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Review - Sports
2019运动总结
2019 = 60×🏊 + 5000×🏀 + 400×🐣 + 751🚴 + 10×👌 + 0.5×💯 + 🏆#39
- ✅ 三分10连中
- ✅ 三分命中数世界排行榜#39
- ✅ 单月三分命中率50%
- ✅ 伤愈复出命中5000球
- ✅ 在校三分命中个数超欧文
综述
2019年是自己体育方面有所成就的一年。自从本科毕业后,自己曾经一度对于该从事何种运动项目毫无头绪。本科的运动主线被橄榄球、骑车、健身和篮球串起。2017年12月过后,四个项目一下子废掉了仨,就连骑车也是心有余悸。为此,从2018年后半段起,我开始逐渐转向新的项目。
2018年8月时,在考虑之后在学校的日子里该从事哪些项目时,我大致归纳了一些标准:有氧、危险性小、单人和团队均可、设备成本低、受天气影响小等等。由于学校的Wilson体育馆条件极佳,强制年费不去白不去,便考虑尽量多从事学校能够提供的室内运动。又考虑到伤愈复健搞举重类运动可能有危险,遂决定了新的四大项目:骑车、跑步、游泳、篮球。
附带提一句,在中学阶段考虑运动项目时,也是依据一些标准和需求进行的选择。当时有体育会考的压力,田径项目,尤其是跑步、实心球和上肢锻炼自不必说;篮球亦是青春期男生必选项目;橄榄球是“肌猛”顾荣豪在2009年带我入的门,而我也是从红雀对钢人的超级碗后开始正式接触橄榄球的;当时有考虑过骑车,但自行车那时对我来说还是太贵了,只得转而考虑成本较低的。初中时候选了乒乓球,因为莫名其妙地家里买了张案子;高中时间宝贵,仅限于篮球橄榄球两项业余活动。
本科阶段,也不乏其他运动的尝试。大一大二热衷台球,和孙辰打过一场半学期35局的比赛,最后以两局之差落败;也尝试过排球、滑板、滑雪、轮滑、网球、健身等等项目,但都因各种因素没有选择。在大学本科的末尾,施润声一句清华体育“大四男子铁三”在我心中埋下一颗种子,而后来的运动项目选择则慢慢开始偏向单人、耐力、有氧的方向了。
再一次站到了人生的交道口。目前来看,我对篮球的热爱可以告一段落了——无论是自己在投篮中取得的突破、还是近些年NBA与国际篮球在风格上发生的转变、或是从小到大多年从事篮球后的审美疲劳……总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准备暂时把篮球放一放。骑车和游泳一定会出现在之后的日子里——它们是人类运动项目中的“绩优股”,我是准备长期“持有”的。此外,我希望能在未来的三五年内接触铁三运动,从训练到耗材,到日常作息饮食计划,从头开始学习。最后,我希望再能够掌握一项水上运动,一项冬季运动。这样,我未来几年的四项将会是骑车、游泳、铁三、雪/水。篮球橄榄球作为保留的团队运动,如有机会则继续搞。作为其补充,适当的健身与肌肉训练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定要重视起来。
下面分别记录一下2019年中各项运动的进展与成绩。
篮球 - 三分球的执念
2019年可谓我在篮球投篮中收获颇丰的一年。从小学3年级开始接触篮球、参加学校篮球队;到6年级北京市小学篮球联赛的高光瞬间;再到三分10投全失的初中篮球赛至暗时刻,一路走来,感慨良多。高中期间我执拗地继续靠身体打球,全然不重视投篮、上篮等基础训练,完全将篮球运动的目标本末倒置。篮球是得分的运动,而我却搞成了赛跑+舞蹈+柔道。大学本科更是没有上心篮球,加起来一共摸球次数也不过二十来次。直到手腕骨折,才“多么痛的领悟”到,篮球,是把球放到篮筐的运动!
