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球风云
9月29日凌晨两点三十分,我的台球自信心再一次被按在地上摩擦。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9月中旬无意间点进了微信小游戏 - 腾讯桌球。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不分昼夜的玩,玩儿得手机一天充电两次还意犹未尽。腾讯桌球游戏主打传统的美式八球,有几个模式:无尽模式,即系统随机在球桌生成一些球,玩家需要尽可能连续不断地将球击打落袋,直至三次连杆中断的“命”用尽;闯关模式,类似于NES的Lunar Pool这款游戏,有一系列奇形怪状的球桌,获得每一关满分金杯的条件是一杆清台;单挑模式,即传统的在线匹配玩家相互对抗的玩法。
最开始,想着先练练手,我便点开了闯关模式。连闯三十关,都能一杆清台,自信心逐渐爆棚;接着挑战无尽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自己已经能够22连杆了。于是我便想,就算匹配到的玩家都很NB,我或许也有一战之力。况且,不能够每个人都是丁俊晖潘晓婷?总得能匹配上几个菜鸡才说得过去;况况且,对于局面比较“开放”的球局,我还是有自信能够收了的;况况且且,新手局有最高金币门槛限定,大神专门自降身段跑来虐菜,不太可能。带着这样侥幸的想法,我点开了竞技场的“新手局”。哐!
过程比较残忍不提。从最开始志得意满胜率朝七成,金币溢出不得不开箱子来故意浪费金币;到后来胜率逐渐跌破六成,金币余量吃紧;再到最后接连遭遇S级神人,开球完后一路欣赏对手的表演。终于,在三次输光金币,胜率跌至五成,看广告借高利贷金币再输光后,我决定——删号,退隐山林。
真的,太绝望了。凌晨两点半,刺眼的屏幕光晃得我直流眼泪。开球完后对面云淡风轻地一杆清台,留下一个笑脸的动画表情留我一人独自发呆。不行,再匹配,看他资料胜率不高。便抱着赌一把的心态超级加倍,结果又被一杆清台。已经没有金币了,看广告分享至群聊一通操作借来最后希望的火种。啪的一下,又是一杆清台。我他妈哭唧唧地熬夜,竟然落得这等下场?!
实际上,我对自己台球水平还是有比较清晰的认知的。而我的台球生涯,早在2014年初,就已被宣判“死刑”。
13比17,这是我最后一次挑战“台球之神”的成绩。从最初商定的17局9胜,达到激战正酣时一拍脑袋打33局,最后大比分落后时回天乏术,心态爆炸,在孙辰的陪同下,在乌漆嘛黑乌烟瘴气的昌平台球厅里,我完整地体验了一把锦标赛的感觉。刚上本科时,大家心里都有着那么一股不甘心的劲头儿。但身首异地,不得不偏安一隅。台球便成了我们这帮精力过剩的小伙子们发泄的出处。还有炸串,和大鸡排。
每次打台球,我们都会拍下15元大钱,阔气地找前台小妹开出整整一小时的桌时。输的人请台费,赢的人请炸串和雪碧,其乐融融,好不逍遥。一般来讲,一小时我们能打5到6局。于是接近期末考试,我跟孙辰一合计,干脆咱打个17局9胜,标准的锦标赛局数,来为一学期以来的台球事业画个句号吧,然后来年再战。他欣然同意。毕竟,这一下就多了数个吃炸串的契机。
17局,理论上来讲能打3到4个比赛日,因此悬念不至于一开头就被揭晓。过程同样掠过。在吃了数十串炸串以后,我们以微弱的局差进入了最后一个比赛日。巧的是,那天我手感爆棚,一下子就把局分拉开了。几局过后,时间还没到,也没法退钱,我们一合计——
老曹绕回台南时,因为恍神醒来,已经骑到了嘉义。于是老曹干脆又继续往上骑,再接再厉又绕了台湾一圈。不过这次他在中途停下来载我
于是我们心安理得地开始朝着33局进发。
冬去春来,33局可真是不好打。我们知道,除非打的是斯诺克世锦赛决赛,否则,33局的局数已经冠绝台球界,加无可加了。就跟小时候玩儿CèiDīngKé一样,如果有一方输得不甘心,就会强行加局。一局一胜,三局两胜,五局三胜,七局四胜……直到结果最终遂了一方的愿才肯罢休。越是打到后面,球桌上的细活儿就越多了,一小时的桌时有时候打不够五局,甚至只能打四局。后面没人排队的时候倒还好,要是有人等着翻台,我们也只得作罢,欣欣悻悻然把没打完的球局作废,留到下一次再战。就这样,拖拖拉拉地,第30局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
