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Review - 工作

2020 Review - 工作

总体而言,我对目前的工作比较满意。

  • 地理位置

在应聘工作之初,我将自己想去的地方排序,排名最靠前的是南加州(LA, SD)、西雅图、北卡;德州、湾区、DC和波士顿处于中立;其余地区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最后,如愿来到了南加州,也幸运地分到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小的、有一爿阳光洒进来的独立办公室。

我对南加州的喜爱几乎是一见钟情似的。或许因为我第一次来美国后第一次旅行,第一站便是圣迭戈。那次旅途命运多舛:先是头一天飞机延误导致在DC转机睡了一宿,早上四点多就得爬起来赶飞机;刚被接机坐上车,孙辰差点就把克莱斯勒怼到前车的屁股上;来到圣迭戈又是山火,回到洛杉矶又摔车……或许这些意外,让我反而喜欢上了这个不安分(生气勃勃)的地方吧。

圣迭戈和洛杉矶的气候令我着迷:地中海气候。全球只有少数几个地方有这种气候:地中海沿岸、南非最南端、北美加州、南美智力、澳大利亚西南角。很早以前,地理课上就学过这句话: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多年以来,我愈发不喜欢冬天漫漫长夜带来的轻微 SAD症状、寒冷的天气造成的生病概率提升、干燥冷冽的寒风对呼吸道产生的影响、以及雨雪天阻碍了户外活动。来到北卡后的三个冬天,我从未穿过羽绒服,也几乎未曾生病。北卡湿润却鲜有蚊蝇的环境、一年四季棉花糖似的白云、以及无边无际的森林和湖泊所带来的宜人的户外氛围令我着迷。因此找工作时我便想,最好留在北卡,或者去个比北卡更好的地方。

如果未来有机会,我还是希望靠近圣迭戈生活。但也无法割舍LA的发达与便捷。对圣迭戈的喜爱在于气候、优美的海洋和不拥挤的海岸,以及并不嘈杂却又便利的中型城市环境;对于LA的向往则在于靠近家人、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及美国最为多元、庞大的华人文化区。自从来了南加州,愈发能够理解为何国人在美国偏爱橙县尔湾,在加拿大喜欢西温哥华了。哈,别想太美!每次异想天开时我便提醒自己,有钱不赚王八蛋,在没有财富积累之前,还是不要太过执着生活在哪里。

  • 工作内容

自己能力有限,“转码”时间也短,因此求职时选择面很窄。尽管如此,在有限的一亩三分地,我自信水平已经远远高于应届生要求,因此还是对挑三拣四有所奢望。

在2018年刚考虑转码时,常去找Erin和Cameo讨论职业规划的问题。她们推荐了四象限法——把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东西归纳出来。这张表格记录了我“如果搞编程,我想搞什么”的最初想法。Cameo告诉我,找工作时要尽量避免第三象限的内容,即不做自己既不擅长、又不喜欢的事情。对我而言,数学、C++的不好印象、非最优设计的复杂符号系统让我避之不及。

我喜欢漫无目的地在数学世界闲逛,但是由于第三点的限制,我很难理解复杂的数学。数学家们总喜欢用一套非常复杂的形式语言或是符号语言来精确描述一件事,物理学家更进一步,喜欢用希腊字母代表物理量。最后,由于我第一次学习这些内容时是用中文学的,各种条件综合在一起造成了这样的局面:中文很难简洁准确地描述定理或推论,且在翻译过程中损失了信息;希腊字母的中文读音很拗口;数学符号让本已抽象的概念更加抽象。仅仅三角函数就让我窘态百出,连高考水平的三角函数都能丢分,我便不再奢望数学方面自己能有什么成绩了。

C++则完全因为个人好恶。工作后读了一点点C++代码后发觉,良好的编程风格和严格的格式语法规范下,C++也可以变得好读。然而,当时课上见到的乱象,以及和Drew的不愉快回忆,已经足以让我远离这门语言。也罢,世界上总算少了一个贡献C++“屎代码”的工程师。

其他象限中,我不喜欢自己的代码湮没在浩如烟海的后端代码库里。我不擅长做数学或符号语言很深的研究。作为外国人我的英语水平很难比拟原住民。探讨完这些,逐渐厘清了自己想做什么,该找哪方面的工作。

总体来说,我想做“有趣”的编程,做有表达力的编程,我的工作能让别人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好。在2019年确定找编程工作后,自己逐渐发现Swift的开源社区很活跃。据我当时观察,在GitHub上,后端开源最活跃的是Golang,前端是JS、TypeScript以及各种npm的前端框架那一套,综合则是Swift。于是我想,为什么不把要求定高一点呢?我想写Swift,因为它功能强大、语法简洁、新特性丰富、且背靠最注重用户体验的科技公司。为“好”的东西贡献一份力,就是我想要的。我希望工作也能做开源,让好的东西得到传播。

别人付钱,我做开源,哪儿有那么好的事情?如果有这样的活儿,那肯定是基于平台的PaaS,而非售卖软件的企业。毕竟,想把开源软件卖钱很难成气候。因此,求职时我主要关注那些提供服务、有一套领先的、较为完整的解决方案的公司。