2018年秋天,回归篮球场后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找回投篮的手感。手腕恢复过程中,持球运球的感觉和以前有了些许变化,重新适应自己的手花了不少的时间。明显能够体会到手腕没有过去灵活,手掌对球的掌控力也有所下降。因此,我最开始的练习项目便是运球、投篮打点、罚球、左右侧上篮练习,以及投三分球。这些也是小时候篮球队训练课程上,有球训练中的基础。
不得不说,杜克大学在篮球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甚至可以夸张地说,杜克的篮球条件在美国高校中名列前茅。从一点就可以看出来——整个学校,没有一个露天篮球场!所有球场都是室内空调场、地板地、NCAA标准尺寸的灯光球场,学期中都是早七点到晚十点全天开放。可以这么说,无论时间地点,只要穿着合适,随时可以去打个爽!比起小学、中学、本科的条件来,真的是云泥之别!更别提篮球比学校更知名的杜克男子篮球队了。提到这所学校,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学术成就或者教育水平,而是一支球队,由此可见一斑。
投篮训练开端
打了两三次后,自觉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只是拿着球出出汗而已。这时李苑捷又一次适时地出现在我的朋友圈时间线上。题外话——当我第一次接触到智能设备,用上iPad、注册完微信时,第一个出现在朋友圈的便是李苑捷的状态。而我的微信头像,也是保存的他这条状态的图片——一杯哆啦A梦。近7年过去了,头像一直使用至今,也算是一段佳话。再一次,他的一条朋友圈改变了我接下来一年的运动计划。
在2018年苹果春季发布会上,库克着重介绍了新加入的ARKit的功能,同时邀请一个叫做HomeCourt.ai的团队在发布会上展示他们的应用,并邀请纳什现场助阵。当时我对这个APP印象深刻,但过了不久就忘了——那年春天,从来没想过自己还能打篮球。2018年10月初,我看到李苑捷的朋友圈发了一条HomeCourt录制的投篮点记录视频,78投39中。回忆一下子被激活了,也有了初步的打算。在此之前,我实际上已经试过用录像记录投篮,也录到过三分5中4的“优异表现”,还得意洋洋地分享给任嘉毅六人众博眼球,却只是把它当做茶余饭后的趣事来分享。事不宜迟,赶忙清理手机空间,下载应用,在第二周就开始尝试使用。
最初,自己没有确定的目标,把记录一开就开始打点、罚球、随便投篮、自投自抢。录得感觉命中率快要跌破50%的时候赶紧停住。事实上,前两周,以至于整个2018年11月,都是在极低的命中率徘徊。当时,应用每月提供的免费投篮记录次数只有300次,一合计干脆录三分算了,毕竟三分的视觉效果比瞎投强多了。过了考试周,便是2018年12月末,也是我正式开始投三分的日子。
当时还煞有介事地回顾了一下自己的三分历程。人生的第一次三分命中是在小学四年级篮球队晚训上,似乎赵子凌当场见证了那记右侧45°的三分投篮;第一次运动战三分命中是在篮球队训练课上和赵子凌全场单挑时命中的,害得他做了5个俯卧撑。中学的高光大约是高一,和钱嘉禛一节课上狂投,在附中球场的西2北2半场,半小时时间进了28个。大学的高光是独自一个小时左右自投自抢进了37个,在北邮东南角半场;另外就是滚蛋班赛上运动战三分,投完后陈铭书就摔破了嘴唇。当时,发了一条评论以纪念自己新的突破——
中学时候单日最高三分记录是和恰真一起在初三的时候投的,一节课投进了28个; 大学是大三的时候自己一个人投进了37个;今天投进了53个😃 —— 2018年12月22日
22号、29号以及19年1月4号分别命中了53-67-120个投篮。当时没多想,就是想看看自己在“最优”条件——室内恒温球场、有挡球幕布的条件下,究竟一次能进多少个三分。在22号之前还投了一次,不过不是专门投三分,个数也只进了不到30个,所以没有特别记录。
