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美国网购 - 1

漫谈美国网购 - 1

本以为自己是“资深”网购用户,但来美国后的网购体验让我怀疑人生。

例子

由于消费能力比较低,来美国后我的购物主要集中在超市、便利店、折扣店以及网购。而网购分为亚马逊、eBay这类综合性网购平台与品牌网上商城两种。实体店消费和网上消费有相当不同的体验。在超市和卖场的购物比较简单:大多商品价格固定且透明;就算卖得贵也很难找到替代品;就算被坑也心甘情愿。举几个例子:

  1. 黑巧克力

几乎所有超市的巧克力货架,都有瑞士莲和吉拉德利两种大众牌子的板状巧克力🍫。最初在公寓附近的Kroger里,这两种巧克力的日常价格都是2.49美元;而Target里日常“特价”为三板8美元。其他各种品牌的巧克力,基本也都处于同一价格基准线。比如在Kroger卖3.49美元的巧克力,在target可能就卖3.99美元,以此类推。到Redlands以后,门口的Stater Bros.超市这两种巧克力的价格均为2.99美元。虽然涨了20%,但因为没有其他选择,也只能接受。

2017年年末在Kroger的圣诞促销季,瑞士莲全系曾打折到2美元一板。那次我一下买了十板90和95的巧克力,急赤白脸一顿猛吃,吃到来年三四月才吃完。最后吃得我腻味到半年没再买瑞士莲。总之,对于这种日常必需品,由于价格稳定,定期购买又不能囤积,所以没有什么挑选空间,也就不太在乎价格了。

  1. 橙汁

一般超市橙汁🍊分为几种:固定牌子的,如Florida’s Natural、Simply和Tropicana;超市自营品牌的;伪橙汁和Apple Cider塑料桶装的那种果汁,如Tampico。

Simply的59FLoz桶装的超市标准价格为2.99-3.49美元,89FLoz的多为5.99美元。其他两款的价格也比较类似。而超市自营的果汁59装的价格多为2-2.49美元。相比之下,Walmart和Costco对于果汁有一定折扣,比如Costco的8美元三连Tropicana套装、Walmart的4.88美元的89桶装等等。因此,日常购买时比较59的价格即可,基本不会太离谱。

  1. 牛肉

美国是牛肉大国,正常的无骨肉以Pot Roast/Chuck Roast牛肩肉最便宜。走过多家Costco,看到的几乎都是4磅装$3.5/lb的包装。在疫情期间有一阵子肉价上涨,但最多也不过四刀左右每磅。所以,买肉几乎不用到处比价格,因为低价肉各家的价格都没什么区别。


值得一提的是打折卖场,如Ross和Kohl’s。最开始去Ross的时候我还会在网上查查想买的东西亚马逊卖多少钱,后来干脆就无脑购买了。原因有二:卖场里的商品许多都是特供打折的,网上查不到完全一样型号、或是型号相同但零售价格离谱。比如买个二三十刀的衣服鞋帽,网上一查好家伙原价65,实际上根本没人会原价买这玩意。另外,逛商场本来就是一种时间成本,如果看到合适的不买,再回来网购下单,既费心费神,又不一定买到满意。所以,当需要这些廉价小百货时,我倾向于直接逛商场,而非在亚马逊上抓耳挠腮,无谓耗费许多精力。

当然,超市购物也有被坑的时候。前两天吃牛排火候没掌握好,就寻思买个测温针。赶巧周末逛超市,门口摆了个万圣节专柜卖烹饪器具,正好就有我需要的,没想就直接买了。结果过两天网上广告推送,发现这小玩意被超市净赚100%……图方便也是有代价的。😢


而网购则不然。国内拥有高中低各档网购平台,各家经营范围几乎囊括了所有门类。从低到高有拼多多、淘宝、天猫、京东和苏宁易购等;在美国,日常网购约等于亚马逊。虽然也有eBay、Newegg这种综合电商,以及Walmart、Best Buy这种线下转线上的平台,但无论商品齐全程度还是易用性都不如亚马逊。

亚马逊网购更适合平日不打折的高档耐用品、以及价格透明的生活日用品。亚马逊最坑人的是超市和商场不常见的杂货小商品,尤以(中国)进口的小商品为甚。以此为目标网购,不仅费心费力,还会买到价格贵、质量糙的玩意。每次被坑,都让我无比想念有淘宝的日子。

举几个常见的坑爹的例子:

  1. 电子产品配件

一个公模C口转显示器接口的转接器,在国内卖60人民币,在美国卖30美元。同样的还有C口A口转换器、手机充电线、办公鼠标键盘、车载手机支架等等等等。凡是不涉及品牌溢价和高科技的小玩意,美国网购没一个不坑的。如果把所有类似商品以低级到高级作为横轴、价格作为纵轴的话,中国网购的价格类似于逻辑斯谛曲线;而美国的价格则为一条斜率较小的射线。两者的交点大概在联想或者戴尔的中高端产品处。

  1. 日用小百货
  • 国内建大丁基内胎12.5元一条;美国贝尔、固特异或者玛吉斯的内胎5-7刀一条。
  • 国内组合螺丝刀10元店随便买;美国一根十字改锥卖七八刀不是问题
  • 五块钱拼多多包邮手机壳;三刀亚马逊售中国产清水壳 ……