有得必有失,做开源几乎意味着与高收入无缘。多数科技企业的核心技术都是绝对保密的——泄露了源代码或许还要负刑事责任。开源还意味着劳动不一定贡献价值——如果没人用我写的程序,那完全就是白费力气。但是,我总以为,倘若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上看,不应该认为地为技术设置壁垒。如果人们已经找到一个问题的较好的解法,那就应该分享出来,免得后人“重复造轮子”。

  • 不作恶

“不作恶”因由谷歌提出而为人所知。然而,谷歌已经在前些年悄然将其淡化出了企业价值观。愈发分裂、抢占山头、围墙花园似的互联网,也让我犹豫是否应该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意义的军阀混战当中。

毛主席曾说过:“舆论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一定要去占领”。在当今世界,这个论断就像格雷欣法则的注脚一般,深刻地揭示了技术霸权的演化方式。

前面提到我愿为“好”的东西贡献力量。个人而言,我不喜欢自己的数据和信息被资本家拿来换钱,更不希望在自己的时间卖给资本家换钱的同时,做的东西还帮资本家薅羊毛、割韭菜。诚然,现代社会,互联网巨头的服务不可或缺。查东西上谷歌百度,买东西上淘宝亚马逊,消磨时光还有脸谱奈飞字节跳动等等选择。但是到头来,人们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是被互联网巨头精心定制和筛选过的,这让我觉得很不爽。

如果在互联网行业工作,我依旧希望从事内容中性的服务或平台的搭建。比如GitHub,平台在这里,你想怎么用都可以。无论是写代码写博客甚至传歌儿,老大哥不会根据代码质量给你推荐编程课。又比如工具——Office套件、Adobe套件,甚至AWS这样的服务平台。一家互联网巨头企业是很难二元定性的,没有非黑即白。最专制的企业也有从善如流的团队,最开明的企业也有墨守成规的老古板,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如果一头动物看着像狗,叫声像狗,动作也像狗,那么它大概就是狗。如果一个企业看起来很狗,避开就是了。

作恶与否,是裹挟强烈的个人好恶的评价。上述仅为一家之言,还请读者明鉴。

比起作恶,我更反感“又当又立”的行为。有些作恶者会把恶行包装成一件精致的作品,就此吹嘘自己是为理想而奋斗的战士。这里他们犯了一个常见的错误:将理想主义与利己主义中关于追求的部分所混淆。如果作恶,不如坦荡地承认,至少不那么令人作呕。以Alex Karp为例,他明确说到利用AI技术弘扬美国霸权,就是为了打压中国——“AI的前沿阵地,如果我们不去占领,就会被中国占领”。无论我们如何去打败他们,至少免去了揭露伪善的步骤……话题向着“伪君子、真小人”的方向偏离了。打住。

总之,现在的工作,我做的事情对人类无害,对特定的人有些许帮助。每每自我怀疑时,这些好的方面总让我坚定而平静。

  • 钱多、事少、身体好

这三个方面并非完全互斥,是我希望的理想的打工状态。钱多:工资能够覆盖生活中正常的物质需求并有一定盈余;事少:工作上的事情不能蔓延到生活中,下班后不能长久地萦绕在脑子里使人心神不宁;身体好:工作环境好,不会使人因工致疾、工作地点适合各项体育运动,保障身体健康、工作压力不会影响心理健康。

除此之外,我认为的好的打工工作还有很多特征,比如上述的“有意义”、“不作恶”、能够提升自己,具有积累性等等。但这三个方面对目前的我而言更为重要。年轻时手头不富裕,为了养活自己,一门心思想着少花时间赚钱;日常生活中又有许多新的想法,生怕工作事情挤占了自己的时间,也怕高强度的工作压垮了身体,得不偿失。或许随着年龄增长,有了一定积蓄、成家之后,排在前面的因素会逐渐发生变化吧。哈,我多想把“钱多”远远地排除掉,做个视金钱如粪土的“阔少”呀!可惜换不得。

  • 在能力不足的时候,放弃最不重要的方面

很显然,作为一个工作有超过一半时间都在写程序的人而言,我的编码水平远远算不上优秀。相比专业编程者,我的技能树有太多的缺失。这也制约了我快速跻身编程行业顶尖部门的可能。

或许这只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但对于卖劳力换钱,我有很多愿望和需求。在能力不足以支持所有时,必须做出取舍。

工作不能占太多时间,不可耗费“精力”;不作恶;不做“无意义”的事;去想去的地方;不做变成依赖硬性指标的事——玩儿可以,排名免谈……在当初四象限中还列举了许多许多。

成功的人永远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孜孜不倦地追求。而我在对“想要什么”并不十分明晰时,退而求其次明确自己“不想要什么”,不失为备选方案。两权相害取其轻,把想要和不想要的东西画在一条数轴上,根据自己能力找到妥协的点,这份工作便是当前情况下,自己力所能及且心甘情愿去做的事业。

显然,目前我暂时搁置了家人的陪伴、高薪、工作地、探索与研究、人脉等等。希望有一天,有实力支持自己做更好的选择。🦾

Chen Ting

Chen Ting

The page aimed to exhibit activities & achievements during Ting's undergraduate & graduate period. Meanwhile, other aspects such as lifestyles, literary work, travel notes, etc. would interweave in the narration.

Leave a Comment

Disqus might be GFW-ed. Exc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