日期 | 个数 | 日期 | 个数 | 日期 | 个数 | 日期 | 个数 | 日期 | 个数 |
---|---|---|---|---|---|---|---|---|---|
181222 | 53 | 190321 | 80 | 190706 | 101 | 191018 | 82 | 191230 | 80 |
181229 | 67 | 190329 | 109 | 190713 | 80 | 191024 | 128 | ||
190104 | 120 | 190405 | 111 | 190720 | 118 | 191031 | 125 | ||
190111 | 45 | 190419 | 121 | 190727 | 145 | 191106 | 119 | ||
190118 | 87 | 190426 | 123 | 190803 | 139 | 191114 | 65 | ||
190125 | 77 | 190503 | 96 | 190810 | 150 | 191126 | 150 | ||
190201 | 90 | 190518 | 111 | 190824 | 125 | 191130 | 177 | ||
190228 | 51 | 190524 | 208 | 190904 | 101 | 191213 | 97 | ||
190308 | 65 | 190617 | 124 | 190911 | 131 | 191219 | 77 | ||
190315 | 105 | 190626 | 226 | 190918 | 150 | 191223 | 185 |
2018年12月22日,是我2019年篮球计划的开端。当天,因为已经是寒假临近圣诞节,球场没什么人,我索性拿着全套装备:手机、三脚架、相机来到球场,想一次性拍个够(还阴差阳错地给起飞前,来运动的学弟拍了几张帅照)。拍后不过瘾,干脆投篮吧——每次命中10个为一组,看投到力竭前能命中多少。说实话,当时我心里没谱,想着只要能破掉本科的37个的记录就算成功。起初投的不好,命中率也只有三十多。但投着投着手感愈发顺,甚至能投出22中10这样的命中率来。过了几十分钟,我觉得差不多了,停下来一数——53球!远超本科记录!
再接再厉,下一周干脆热身完、打点罚球后专门投三分。这次更好,一个小时左右投进了67球。年关将至,想在2018年有更大的突破是不现实了。于是我将前三次投篮的视频进行剪辑,把投中的一百球剪辑在一起,做了个视频传到油管上。
现在看来,当时的命中率很低,只有百分之三十多;出手姿势和节奏也远不如当下;弧线很平,几乎每球都会砸框;每次命中后,还要特地向录像摆个计数的手势,稍显尴尬。新年和父母视频时提到了投篮这件事,爸给我的第一个建议就是不要再对着镜头摆手势,显得太业余。我也暗自期许,希望在2019年内投篮能有所突破。当时想的是,能迈过命中数的整数关口就是胜利。未曾想,2019年的第一次投篮练习,就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1月4号,休息得不错,吃得也饱,来投篮前我就想着干脆今天挑战一下100球的“小”目标。过程不提。或许是运气比较好,又或许是心气儿和自信心的作用,我竟然在投到力竭时总共投进了120球!!新年开门红,第一次训练就突破了去年定下的全年目标!🤣 可以看到上表中,4号这次也算是outlier,之后的很多次都没能复现,直到3月份才再次投出100次命中。但无论如何,这对我而言确实是个巨大的突破——它意味着我依旧能打篮球,而骨折一年后竟然还能重返赛场!现在想来,这次小小的成功或许成为了支撑我度过2019年许多难关的信心源泉之一!