长期观察后发现,越接近“价格下限”的商品,中美价格差越大。所谓价格下限,就好比在淘宝买一件商品,从生产、销售、包装到快递的所有成本之和,减去刷单营销等让利的数值。在国内,这个数值可以无限接近于零——平台争夺市场的补贴,有时甚至高于商品的价格;而在美国,这个数值以我的经验大约在7美元左右。即,无论买什么东西,只要是网购,最低都要花个7刀。有时通过Amazon Prime或是特殊折扣日能够做到比这个价格还低,但考虑到其他的隐性成本,通常很难更低。

同时,这个基准价格在廉价小商品上具有“线性放大”的效果。最近在看加湿器,发现国内卖15刀的加湿器,这边要卖35刀。除去“基准价差”外,还是贵出不少。很多人在比较中美物价时总会提到“购买力”的关系,在我看来与CPI有不小的关联。诚然,美国的关税政策和投资储蓄观念让中国人觉得房子、车子都不贵;但日常必需品消费来讲,美国(的绝对价格)算不上便宜。当然,考虑到真正美国人的收入后,很多东西还是很“便宜”的,让人不用思前想后就能负担得起。


黄金时代

淘宝鼎盛的十年,是我怀念的中国网购的黄金时代。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紧密连结的浪漫年代。是网商经济野蛮生长的拓荒时代。也是“网海拾贝”的大航海时代与大浪淘沙的淘“宝”岁月。

从2007年至2017年,在网购电商滑向手机客户端的铜墙铁壁之前,当淘宝依旧展示“宝贝”的历史价格时,网购作为信息时代的新产物,消弭了商品流通环节的信息差。淘宝很伟大,而中国制造更伟大。淘宝网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给予了无数厂家与客户直接连结的手段与机会。人们在生活范围内的超市和商场见不到的东西,在淘宝都能找到。琳琅满目的各式商品通过互联网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既极大地拓宽了商家的销路,又为消费者打开了见所未见的广阔世界的大门。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同期存在的易趣、亚马逊,显然与淘宝不在同一个维度。那时的淘宝,“价廉”甚至都不能算是其主打的优势。其更加迷人之处,在于所有的卖家都能得到相同的关注。无论是个人转卖二手,还是品牌直营的专卖店,还是厂家直销,还是批发零售兼顾的大宗商品卖家——所有人,只通过关键词和价格排序,孰优孰劣,一清二楚。不会因为是个人卖家就被竞价排序雪藏,也不会因为是大品牌就能铺陈广告以吸引眼球。消费者之蜜糖,却是企业盈利最大化之砒霜。

时至今日,“围墙花园”屡见不鲜。各大平台之间筑起高高的壁垒,信息不互通,价格不透明,人工智能推荐系统“千人千面”,搭起杀猪盘静待猪被宰。如今,在任何平台,消费者或许能够买到很便宜的商品,却很难买到“最便宜”、最具“性价比”、或者“最正宗”的宝贝。搜索一个关键词,成千上万的花里胡哨的介绍跳出来,却再难找到真正的货源和产地在哪里。旗舰店、品牌店、皇冠老店卷土重来,掌握了资源的代理商经销商与平台推介的爆款商家充斥着页面。客户端把淘宝的流程固化:搜索或推荐 - 竞价排序 - 套路诱导下单 - 一键购买。一方面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网购的门槛、缩短了网购的流程;另一方面却褫夺了“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的寻宝的新鲜感,与恰好找到自己想要的宝贝时的满足感。

时间过得很快 夜幕就要降临 我想我必须要离开 当我正要走时 我看到一家专卖店 那就是我要的滑板鞋

彼时淘宝诚如斯言。而现在的淘宝,慢慢变成了“军阀割据”的红海。

美国网购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没法在亚马逊上搜索比较,得出一件物品的真实价位和成本。这在过去的淘宝、1688上是很容易完成的。通过淘宝,甚至可以直接找到一件特定商品的供货全世界的产地,从产地直接采购。比如聚酯铝框拉杆箱、空气过滤耗材、或者更为人熟知的莆田鞋、华强北配件等等。零流通环节直购,在美国很难实现——因为美国不生产这些;而这,便是中国制造的伟大之处。

我所记挂的,并非网购初生时狂野的西部,亦非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躲避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的、刀耕火种的峥嵘岁月。我怀念的,是那个世界工厂哺育全球,中国制造改变世界的时代。


结语

美国网购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省事——

亚马逊更多解决的是渠道信息差:在亚马逊一搜关键词,哦有这些样式儿的商品,可以挑一个自己喜欢的。相较之下,商场只有很少的几个选择,人们甚至都不知道能买什么。 而以前的淘宝、国内的网购消除的是价格差:我在商店挑一件衣服,回来网上一查比实体店卖的便宜,那肯定网上买了。

其实我还挺喜欢Amazon Choice。既然挑选这么费劲,不如买自营推荐?就跟Costco和Kirkland的关系一样。但是找来找去在亚马逊上居然没找到勾选Amazon Choice的地方??

如果做一个“美国小米”,是否能够颠覆美国的网络购物呢?或许只有等到工业回流美国之后才有可能吧。

PS 到目前为止,在美亚买过的最超值的商品还是群晖。汇率最低的时候淘宝美亚礼卡抄底,比京东便宜了一千三……嘿嘿

Chen Ting

Chen Ting

The page aimed to exhibit activities & achievements during Ting's undergraduate & graduate period. Meanwhile, other aspects such as lifestyles, literary work, travel notes, etc. would interweave in the narration.

Leave a Comment

Disqus might be GFW-ed. Excited!