便是以一定的滤过标准将一部分有共同点的人在虚拟世界聚集在一起。这至今也是我判断一个线上发言系统究竟算不算BBS的标准之一。按照上述标准,博客应该不能算作BBS了,但其最初诞生时则是BBS的一个附属功能。只是在后来的发展中二者逐渐剥离开来。在这里还是回归主题吧,等下次有空再来谈我的互联网使用史。

当我走向BBS或webforum时,我明确地知道我需要的是什么;讨论的主题应集中富有深度,而非宽泛而浅显;参与的用户应具有类似的实际背景和共享知识背景,而非五湖四海三教九流;使用方法应符合一定的社区规范,而非完全自由。前者们是构成优秀BBS的几条潜在因素,而后者则是大众灌水平台的流量来源。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扩张,很多时候优秀的论坛经过短短几年,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就会从小而精扩展为大而臃肿。这是难以避免的,除非一些特定条件的存在。以我在不同时间点了解的几个论坛来分析。

刚刚进入SRFC的时候论坛的规模其实已经挺大的了,但其基本符合上述的几条特点。首先是用户群的话题导向高度集中:PC赛车模拟。那时SRFC没有游戏主机的赛车模拟讨论,有的只是几个耳熟能详的游戏:F1 2002,科林麦克雷,GT2,LFS,rFactor。年代有些远,记不太清,但基本也只有这些游戏的讨论。其它的内容全部归到灌水区和其它游戏讨论区了。用户的水平也相当高,可以这么说,以我当时的认知水平和竞技能力,是难以在那个论坛立足的,直到我最终暂别论坛时LFS的车手牌照我也没有拿到。在那里我确实了解了很多模拟赛车的知识,让我深知自己之前所谓擅长赛车游戏只不过是非常业余的入门水平而已。

看完2009年钢人对红雀的超级碗,一下子就想好好了解一下橄榄球运动。当时论坛上还有徐辛大哥的健身饮食教学贴,王凯也经常在那里参与讨论。

没有怎么呆过这个论坛,但当时这里还是比较纯粹的一个高中和大学本科的科技交流平台。记忆犹新的是坛子里的大特斯拉线圈实验图和自制液体燃料火箭的研究。

  • 2009-2012 - 显卡吧/塞纳吧/图拉丁吧/保时捷吧

百度贴吧那时基本已经沦为灌水平台了,但那时显卡吧活跃人数不过千余人,首页经常需要数小时才会全部刷新。那时的图拉丁吧基本还算是个论坛性质的交流平台。保吧还有suigintoh和PF的正常讨论,活跃的用户几乎都互相认识。

这些都是我认可为论坛的平台。最初的用户是因为关键词或是共同领域的兴趣聚集到一起,而非受到影响力号召而来到。交流的内容具有很强共性,用户之间有成文或是不成文的规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的一些论坛的准入门槛逐渐降低,用户增加,低质内容重复出现,逐渐也就演变成了大众交流平台。中国互联网中不乏成功的大众交流平台,如天涯,猫扑,贴吧等等。它们仅具有论坛基本的外在特征,而本质上已经脱离了BBS的初衷。

最初,当我心智尚未成熟时,我参与的论坛基本都是诸如单机游戏、单一话题人物或事物、生活中事物的记录等类型的小型论坛。这些论坛在某种程度上是聊天室的延伸,只是把一些质量较高的内容记录成主题帖而已。由于自知无法贡献高质量的讨论,我在较大规模的专业论坛中多潜水而少发言,从而遵守论坛的使用规律,尝试了解新的领域。后来,我发现这样做并不够,因为论坛本身就是一个容纳交流的地方。于是我也渐渐学习并练习发帖回帖与人交流。


论坛独特之处

过去的帖子记录了论坛的历史,而论坛的未来就在你我的讨论中诞生。我想,BBS的迷人之处就在于这种并非完全直接的思想碰撞。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找到完全契合自己的朋友,能够无所顾忌、顺畅地讨论一切话题。而论坛则为人们提供了结识新朋友的途径。这种友谊,比在集体生活中逐渐培养的友谊来得更为扎实,因为其基础便是共同话题。

我用BBS的原因,上文已经提过,其中之一便是提升自己交流能力。BBS上发言有几个好处和特点:发言成本低;在一定程度上不受现实中的种种约束;在打字过程中需要进行思考与回顾,避免发言过于鲁莽;易于找到志趣相投、水平相当的用户进行交流;讨论的过程与结果不易失,长期保存在本地/主机,能够进行回顾。另外就是有那种面对命令行,郑重敲下一行字符并回车发送时的仪式感。使用论坛越多,就越离不开这种更加个性化的网络交流方式。BBS既是日常生活和互联网之间的过渡产物,又是虚拟与现实的缓冲区。在互联网中“网上冲浪”,有时一直面对主机即可,有时甚至下行带宽可以10倍于上行带宽;而BBS则不然,交流必须是相互的,网状的,由人类思考所主导的。有一天,当你终于在线下见到了BBS上那个“熟悉的陌生人”,定是一番别样的感触。或许收获了现实中的朋友,或许形同陌路,但这并不妨碍你们在BBS中的交流。


论坛的维护

使用BBS或是论坛久了,自然而然就会生发出一种主人翁情怀。有时这种情感会阻碍论坛的进一步发展:先来的“资深用户”会有一种辈分上的优越感,对菜鸟不屑一顾;但一个良好的论坛系统中,通过一些规定和激励手段,这种气氛应降至最低。BBS应该时刻面向未来。过去的主题和精华归档后成为论坛的历史和积淀,始终着眼当下才是sysops和users的义务。

我也不例外,在几个我感兴趣比较久,参与程度较高的论坛中,我申请成为了论坛管理者。扮演的角色也不尽相同,有传统的站务,负责基础的文本操作;有新时代站务,负责带节奏拉流量引话题;有内容型编辑,贡献优质内容,规划板块等等。

2015年度,在byr上我有意无意上了11次论坛十大,为论坛贡献了大量优质话题,也算尽了一份力。

十大次数

最近,作为站务我手动跟随一个无关用户删了很多帖。

删帖

写这篇文章的最初目的就是记录我认为论坛应有的样子,以及我为之付出的努力。作为用户,我对论坛负责体现在不违背讨论区规则,不用无关话题扰乱论坛秩序,贡献一些优质内容。而作为管理者,我的角色自然就是尽量维护论坛的相关性,不让低质量内容大行其道,维持住论坛的“门槛”,不要让社会的洪流漫过这一亩三分地。

但实际上,目前byr论坛的最主要管理者并不在乎这个层面上论坛的发展。他们更在乎论坛使用了什么技术,能提供什么新颖的服务,能怎样提高效率。对于内容方面他们也有尝试,但主要集中在创造新内容而非耕耘现有内容。

在这一点上,我不太认同。有异见才会发声,正所谓“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不是吗?当然,我把这些写在这里谁也看不到,只是给自己留个档而已。现在开始寻找新的BBS栖息地,到时看byr未来在何方。也许是我思维太过陈旧也不一定。

传统论坛的没落已成定局,但上述人们对交流的需求我并不认为已经改变。新形式的内容服务系统究竟如何简洁而高效地提供这些功能,甚至引领新的时代的来临,这些都需要sysops共同的智慧和思考。

Chen Ting

Chen Ting

The page aimed to exhibit activities & achievements during Ting's undergraduate & graduate period. Meanwhile, other aspects such as lifestyles, literary work, travel notes, etc. would interweave in the narration.

Leave a Comment

Disqus might be GFW-ed. Exc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