后来慢慢调整,直到3月中下旬,我的手感渐渐好了起来。也或许是找实习不顺利让我心中憋着一肚子火儿,每次到球场就想把那篮球打爆。跟自己较着劲,不投出100次命中不罢休。所幸那几次手感还好,整体都能保持在40%左右的命中率,顺利完成了目标。5月末,大家毕业的毕业,散伙儿的散伙,而我却不得不留在德罕暑假继续提升编程能力。当时心情的苦闷可以从之前的毕业有关的博客中一窥究竟。就在6月1日搬家的前夕,我闷闷不乐地干到篮球馆。把一股脑的不甘和愤懑全都倾泻到了篮球上。便取得了年度第二高的成绩——208次命中,也是人生第一次单日命中超过200记三分。
练习与进展
从三四月份开始,为了平衡投篮后肩肘以及下肢的过劳状态,每次打球后自己都会去游泳几百米放松。一来在冷水中泡着有助于排乳酸,二来顺便淋浴把满身臭汗冲干净再离开。6月26号那天,忘了具体原因,但应该是为了把月末剩余的400余次投篮全部耗尽,索性投了个爽。而当时正处于年中的命中率高峰,接近49%的平均命中率,一下子就投爆了,也投出了人生单日最佳命中数226次!
再后来,经过六月和七月的短暂高峰,命中率又回归了理性。我的每一局投篮经常是这样:上来前三四个有时能命中3个;然后连续打铁三四次;再隔一个中一个;最后剩两三个的时候连中结束轮次,或者疯狂打铁打崩心态。年中最差的命中率曾打到过62中10;最好是13中11,其中有个11连中——除了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球投失。典型命中率是20至25中10,也就是45%的样子;每次命中率超过16中10我都会单独保存下来,年末一数也有近百轮达到或超过62.5%的命中率,可谓硕果累累。
全年的高峰出现在11月。前两次投篮中有一次在49%左右,而第二次在52%以上,总体命中率竟然超过了50%!一下子给我打了鸡血——难道我能保持一个月900次投篮以上命中率超过50%?最神奇的是当月第三次练习,居然越战越勇,在单日后半段手感发烫,接连投出14球以内的轮次。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手感有那么好,于是挑战分别在底角、两侧45°、弧顶投了4轮三分,竟然全部进入20球,大概是14、16、17、18的样子。这让我信心倍增!这几轮意味着,我能在三分线的绝大多数位置,稳定地以过半命中率投进空位三分了。而这,不就是我一直追求的三分准度吗?
可惜高兴的太早。当月最后一次差点遭遇滑铁卢。全程手感不热,前几轮连续投到23球左右,甚至最差投到了28球。好在后来有所改善,但也就是在20球附近徘徊。投到后面,愈发地不自信,本来想投满当月余量的,但眼看着命中率越来越低,赶紧见好就收。最后单日达到了46%左右,而11月总计为920投476中,以52%的命中率保住火种,突破了自我!
实际上,这个过半的命中率是有水分的,其中我删掉了两三次次热身时6投0中的白卷轮。要是都算上,指不定能不能过半呢!但无论如何,我认真投的绝大多数轮次最终汇总成一个月度数据,是经得起概率的考验的。我终于可以自豪地声称——当我手感稳定时,能够以过半的命中率,投进NCAA距离的空位三分球。这大概在虎扑、或是其他爱好者集散地中排得上座次了,野球场也不再是菜鸡了。
年末的最后一重追求是世界排行榜。HomeCourt这个应用会统计投篮个数和命中个数的世界用户排行。从最初的十万开外,一步一步向前。突破发生在2019年9月18日,当日投完后,我发现自己的三分命中数3.5K,世界排行挤进了前50!这是第一次突破排名的整数关口,也跻身于活跃的三分球挑战者之列。当然,距离排行榜前十的用户,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相差甚远。前面的大神有NCAA校队儿的,有第一的大爷每次就能进四五百个三分的,也有亚洲小哥三分命中率70%以上的。甚至在我的排名周围,我的命中率都算比较低的——许多人有捡球机,也有帮忙捡球的选手,像我这般自投自抢的选手反而是异类。同时,当时虎扑流行一个一分钟进球挑战,最牛的大神帮捡球能进22个三分。而我最好成绩全中也只有8个,差距可见一斑。无论如何,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挑战自我,让我的年终排名最终停在了世界第39名,以4.7K的命中数跻身世界前40,自己已经是心满意足了!
