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尔湾的第一印象

对于尔湾的第一印象

南加州的橙县、尔湾是是在美华人耳熟能详的地区之一。有许多关于这座城市的故事与羁绊,每时每刻都在上演。

(目前)对我而言,尔湾值得关注的主要有以下几点:新兴的富裕亚裔聚居地域,亚洲文化氛围浓厚;同学和我哥都住在这里;距离几个环境较好的南加州海滩比较近;安全。这次因为我的高中同学周雪庭从斯坦福回尔湾的住处休憩,我们便约定一起聚聚。这也是我第一次来到尔湾,因此写下这些文字记录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

日间

据她的老公讲,尔湾这座城市是围绕着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以及尔湾公司所展开的。城市约有二三十万的人口,整体上给人感觉非常的新。

从405高速下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双向12车道的巨型”stroad”——两旁遍布商业设施和公寓的宽阔街道。在美国走过的几个城市,我几乎从未看到过如洛杉矶周边这样的马路形制——十字路口网状分割、两位数的车道、红灯密集分布。在其它城市见过的最宽的、非高速的城市街道,大概是芝加哥的“密西根大道”——相当于它的长安街,最宽处不过双向八车道。而在南加州,洛杉矶的Sepulveda、Wilshire,尔湾的Jamboree、MacArthur、工业城的Valley,一天之内走了好几条双向八车道的城市道路。也许是谷歌导航的巧合,但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这些道路反映南加州城市的特点:摊大饼、土地供应充足、缺乏对于城市网络的规划。

第一次来加州开这种路(包括洛杉矶城里的几条高速)时,我非常不适应。对于城市不熟悉,跟着导航走,有可能提前一公里才意识到需要从里道变到外道。这种大宽马路,往往在高峰时段车流量巨大,每一辆车都前后紧紧贴在一起,很难变道。最初有好几次都险象环生,后来习惯了重踩油门才能自如地穿梭于车流之中。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如德罕与雷德兰兹这样车流量适中、节奏平缓的道路体验。

周末白天的尔湾,显得空旷、冷峻而嘈杂。也许你会有疑问:空旷与嘈杂不矛盾吗?空旷是空间感所带来的,而嘈杂则是车流、人群所带来的。在马路上行驶,两旁街区或许只有一两座稍高的建筑,且再高也不过十层左右。大多是五六层的居民楼或商业设施。但倘若驶入一个区块,则会看到聚集的人群。这还是疫情期间,我们仍旧能在餐饮、购物区见到熙熙攘攘的人流。可以想见正常的周末夏日会是怎样的场面了。

何谓冷峻?在于尔湾建筑的特点。这些商业建筑很新,很多都采用了玻璃幕墙或是类似面包板的、色调一致的外观设计。与传统加州低矮的黄墙白顶、白墙红瓦的建筑风格格格不入,显得很像一个办公新区。既不像纽约那样脏乱差的烟火气,也不像芝加哥威严豪华的旧帝国主义。较之我居住的两个小城市(村庄),少了几分生活气息。或许因为我还没有深入尔湾的居民区,才得出这样的观察吧。

她们住的公寓非常高档,大门口的门卫都西装革履打着领带。小区内部类似于洛伦佐那种高档小区的风格——偌大的喷水池、地下车库、游泳池、修剪的整整齐齐草坪。房间内则是典型的高档公寓装修——Nest中央空调、银色的洗碗机和冰箱,以及卫生间铺地板这种无解的美国人对于“奢华”的理解。

可以说,从下高速到吃过晚饭之间的这段时间,尔湾给我的第一印象并不惊艳。除了吃饭地方的停车场里遍布的豪车让我瞠目结舌外,整个城市给人感觉并不温馨。很整洁,很新,但少了社区的味道。其实这和我在北京住的地方前些年的情况有些类似。新修建好的住宅区,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形成“烟火气”。考虑到尔湾不到50年的历史,还是可以理解的。


Compton Irvine
Compton Irvine

这两个城市的区别大吗?

许多美国的新兴城市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商业设施和住宅区泾渭分明,住宅同质化相当严重。

前日我们碰巧去了一趟默塞德这座加州中部的盆地小城。要不是加州大学在这里新设立分校,我都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那里非常空旷,拥有广袤的农用土地。人口不足十万人,而新兴住宅区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与传统的小镇核心部分不同的是,这些新兴住宅大多建在围墙之内,譬如把一个街区完全用围墙包围起来,在里面建造数十栋别墅“一户建”。这些别墅全是按照非常相似的图纸建造的,反正我是看不出每家每户的区别。而且这些房子大多没有很大的”lot size”,前院后院都是一点点大小,整块土地几乎都被房子本身所占满,“薄皮大馅”。