其实打到最后一天之前,我已经知道自己赢不了了。那时我落后三四局。从期末到期中,发生了很多事情,心态忽上忽下,准心儿也早就不知所踪。每个比赛日落后一局,日积月累下来,也就再难翻盘。抱着必败的决心,我开了球。干净利落地,一比三落败,13比17,便是我竞技台球的最终章。
我的台球(游戏)生涯最辉煌的时刻,出现在2013年12月16日。我打出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47。
那款游戏叫International Snooker 2012,由Michaela Tabb女士提供解说音轨。作为一款iOS 5时代诞生的3D台球游戏,以当时的眼光看来,它画面精美,物理引擎优良,操控流畅,比起PC的经典游戏Cue Club,丝毫不逊甚至更为优秀。
是的,我的台球启蒙就是Cue Club。最初它藏在一百合一小游戏光碟的一角,直到二十一世纪初才被我发现。竟让我如此着迷,以至于后来我花费38元大洋,购入了盒装“正版”的Cue Club游戏。我的第一个游戏视频便是扎杆弧线球trick shot,发布在土豆网上。可惜,无论是视频、土豆网、游戏包装盒、游戏存档,都早已消逝在风中。
曾一度能够借助Cue Club那超长无敌的击球路线预判,来实现美式八球和英式八球的一杆清台,觉得自己超屌。虽然现实里低杆依旧频频呲杆儿,高杆走线笔走龙蛇。但我竟也自居打过点儿台球。虽然水平依旧是任何红塔山浓度超点儿八的台球厅里最垃圾的。有时候自讨没趣,只敢去网吧、街机和球桌混放的游乐场所,胡比打打野球过过瘾。华联超市附近,大大拆字当头的隐秘的街机厅,是我对辍学的海淀区十佳小前锋日渐发福的背影的回忆。
总之,我的台球竞技生涯,早早地在2014年就结束了,因此这两天输掉底裤,自己一点儿都不感到意外。但是在许多事情上,这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劲头,往往会令自己吃大亏,最后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以后,一拍脑门子,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明知道以自己的客观条件、知识储备胜少负多,但总还抱着赌博、侥幸心理,不愿及时止损,减少沉没成本。能想到的例子里,头一遭便是2021年尚未盖棺定论的美股之旅。从最高+4000,到最低-9000,眼花缭乱的数字游戏教会我一件事:玩儿钱,人华尔街是专业的,不想被割韭菜就不要追求阿尔法收益。其次便是橄榄球,典型的“人菜瘾大”。明知道自己无论先天天赋,还是后天训练强度,都跟业余高手相距甚远;却总幻想能够帅得一碗在人头顶摘下达阵。最后羞辱性地以一场大学生加研究生输给高中生的比赛,结束了约球生涯。
自那以后,我不断地告诫自己,没有这金刚钻,别揽内瓷器活。可终究免不了腾讯桌球这样的“怎么就是管不住这手呢”的失智无能狂怒时刻。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当一个人吃堑吃到吐的时候,我们才能放心地说道,这个男的,终于长大了。
一些有趣的个人台球生涯编年史配图。
第一次打出147以后激动地说不出话。在这款游戏里少说打了上千局,一共只打出两次还是三次单杆147。
激战正酣的孙辰和我,33局17胜的准世锦赛半决赛级世纪球局。
在离开这个穷乡僻壤的最后一天,我们吃了麦当劳,打了台球,离开了那个最初由“五个好朋友”构成的大学的回忆。
这或许是我最后一次看到正常体型的高中同学们。
我的20岁生日,居然是在知春路一个半地下室的台球厅里度过的。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