最后的最后,我在2019年最后一次训练,12月30日的投篮中,完成了伤愈复出后的第5000次有录像的进球。当然,热身和瞎投的许多个数没有记上,但这个5K里程碑是实打实的成就!2018年春天,我曾一度认为自己再难有机会回到篮球场,真正地打“以进球为目标”的篮球了——或许自己将成为篮球场罗伯森?可梦幻般的一年后,我竟然完全颠覆了投篮差的魔咒,变成了一个中等水平的投射型选手,真的是不可思议。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HomeCourt对我的督促与反馈。
年中时,曾与团队创始人Philip Lam有过短暂的交流。那时我相当不自信——无论是投篮方面,还是写码方面。经过一年的磨炼,回首看来,在两个2019年我深耕的领域中,自己竟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实在可喜可贺!
这便是我2019年的篮球故事,平凡、充满着汗水,却又动人心弦!😃
不足
- 投篮时最长出现的问题:“短了”。应该是弧线不够高、近视眼、手型不够稳定、上肢力量与体力不够等因素共同造成的。
- 步伐。目前仍旧习惯投篮前右脚向前一小步,然后以右腿发力起跳。看了NBA三分专家的体态分析,发现这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可以提升。
- 力量。三分线后一步感觉就不够准了,需要继续提升核心力量。
- 篮球其他基本功。这一年主要练习投篮,忽略了其他基本功的练习,尤其是运球和护球。未来还需继续提升。
- 谦虚。有时候投嗨了觉得自己水平不错,殊不知对抗投篮和空位投篮完全是两码事。保持谦逊的心态,不断学习,才能有长足的进步。
游泳
2019年的另一件大事便是游泳。年末一数,2019年内一共游泳(至少)61次,而进展也是相当可观的:基本学会了自由泳;学会了跳发入水;泳速提升、体力见长;终于不再是学校泳池中最慢的了!通过游泳群加了无锡妹微信
2018年9月是我学校游泳生涯的开端。当时还特意照了一张泳池的照片留念。后来决定,每次去游泳,都在Taishoff泳池外面的售货机旁照张相,用来打卡哪些日期来游泳了。这个习惯坚持下来,到了年底一看,嚯!次数还真不少。
学校泳池有很多有意思的特点。首先就是雷阵雨不让游泳。据说是因为泳池建造之初没有设计好避雷措施,怕存在安全隐患,索性雷雨天气关闭泳池。这个缺陷造成了诸多不便,尤其在夏天风云变幻的时节,曾有过Abi Schaefer一天通知开关泳池4次的窒息操作——开了半小时,又关了;关了不一会儿,又开了;刚想去游泳,通知关了;干脆去淋个浴,擦干身子泳池开了……
其次就是跳水池。虽说游泳馆泳池只是25码变深度的非标准泳池,却配了一个标准极高的跳板跳台跳水池!经常在周末游泳时,就能看到小学生在学跳水,不禁再次感叹美国真是资源过剩!想想自己小时候暑假别说跳水了,光是游泳都像下饺子一样。有时候看得出神,真想自己也去体验一番。可实在是不想走出舒适圈,最终也没成行。
还有就是我人生第一场现场观看的游泳比赛。当天来了三个ACC的学校,比男女长短各种泳姿的游泳比赛,以及女子跳水比赛。看了比赛才知道业余和专业的差距——50码各种泳姿平均成绩都在20秒以内,而我最快也要近50秒。一边比赛一旁热身的场景就更震撼了——一条泳道塞下二十个选手没问题,大家鳞次栉比、井然有序地用不同泳姿热着身,居然一点都不打架!让我这种两个人一条泳道都要降速避让的新手目瞪口呆。
妹子教练游泳课
关于泳池和游泳,有很多趣事可以讲,不如选个最特别的😏~ 在四月初,我特别想趁着学期结束前学会自由泳,以在暑假能够慢慢练习提高。因此,我花了48块钱报了个3次的游泳班儿,跑到东校区Brodie泳池学游泳。这或许是一年里的“人生巅峰”了——其中两次,两个妹子教我一人游泳……思绪至此,满脸堆笑。😏