在乡下住久了,再看这种新建城市住宅就会不习惯。尔湾也有点这样的感觉。相比之下,传统的人们耳熟能详的富人区,如贝弗利山庄就会好一些。虽然也是星罗棋布的、纵横干道串联起背靠背的一排排别墅,但它有几大优势:每一户地皮尺寸更大,前后院发挥空间更广阔;建成较早,使得每一家的建筑风格都不同,整体上令社区的街景更加丰富;没有强行”cul-de-sac”化的规划,街道纵深感更好。

但无论高低,城市里的别墅区还是没有小镇上来得方便。开车距离公司两分钟、超市五分钟、市镇中心五分钟、Costco十五分钟,这在城市里是难以想象的。我寻思这便是万柳一直以来都对我充满吸引力的原因之一——既得舒适的居住环境,又得城市设施的便利。全世界都一样,“全都要”的代价就是难以企及的高房价。

夜间

夜晚的尔湾与海岸,奢华、静谧、整洁、安心。

我们一起去附近的沙滩赶海。随着月相更迭,夏夜潮汐涨落带来了南加州特别的自然馈赠——银鱼。靠近海边的房子,实际上属于亨廷顿海滩片区,基本都是真正面朝大海的豪宅了。有些住宅亮着幽暗的灯光,有些则是水晶宫般灯火通明。街上安静得能够听到散步的人的低语,偶尔经过的车辆也被数不清的STOP标志与减速带控制在行人友好的速度上。暗自思忖,在这里伴着太平洋的波涛入睡,一定能做个好梦吧。

夜晚的尔湾市中心也不再喧嚣。空旷的大马路上车流渐少,车道线银白的反光,仿佛油漆刚刚刷好。MacArthur大街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世纪初的北清路。宽阔,崭新,车流稀少,两旁建筑密度很低。却又不像北清路般笔直。而是随着地势蜿蜒起伏。开在这样宽阔而清净的道路上,就仿佛我想象中“湾岸”高速练习赛一般,让人忍不住摇下车窗,感受海风裹挟的入夜的城市的气息。

上次在波士顿莫尔登暂住,下了夜里的倒数几班地铁行走在秋夜中,转过弯角,人间的明灯唰地一下被黑夜吞噬。只剩下一家一户门前零星的暖黄色路灯,照亮随风飘落的枫叶。那种萧索的新英格兰气息让我不愿生活在那样的地方。虽然也很安全,但有种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孤寂感。相比之下,南加州气候宜人,但下午六点的威尼斯海滩也已经挺吓人的了。莫名其妙的篝火、不明所以的奇怪味道的青烟、说着胡言乱语的行为艺术家们,现实地描绘着我们光怪陆离的世界。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尔湾的海边的夜晚可谓相当宜人。此处可以脑补沙滩上围着篝火弹吉他的场景。


周雪庭提到,就算住在斯坦福附近,也可以做到一个月房租不到1500美元。这令我有些动摇:不去湾区的一大原因,是不喜欢那种高收入高消费的氛围。南加州固然好,但没有“资本积累”很难在尔湾立足。我本想在这几年间,把南加州1号和5号公路周围的地界走访个遍,寻找一个合适的落脚点;这次初识尔湾,颇有一种“是我买不起房的城市”的感觉。

最近又有很多认识的人跳槽的跳槽,回国的回国。跳槽多还是去湾区大厂,回国的也都落脚北上。如果……我也不禁思考自己的前路。

世纪之初,家里总用西山美墅馆打诨——倘若有朝一日发达了,就可以搬到对面,住这样的房子。父母这辈人,自始至终财富都未能触及住别墅的下限,也只能茶余饭后聊聊有能力的同事、熟人在别墅区买房置业。讽刺的是,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北京的西郊焕然一新,我们离“在乡下住大豪斯”的愿望最近的机会,却依然停留在了那时那刻。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住了几天别墅,我甚至连联排别墅都看不上眼了,遑论过去的苏式公寓楼、美国木板房、不到一百平的2B2B租房公寓。倘若我决定离开舒适圈,暂时住回租房公寓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想维持现状而仅是换换地方,譬如尔湾,那花销得翻倍还多——收入也不得不跟着翻倍。无论是社会主义的北京,还是资本主义的尔湾,想过上目前这种”established life”,对于不太年轻的我而言,都难如登天。而我甚至不知道那是不是我想要的、占据我成年生活大半的,人生。

或许这就是雷德兰兹的特别之处。

Chen Ting

Chen Ting

The page aimed to exhibit activities & achievements during Ting's undergraduate & graduate period. Meanwhile, other aspects such as lifestyles, literary work, travel notes, etc. would interweave in the narration.

Leave a Comment

Disqus might be GFW-ed. Exc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