当时报班儿,啥情况也不知道,就想着能改善泳姿,学会自由泳就有收获。正好有一段时间西校区篮球场也被占用,索性连篮球都到东校区打了。东校区体育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说只有4条泳道,但人更少,经常泳池只有救生员大眼瞪小眼。我一去,便成了游泳课老师重点照顾对象。头一节课是个白人小哥教的,课上还来了个黑人小妹儿。那个妹子是零基础,连踩水划水都不会,这可真让教练挠头。一方面是我想改善泳姿,一边是妹子浮都浮不起来。最后搞了半天,他发现实在不行,只得演示了几次自由泳动作后让我自己体会。我也就照葫芦画瓢学了起来。
回到西校区,我自己一试,似乎有点感觉,但实在游得不顺利。便等着第二次课的到来。没想到,第二次是两个妹子当教练,看起来比我年纪还小。关键是,全场只有我一个学员,自己有点害臊。好在妹子教练很耐心,而且看得出来确实技术很扎实。只消半小时,我便基本找到了自由泳的基本感觉:划手、换气、打腿。游了几趟,教练说感觉可以,自己下去练就行,我便稀里糊涂地学会了自由泳。可是课时还没用完,后面的时间便成了我尬问,她们尬教,场面甚是尴尬。从蛙泳仰泳的动作纠正,到踩水打腿发力要点,啥都问啥都教,配上半吊子不会专业名词的英语交流障碍,和空气-水临界声波传导条件,这场面别提多尴尬了。好在剩的时间不多,回头到西校区自己再游两次,自由泳也能游起来了!
想象第三次课,都能预料到大眼瞪小眼的尴尬。我甚至列了个列表,把想说的游泳专业词汇在网上都给查了一下,防止再度尬笑。第三次复习了自由泳,便是大把空余时间。我借此请教了到边技术。专业游泳大概有三四种到边的情况,最简单的当然是蛙泳,手碰到池壁后翻身扎个猛子入水,双脚蹬池壁。仰泳和自由泳几乎是镜像,仰泳的难点在于入水时怎么防止被呛;自由泳在于如何协调地蜷身后伸展开来,并顺势翻个面儿。练了半天,还是学不会,十次中只有一两次能够找到自由泳到边蹬池壁的感觉。教练索性让我再挑个其他的东西练。想了半天想到了如何跳水。此处场面实在太尴尬,有多尴尬?大概有2009年生存岛走钢丝那么尴尬……
总之,这是我全年最值的一笔开销了……48刀,几乎上了三节2对1的游泳课,或许也是我全年中为数不多的单独和女生相处的场景了>-<。
后面的游泳练习
大半年按照一周三次运动,即一次篮球+游泳,一次单独游泳,一次跑步+洗澡的模式展开运动训练。到了学期中则缩减为两次。篮球+游泳的标配是100次命中+500码游泳放松;单独游泳一般是1000码以上,上不封顶,其中532三次计时蛙泳,44两次四泳姿慢游,以及放松和衔接的趟数。最后发现,最不正规的倒蛙泳反而是速度最快的,最应该正规的自由泳是同速度下坚持的圈数最少的……颇有“白练了”的感慨。😢
自由泳对核心力量和上肢力量要求较高,而这却是我最为欠缺的;蛙泳对腿要求较高,又因为游得时间长动作更娴熟,反而游速稍快。因此,未来的游泳计划中,一定是上肢力量训练和自由泳结合的。要想参加铁三,总不能靠仰泳和蛙泳吧?为了游好自由泳,或许必须得进健身房练一练。
骑行
2019年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没有了2018年莫名其妙充裕的时间,本科时不顾一切就是要出去骑车撒欢儿的闯劲儿也慢慢地冲淡。整年下来,行者热度总计还不到一千。好在,坚持住了每天来往学校、周末骑车买菜的里程,还是能将将够到一千的门槛。
心态的转变是2019年骑车的主旋律。以前,每个月一开始就盘算着这个月的四个周末都能到哪儿去骑车;而这一年,往往是无意识地骑车,把骑车当做通勤而非放松锻炼的方式。很多时候,不知不觉骑出很远,发现行者没录下来,居然也不会有往常那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了。
关于骑车一件有趣的事:在十月的一天晚上,我突发奇想,想探求一下究竟自己骑车有多么“无意识”。有一段从(36.004251, -78.939525)到(36.006318, -78.941012)的下坡和上坡,是每天上下课和上下班必经之路。平常骑在这里时,正是一天最放松而最心无旁骛的时刻——独自一人俯冲下坡,而后慢悠悠吹着口哨抑或是高声唱着《歌唱祖国》地自我陶醉着,或是花个两分钟思考宇宙终极问题,或者自怨自艾为啥没妹……完全超然琐碎的时光!一般这段路程,我不会刻意想任何事情,任凭大脑自己发挥。而那天,我突发奇想,干脆数数这段路要蹬几圈?
经过一个多月有一搭没一搭地计数,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常见的左右脚合计大约59-65次踩踏,而胎压高时一般比胎压低时圈数略少。在我最为心无旁骛而心如止水的几天当间儿,圈数居然稳定到自己都难以置信!——59.5、60、60.5、60……接近一分钟的一段路,居然踩踏次数方差如此之小,可以见得低速时空是多么的平坦而富有可观测性了。
骑车于我,犹如水和空气,稀松平常以至于忽略了它的存在。但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不再天天骑车后,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年中有机会开车去了些地方,往驾驶座一坐,作为骑车人的那种感觉一下子就变得遥不可及。不禁有些后怕——那些美好的山峰,在不远的将来,我还能慢慢摇车将其饱览与征服吗?
2020年即将到来,而是否换车、未来骑行计划依旧迷雾重重,一如对于未来的打算般飘忽不定。或许明年,将会是我骑行生涯中又一个异彩纷呈的年份,或者仍旧是一个稀松平常的年份。可谁又知道呢?
——于2019年12月30日Erwin Rd。
跑步
2019年跑步其实并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2018年年末时常在小区健身房跑步机上挥汗如雨,但也不过是以4分45左右的配速跑个两三公里罢了。后来,实在觉得跑步机没意思,且没有吹风的感觉,从2019年年中开始回到跑道上来。
篮球场上方有一圈室内跑道,10.5圈1英里,合32.5圈5公里。年内一共跑过三次5公里,时间从最初的29分半下降到12月末的26分。当然,这个速度肯定不够快,为了未来的铁三大业,跑步还需继续加强训练。
2020年的目标是争取保持住这个时间,并尝试10公里。为了督促自己跑步,黑五的时候打折,50刀买了双亚瑟士Cumulus 20。这鞋脚感确实不错,一下子就能比出专业跑鞋和普通便鞋的差距来。穿上它,就想出去跑步!希望器材的更新能够鼓舞自己更多地踏上跑道。
鸡块
2018年秋天发现学校麦当劳的一个隐藏菜单:20块麦乐鸡仅需6刀。配上一个派或者一杯饮料,也不过七块钱,堪称低收入者的蛋白质福音。一时间,每次去完体育馆,都忍不住要去麦当劳吃20块麦乐鸡。看营养成分列表,好像这样吃下来一顿有近900大卡的热量,可谓白练了。
后来,暑假期间,鸡块莫名其妙地涨价了。倒数第二次吃时点完餐,结账发现花了10刀多!一看明细,20鸡块涨到了近9刀!瞬间觉得手中的快餐不香了。
于是乎,游泳配鸡块的短暂组合就这么走向了终点……小伙望鸡空慨叹,奈何兜里没有钱。😪
补遗
驱使我运动的信念和因素有很多。若不能遍历,也大致列写于此,以作参考。不分先后。
-
个人追求
人的健康,是一切个人发展的根本。而运动,是永葆青春与活力的不二法宝。我希望直到生命的尽头,也不会悔恨自己因为没能善待躯体而失去了窥探本质的机会。除非——有一天科学证明“生命在于静止”。
-
自我约束力
定时运动是自我约束力的体现,亦是锻炼self discipline的绝佳手段。有时,不留退路甚至会有更好的效果,比如今天不骑到什么地方就没法住宿,那拼了老鼻子命也会骑到那个地方……
-
心灵的呼唤
我总用inner calling来形容这种感觉。到了时间,身体的闹钟开始骚动,我便知道:放下手中一切事情,该去运动啦!
很神奇,就像当初去台湾一样,如果没有这种心灵的呼唤,或许直到现在这件事也只停留在想法的层面。有些事情并没有立竿见影的效益,但我就是不得不去做。成于斯、败于斯。
-
大四男子铁三
总有一天,我会从参加些级别较低的铁三比赛,开始我的铁三之路。而我希望在此之前,千万别被任何种类的“马拉松”比赛吸引过去跑偏了——马拉松、迷你马拉松、香巴拉、越野跑、跑山、徒步、穿越……😂
目前具备的条件:自行车基本已经过线了;跑步稍微练练应该也能过线。最大的问题还在于自由泳。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需要确定自己应该用何种泳姿参加铁三,并针对其进行专项训练。
需要挣钱,有钱才能玩儿的起这项运动。不算TT车的成本,大概是单纯跑步的5倍。
-
社会对于男性形象的普遍认知
尽管社会因诸多原因开始趋向于阴柔化的审美,但男人总该像个男的吧!
-
讨老婆
和下一点有重合之处。没有运动能力的雄性在自然界会被自然选择所淘汰的。虽然人类社会通过一般等价物些许隔绝了野蛮生长的自然法则,但终究健康的下一代是要依赖于强健的父母的。
-
人到中年
看了许多活生生的案例,许多男性人到中年精力衰退的极快,俗称变“油腻”了。具体表现为满脸横肉、肚子攒膘、溢脂性谢顶、胡子拉碴、管不住嘴迈不开腿、能开车绝不走路、三饱一倒成为了终极追求。我希望自己永远不会走向这个阶段,而这种危机感也在我心里抵触出门运动的时刻,倏地把我扥出舒适圈,丢向充满生机的体育馆。
人到中年,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而运动这种没有现时效益的任务,总是会被排挤到优先级较低的地位。为了不向现实屈服,就必须将运动变为生活中如吃饭睡觉喝水一般的一部分,是无意识的、自然的、不可或缺的。这样,哪怕再苦再难,人也不会不吃饭,更不会不运动。这既是鼓舞我保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又是提醒我不要滑向油腻深渊的警钟。
-
一日不练cuan的慌
无它,不运动的时候,人状态很萎靡,无论身体还是心理。身体上,起头皮屑、满脸冒痘、哈欠连天萎靡不振、浑身像被攒成一团儿的手纸,怎么也舒展不开。心理上,逐渐排斥离开工位换换空气、抵触改变、拒绝挑战、逐渐开始拖延和得过且过。这种状态会极大地影响工作效率,令心情变得糟糕,从而进入每况愈下的恶性循环。
运动在生理上能产生一些物质刺激大脑,是天然的兴奋剂;产生的乳酸让人痛并快乐着,意识到躯体的存在。在心理上是多重的鼓励,证明了主观能动力能够改变自我、能暂时放空自己,以清爽的思维重新面对生活中的诸多挑战。总之,运动就像一把熨斗,或快或慢地、蒸汽氤氲地将褶皱烫平,让人毛孔大张,对周遭的一切变得敏感而好奇。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